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之女却被汉奸强娶,丈夫被活埋那天,她大笑道:苍天有眼啊!
发布时间:2025-07-16 09:21 浏览量:1
她是烈士之女,却不幸被“倒戈将军”强娶,新婚不久,丈夫就被活埋。
得到消息之后,她更是仰天大笑:“苍天有眼!”她就是林慰君。
说到这个名字可能大家还都不太熟悉,但说到她的父亲,大家肯定不陌生,林慰君的父亲就是爱国报人林白水。
林白水是民国初年著名报人,创办《中国白话报》《新社会报》,以犀利笔触抨击北洋政府。他常对女儿说:“记者的笔要像手术刀,剖开世道人心。”
1926年8月6日,林白水因揭露军阀张宗昌的贪腐,被宪兵从报馆拖走。当天下午,天桥刑场传来枪响。林慰君哭着跑到刑场,却只看到父亲遗体躺在血泊中,手里还攥着半截钢笔。
悲愤之下,她吞下铅粉自尽,幸被邻居发现救回。此事轰动京津,《大公报》称她为“弱姬烈女”。躺在病床上的林慰君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乱世里,连死都不能自主。”
父亲牺牲之后,林家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林慰君只能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半工半读。她的成绩很优异,顺利考进了北平国立师范大学英文系,课余时间就去给富家子弟当家教。每天完成了自己的课业之后,还要给自己的“学生”批改作业。
1935年,林慰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了北平多所中学的英文教师。她的课堂非常生动活泼,常常将英文诗与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
2年后,抗战爆发,林慰君就将父亲的衣钵传承下去,她也投身新闻界,成了《北京新报》的记者。她的报道十分尖锐深刻,将日伪政权的腐败完全揭露出来,勇敢地为沦陷区的百姓们发声。
当时北平新闻界乌烟瘴气,多数记者沦为军阀走狗。林慰君却坚持不写“八股文”,不领日本人的“宣传费”。她知道:“父亲的笔是用来战斗的。”所以,她也不愿让其蒙尘。
1940年春,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盯上了林慰君。
这个外号“倒戈将军”的军阀,曾火烧少林寺,强娶四房姨太太。他派卫兵每天在报馆门口 “护送”林慰君,美其名曰“保护”,但其实就是软禁。
林慰君多次拒绝,甚至想逃离北平。但石友三威胁她说:“你敢走,我就封了报馆,让你母亲和同事陪葬。”她想起父亲临刑前的叮嘱:“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最终不得不含泪答应以“私人秘书”的身份进入军营。
新婚之夜,石友三得意洋洋:“你是我第五房太太,我会给你荣华富贵。”林慰君望着窗外的明月,轻声说:“将军可知,笼中金丝雀的歌声,从来不是自愿的。”
婚后的林慰君沦为政治工具。白天,她随军记录“政绩”;夜晚,还要被迫写日记供石友三邀功。日军报纸大肆炒作“中日联姻”,称她是“大东亚共荣的典范”。
1940年秋,林慰君提出回天津探亲。走到济南的时候,不幸被日军扣押。他们开出条件:石友三出任伪河北省省长,否则不放人。石友三竟然满口答应,还举办盛大婚礼讨好日本人。
婚礼当天,林慰君穿着红色旗袍坐在马车里,面无表情。她望着街道两旁的日本军旗,想起父亲被枪杀的天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当晚,她在镜子前卸妆,暗暗对自己说:“林慰君,你要活下去,用笔报仇。”
1940年12月1日,石友三被高树勋诱骗到濮阳。当枪口对准他时,这个不可一世的军阀终于跪地求饶:“兄弟,放我一马。”高树勋冷笑:“卖国求色,死有余辜。”
消息传来时,林慰君正在整理石友三的“政绩材料”。她盯着稿纸上的谎言,突然笑出声来,笑着笑着,她说:“真是苍天有眼啊!”随后她把所有文件一把火烧光,取出父亲留下的钢笔,在纸上写下《汉奸之死》。
石友三死后,林慰君拒绝任何抚恤金。她重返新闻界,加入抗日救亡组织。在一次地下印刷传单时,她被日军逮捕。不管遭到敌人怎样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咬紧牙关,只字未吐。
1948年,林慰君前往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语言学。毕业后,她成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开设中国现代报刊史课程。旅居美国期间,林慰君倾力整理父亲遗作。她查阅大量资料,写出英文版《我的父亲林白水》。
书中写道:“父亲用生命诠释了新闻人的风骨,我要用余生传承这份精神。”
1955年,她与自己的爱人王渤生结婚。中美建交以后,夫妻两人回国,林慰君在乡亲们的支持和各级政府的帮助下,为父亲申报烈士证书。
1986年,林慰君回到福建闽侯,参加林白水烈士纪念馆落成仪式。她抚摸着父亲的铜像,轻声说:“爸,您的笔,我替您保管好了。”随后,她将父亲的几十件遗物,包括染血的衬衫和孙中山手书的“博爱”牌匾,都捐赠给福建省博物馆。
1987年,3月27日,74岁的林慰君在加州街头不幸遭遇车祸,最终去世。她的葬礼简朴而庄重,纽约华人社团送来挽联:“笔耕一生,无愧先烈;风骨长存,泽被后人。”
她的遗物中,除了厚厚的手稿,还有一本泛黄的《我的父亲林白水》,扉页上写着:“父亲,我用您的笔,走完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