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守护候鸟迁徙通路—隆回政协开展护鸟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5 15:40 浏览量:1
8月15日,正值第三个“全国生态日”,隆回县政协副主席范吉权与护鸟志愿者来到大水田乡屏风界进村入户开展护鸟宣讲和护鸟志愿服务活动。
此次活动是由县政协“山更绿”生态环境监督活动小组、县社会工作部、县林业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大东山志愿者协会开展的护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入户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向当地群众普及候鸟保护知识,共同守护这条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
屏风界作为候鸟迁徙通道,每年承载上万候鸟过境,其保护成效直接关系到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实现。这支由党员干部、志愿者、村民组成的40人队伍,延续着自1999年以来的守护传统,在候鸟南迁前夕筑牢“生命通道”的安全屏障。
北纬27°的迁徙枢纽。屏风界作为中国四条候鸟迁徙主干道之一,每年8月至10月迎来大量候鸟过境。环志数据显示,此处记录到83种迁徙鸟类,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形成天然“漏斗效应”,使鸟群必须在此降低飞行高度,这也曾是历史上“打鸟坳”悲剧的根源。
近年来,隆回县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护鸟机制,通过定期巡护、普法宣传、科技监测等手段,有效遏制了当地盗猎现象。多维协同,构建“政府-科技-村组”防护网。该县将护鸟纳入林长制工作范畴,制定《屏风界候鸟保护专项行动方案》,明确8月至10月为全域禁猎期,联动公安部门开展“雷霆行动”打击非法捕猎。
科技赋能,观测站配备红外相机、声纹识别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测中华秋沙鸭、白鹤等珍稀物种动态,数据同步至湖南省野生动物监测平台。志愿者团队通过“巡护APP”上报异常情况,实现30分钟内应急响应。
村组共治,大水田乡组建村民护鸟队,将护鸟条款写入村规民约,近年来当地举报非法捕鸟线索同比大幅度减少。
跨界联防,与相邻的新邵县、新化县建立“三县护鸟联盟”,共享监测数据与执法资源;打造“候鸟课堂”研学品牌,每年都有中小学生前来研学。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分为3个小组,走进村民家中,用当地方言讲解《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典型案例,强调“捕鸟违法、护鸟光荣”的理念,并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每声鸟鸣都是对守护者最好的慰藉,在这条千年鸟道上志愿者“打鸟坳”变成了“护鸟碑”。正如志愿者代表所言,“每只安全过境的候鸟,都是隆回递给世界的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