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的未达信函:明朝全球贸易中的艺术与航海野心
发布时间:2025-07-16 21:20 浏览量:1
“我们已经收到了潜水员和杂项报告都是你自己的主题和其他人,谁访问了陛下的帝国的一些部分...这促使我们寻找一条从美国到贵国的更短的海上路线,而不是通常的环绕世界最大部分的路线。”
上面这段话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于1602年写给中国明朝万历皇帝(1368-1644)的一封信的节选,万历皇帝于1572年至1620年在位。这封信被委托给乔治·韦茅斯,女王任命他为首席领航员“以表彰他在航海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威茅斯肩负着一项雄心勃勃的任务,那就是发现一条通往中国明朝的更短的北方通道——这条通道将为当时正在崛起的海军和经济大国英格兰提供一条通往亚洲的替代路线,并有助于避免与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生冲突,这两个国家当时主导着全球贸易路线。
“陛下可以在船上看到我们国家提供的各种材料的样品,我们可以提供最充足的供应,”信中认真地继续说道。“请陛下向乔治·威茅斯打听一下,下一批舰队会提供些什么。”
这封信从未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威茅斯的探险队被恶劣的天气和后来的兵变所困扰,在拉布拉多海岸外的冰冻水域结束了,也就是现在的加拿大东北部。威茅斯从那里返回,大概是带走了那封信。
今天,写在羊皮纸上的原始信件保存在兰开夏郡档案馆。对于那些对其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在南京博物馆的展览《大明朝的世界观》的目录中也有一本。
“这封信是我讲故事的叙述枢纽,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明朝在16世纪中叶迅速崛起的全球贸易网络中的中心作用,随后是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和费迪南德·麦哲伦的里程碑式航行为标志的发现时代的开始,”展览策展人高捷说。
因此,毫不奇怪,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先驱海员的祖国——在海上贸易和全球殖民主义中取得了早期领先地位。1571年,西班牙人将马尼拉建成永久殖民地和重要枢纽,在这里,中国商品与从波托西(在今天的玻利维亚)和萨卡特卡斯(在墨西哥中部)的富矿中提取的美国白银进行交换,这两个地方都是西班牙帝国的一部分。
高捷:“每年,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的西班牙商船都会从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阿卡普尔科运送数吨白银到马尼拉。在那里,它被用来交换中国的奢侈品——丝绸、瓷器和漆器——然后再运回墨西哥和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