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瑜亮比肩青史
发布时间:2025-08-15 08:00 浏览量:1
▌朱小平 著
大东沟海战结束后,对参战有功将领予以褒奖,以刘步蟾、林泰曾二人为首的“定”“镇”两舰军官,分别得到奖赏和升迁。但刘、林二人是有区别的,林仅赏换“霍伽助巴图鲁”封号,而刘除赏换“格洪毅巴图鲁”封号,还以记名提督简放。不言而喻,丁汝昌对刘在海战中“尤为出力”的评价起到了关键作用。林的战绩未得到全面评价。
李鸿章《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名员折》中只是简单说“‘定远’‘镇远’苦战于后,故能以寡敌众,转败为功”,“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也”,一个“等”字,林泰曾的战绩被悄然隐去。连一位普通的“镇远”舰炮务官、德籍洋员哈卜门在海战中受伤,还被授参将。林泰曾有何感想?今不得而知。
“既生瑜,何生亮”,有人曾经设想,刘、林二人,若以刘为主,而林去军事院校当“总办”(校长),则悲剧就不会发生。然而历史不可假设。林泰曾具备军事才干,在大东沟海战之前已引人瞩目了。在朝鲜战事期间,林率兵舰运送陆军快速抵达,引起朝廷重视。其快速反应能力显示北洋海军的重要性,革新了旧有的军事理念。由此朝廷才下大决心,加快北洋海军购舰及其建设的步伐。林泰曾对北洋海军的发展和军事理念的更新,功不可没,值得大书。林泰曾的军事才干在他的对手日本海军方面,被一致赞誉和敬畏,这是缘于林泰曾与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的对决,使其对手心服口服。
1894年6月15日,林泰曾率北洋舰队分遣舰队派赴朝鲜,日本海军见有机可乘,出巢奔袭。东乡踌躇满志,以为大功告成,讵料贴近北洋舰队时,却发现林泰曾已调度各舰严阵以待,狂妄的东乡只好下令升起致敬旗,向同在英国留学的林泰曾问候。智勇双全的林泰曾从此被日本海军盛赞之为“长刀”。林泰曾这次的对峙,因未有开战授权,只能被动防御以威慑对方,如果有权先发动攻击,东乡平八郎的命运可想而知。
此后,林泰曾立即上奏高层,建议北洋海军“举全舰队扼制仁川港”,先发制敌,以与日舰“一决胜负于海上”,或收缩以防日本以优势兵力再偷袭北洋舰队单薄的分遣舰队。可惜这个很有见地的建议未被李鸿章接受,因他还幻想和谈消除危机,林泰曾被斥责“慌张”。长刀不出,遗憾于后。
刘步蟾最终在刘公岛“定远”被炸沉后,也选择了吞服鸦片自杀。林泰曾被伊东佑亨誉为“中国海军的关羽”,而日本海军中将小笠原则誉之为“中国海军的岳飞”,称誉不同,但都体现出日本海军将领对林泰曾的敬畏。刘步蟾则被伊东称其为北洋海军中的“张飞”。关、张结义,至死不渝。伊东给他们二人冠以“关羽”“张飞”的称谓,真是令人感慨莫名。若有黄泉,二人相见,该是怎样一幅场景呢?他们大概也不会想到,正史《清史稿》将林泰曾传附在刘步蟾传之后,一时瑜、亮的恩恩怨怨,最终比肩青史留名。
刘、林二人无愧于军人本色,不成功便成仁,但军人未战死海疆,总是令人扼腕,林泰曾为之自杀的“镇远”舰的结局,则更令人唏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