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号巡洋舰舰长邓世昌
发布时间:2025-08-01 08:00 浏览量:1
▌朱小平 著
清朝北洋舰队“致远”号巡洋舰和它的舰长邓世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2014年秋季,“致远”舰在甲午黄海海战水域之下沉寂了121年之后被人们发现。随着近两个月里百余件文物的陆续出水,诸如标记有“致远”舰名中文篆字和中国海军英文标识、北洋海军军徽的餐用瓷盘、桅盘10管格林炮、鱼雷引信、送话筒、钢板等,使考古界基本认定是当年清朝北洋舰队主力舰之一的“致远”穹甲巡洋舰。后来这个遗迹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丹东一号”。
“致远”舰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黄海大东沟一战中,“致远”舰的英勇无畏和邓世昌以下全舰官兵245人以身殉国,使中国人永远记住了这艘战舰和他的指挥官。目前,中国海军唯有两艘训练舰以人名命名,即为“郑和”号与“世昌”号。
关于“致远”舰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的英勇表现,人们几乎耳熟能详,它的知名度在当时已闻名中外。
北洋舰队当时名列世界海军前茅的近代化程度,却是一般人所不太清楚的。北洋舰队名冠亚洲第一,位列世界前十。也并非仅因海战训练和作战条令全部使用英文,高级军官洋化到吃西餐,其中邓世昌未派到英国留学,完全是清朝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优秀作战舰高级指挥官。
清政府为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海军,从1881年开始从德国、英国订购主力战船。“致远”舰于1885年10月在英国埃尔斯威克造船厂开工建造,一年后的9月28日下水,1887年7月23日完工。同年即编入北洋舰队现役。这是英国设计的穹甲巡洋舰,现在的军事学者将其命名为“致远”级,其作战能力仅次于“定远”级。
根据史料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排水量、火炮、装甲、动力、航速等数据,近代化程度在当时已非常先进。
其实,“致远”舰不仅仅是在黄海大战中闻名遐迩,之前在国际上已有很高的知名度了。“致远”舰编入北洋舰队现役后,多次宣威异域,奉命巡视、出访过新加坡、日本和香港、远东等处。
每年还要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巡视至新加坡及有关藩国。并在日本觊觎中国藩国朝鲜时,“致远”舰也多次奉命出发至当地威慑日本海军,阻其侵犯,包括护送陆军登陆朝鲜,以稳定藩国朝鲜的局势。俄国皇太子访问大清国,“致远”与“靖远”同为护卫舰,声名更为远播。它的流线型的飒爽外观留给中外旁观者以颇深的印象。
“致远”舰在大东沟海战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多次重创日舰,在自己受损严重的情况下,为缓解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受日本联合舰队围击的压力,毅然决定撞沉日舰“吉野”,可惜中途沉没。
邓世昌落水后,本有希望生还,但他拒绝了水兵们的救援。
先是他的仆从刘忠游来递上救生圈,他“缩臂出圈”。“左一”号鱼雷艇抵近救援,“亦不应”“仍复掷沉”。他的爱犬“太阳”跳入水中游过来牵救他,“衔其臂不令溺,公斥之去,复衔其发”,将爱犬抱住压入水中共沉于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