隐蔽战线红色女谍关露-16

发布时间:2025-09-12 16:25  浏览量:23

前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造成东北三省沦亡;去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十九路军本来打得很顽强,蒋介石不支援, 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十九路军败退,蒋介石和日本签订了一个卖国条约。北方的三位抗日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在张家口的抗日行动,也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压制而归于失败。

关露说了上面那些情况之后,接着说:

“闽变发生时蒋介石正在南昌指挥'剿匪'!他害怕十九路军和红军联合起来大举反攻,终日惶惶不安!他更怕和他发生过摩擦和战争的人联合起来一块反他!他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情报,认定必须迅速扑灭'闽变'!不然大火蔓延势必动摇他的统治!”

李剑华笑了:“三哥,怎么样,我说我这位大姐不同寻常,知道的多嘛,不假吧?”

“岂止是知道的多,分析得入木三分,非常透彻,中肯!真是一才女啊!寿楣如此年轻,却又如此清醒,真是难得!”刘道衡高兴地说。

“对,对,对!”李剑华说着,哈哈大笑起来,“今非昔比,看来我得拜她为师了!”

“我们也别太高兴,尤其别太大意了!”关露说,她那张开朗靓丽的俊美面容,隐含着一丝忧虑,“上海的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三哥,这几天你再往外跑,要特别的小心。”

刘道衡疑惑地望着她,点了点头,他不知道关露对他的情况了解多少。关露又说:

“剑华,讲课的时候要注意点儿,下面什么学生都有,学生中什么背景的都有,决不可大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不行!”李剑华性情耿直,想反驳关露:

“这怕什么?我说的——”

“得了!”胡绣枫打断他的话说,“大姐说得对,大姐是好意,为了你好!课堂不能什么都说,什么马列主义也讲,什么对蒋介石不满的话也说,这怎么行?”

李剑华不服气,梗着脖子唱反调:

“中国要是连这么点儿自由都没有,国民党还能长久吗?中国人要是连讲这点儿话的勇气都没有,中国还能不亡国吗?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关露的心中突然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李剑华照这样下去早晚得出事。

“剑华,不是说你说得不对!”

关露耐心地说,“我是说,不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要讲究时间、地点,要分场合。”

一直没有说话的刘道衡,这会儿轻轻笑笑,低声说:

“我同意寿楣的意见。剑华,你在学问上比寿楣强,可在政治上,我觉得寿楣比你成熟,或者说比我们都成熟!”

关露摆着手笑道:“三哥别夸我了!”

“不是夸你!”刘道衡认真地说,“说什么干什么,必须讲究策略。一味蛮干,就是'左'倾冒险,最后只能葬送自己。”李剑华心里觉得他们说得对,嘴上不认输:

“好了好了!三哥,你什么时候搬到我那儿去住?”

刘道衡想了想,让他们先回去,他说他明天一定到!肯定超不过明天上午。

关露他们告别了刘道衡,出了大东旅社,分别回自己的家。

第二天,1933年12月21日,星期四。

已经下午三点了,刘道衡还没来!

剑华夫妇等了一个上午也没等来,真的有些着急了。

“三哥不会出事吧?”绣枫问剑华。

李剑华肯定地说,不会!别瞎说!绣枫让剑华去法学院给刘道衡打个电话,问问怎么回事,催他快点来。李剑华答应一声,披上棉袍,便去打电话。到了法学院负责传达的门房,他便往大东旅社给刘道衡打电话,刘道衡不在。李剑华哪里知道,他被王学文找去,是接受中央特科有关领导人的询问,决定发展他入党的大事。

本来,王学文原定昨天找刘道衡,但因临时有事情,便改在了今天。李剑华等了好长一阵,到底找到了刘道衡,问他为什么没来,刘只说有些事没办完,今天不能去,明天肯定去!

李剑华从法学院传达室门房出来,便觉得大门两旁,一边站着一个人,不像是干别的,就像是专门为等他的。他往前走,那两人也往前走;他拐弯,那两人也拐弯;他慢,他们也慢;他快,他们也快!

坏了!我被盯梢了!李剑华心中闪过这么个念头:莫非是来抓我的?他心中闪过第二个念头。当他心中闪过第二个念头的时候,他已然来到了家门口。

一切都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想什么别的摆脱尾巴的办法,来不及想还有什么别的出路。他下意识地走回自己的家。

李剑华进门,脸色煞白两眼惊怔,体察细致人微的妻子忙问:

“剑华,怎么啦?”

“有人跟踪我!”他说,“抓我的人来了!”

胡绣枫的脑袋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一个她过去不愿想不敢想的念头:剑华终于出事了!她疾步奔到临街的窗户跟前,掀开窗帘往外一望,那两个人从腰里拔出枪,正往房里冲。

砰,砰,砰!转眼便响起砸门声。

李剑华已无路可跑,无处可躲。

稻川被惊醒,在床上哇哇地哭。妙庄惊叫着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绣枫知道,李剑华信仰马列主义,经常找一些这类的书看,看了又好和朋友聊,爱在课堂上讲。想不到,他今天果然出事了!

面对门外叮咣山响的砸门声,一向文静娇柔的二十四岁的少妇,这会儿,反倒显得十分镇静。她抱着孩子站在中间,示意保姆去开门。

门开开了。两个持枪汉子冲进来,枪口对着这一家人。

“你们要干什么?”胡绣枫不满地问道。

两个拿枪的人没理睬她,朝着李剑华走过去,两支黑洞洞的枪眼儿对准他的胸膛。

“你就是李剑华?”其中一个问,然后用枪头点动着李剑华的脑壳儿。

李剑华点点头:“是!”

“那就跟我们走吧!”另一个持枪人说。声音很生硬,是命令式的。

“干什么?”李剑华说,“上哪去?”

拿枪人很不耐烦:“废话,少啰嗦!走就是了!”

李剑华望望妻子,妻子眼睛里不是恐惧,是惜别;不是怯懦,是镇静。似乎早知如此,不惊不慌。

他向门口走去。

等等!胡绣枫说着,把刚才剑华进门时摘下搭在椅子背上的围巾抓起来,走到丈夫跟前,深情地望着他,慢慢地给他戴上,围好。

李剑华被押走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大学教授!

胡绣枫回身找出国民党湖南民政厅长曹伯闻和刘道衡给剑华夫妇的来信,赶忙把它们烧掉。曹伯闻曾经出资支援社联、支援李剑华创办《现象月刊》, 绝不能因此牵连曹先生,使他背上通匪的罪名。然后,她又匆匆穿戴好,把孩子和这个家交给保姆,便急忙忙走出去,离开家。

这个诸事习惯依靠丈夫的性情文弱的女子,在一场骤然降临的大变故面前,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人,变得有主意了,变得坚强了!她决心要把她的丈夫营救出来!

胡绣枫赶忙来到上海法学院。法学院的教务长沈钧儒,时年五十八岁,一生正直,古道热肠,向来赞赏李剑华学识渊博,满腹经伦;李剑华一向认为沈钧儒有忠厚长者之风,十分尊重他。二人友谊深厚。

李剑华被捕,胡绣枫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沈钧儒。她把李剑华被捕的事情向沈钧儒一说,沈钧儒一愣,他没想到这么快李剑华教授也被抓去了。他刚刚接到了一些信息,上海许多名牌大学的激进学生被捕。他断定这是因为“闽变”的发生,蒋介石为了巩固大后方,把一切“左”倾、共党嫌疑分子统统关进大牢里。这一天,一块被捕的有60多人!

沈钧儒听了胡绣枫说的情况以后,气愤地说:

“真是丧心病狂,穷凶极恶!”他想了想,又说:“别着急,慢慢想办法,一定要营救李剑华出狱!剑华现在关在什么地方?”

胡绣枫说:“听说都关在蓬莱区警察分局拘留所。”

两个人一商量,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确切知道剑华关押在什么地方,尽快和他见上一面。胡绣枫说她得给剑华送饭送被褥。沈钧儒让绣枫送饭,他自己送铺盖,两人一块去。绣枫在街上买了几个面包,又回家去取铺盖。

胡绣枫回到家之前,康将背着小书包已经放学回了家。一个六七岁刚念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正如往日无忧无虑放学回家。谁知今天回家见到的,却是一片恐怖景象,三五个陌生的大汉正在凶狠地翻箱倒柜,东西给扬了一地,不知他们在翻什么找什么。

站在一边的保姆怀里抱着被吓得嗷嗷啼哭的小稻川;妙庄搂着保姆的腿,把脸藏在一边。已经懂事的康将,感觉到家中发生了事,但却不知到底怎么了。看到康将回来了,妙庄扑到姐姐身边,仰着煞白的小脸望着康将,轻声地喊道:“姐姐!”

家中出了事,孩子似乎瞬间也成熟了许多。康将大人似的把妙庄揽到自己怀里,用她冻红的小手搂住妙庄。小小的姐妹俩,大有患难与共的意思。

爸爸妈妈哪去了?为什么都不在家?康将偷偷地问保姆,保姆什么也没说,只是摇摇头。

正在这时,胡绣枫回来了。孩子们一齐跑过去,抱住她。稻川也挓挲着小手要妈妈。

胡绣枫对敌人的搜查一点不感到意外,因而她一点儿也不惊慌。她心中有思想准备,她早已经把该烧的东西都烧掉了,该处理的已经处理了。她什么也不怕,只是静静地站在墙边,抱着孩子,看着那几个彪形大汉东翻西找,眼睛里流露着愤怒和轻蔑的神情。

等到敌人终于一无所获地走了以后,胡绣枫赶忙给孩子嘱咐几句,给保姆交代些事,便把剑华的行李收拾收拾,挟着走了。找到沈钧儒,和沈钧儒去探望了李剑华,告诉他别急,外面的人会积极想办法的。

第二天,李剑华他们被捕的60多人,都统统从蓬莱区警察分局拘留所转移到淞沪龙华警备司令部的看守所拘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