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汪精卫死因之谜
发布时间:2025-07-09 20:59 浏览量:1
汪精卫(1883年~1944年),原名汪兆铭,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组建日本人扶持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政权,汪精卫任傀儡政府的行政院长兼国民政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最高国防会议主席。1943年汪精卫曾经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名义,参与由日本主导的大东亚会议。年底,汪精卫的健康恶化,1944年3月赴日治疗,11月10日病逝于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今名古屋大学)医院,11月23日遵其遗愿归葬国民党总理孙文之侧,南京中山陵西南的梅花山。
汪精卫虽然死了,但其死因有不同的说法。
第一,为日本人所杀
1943年秋,侵华日军限令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调集一百万担大米、二十万名壮丁用以支持东南亚战争,此时日本占领区反对汪精卫的呼声甚高,大部分地区离城十里就是国民党军队或地方武装的势力范围,汪政府的命令根本没人听。一天,侵华日军总参谋长松井太郎亲自上门催粮催丁,汪精卫慌忙下楼迎接,惊恐中一脚踏空,从楼梯上滚了下来。八年前被人打在背部的伤处正好撞上了楼梯的棱角,他当场昏死过去,即刻被送往医院救治。
1944年3月,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经过紧急会诊,认为汪精卫主要是铅毒入骨导致病变。
第一外科部上野博士立即做削骨去毒手术,由年轻的副手龟田良宏负责具体手术。在制订手术方案过程中,上野博士建议去掉一节胸椎骨,并同时从病人的骨骼上锯下一块骨头来,仿制成胸椎骨移植上去,以缓解原来的病骨对神经的压迫。而另一名骨科大夫黑田久雄则提出了第二方案,主张削骨去毒手术后任其自然愈合,而不必植入仿制的胸椎骨。结果,黑田久雄的方案因太冒风险而被否决。
但手术即将开始时,他们却突然接到通知:此番对汪精卫的手术必须依第二方案进行,龟田只得从命。在手术中,龟田发现汪精卫受铅毒感染的三节胸椎骨已严重变形,骨膜发炎溃烂,并压迫神经。
一周之后,汪精卫削骨处非但没能自然愈合,反而已经萎缩,但要重做“植骨”手术已来不及。龟田对院方为什么临时改变方案一直心存疑问,直到后来才明白其中缘由。原来,日本陆军117部渡边大佐与汪精卫的病情一样,为确保削骨去毒手术的成功,日方想找人做一次病理试验。无论何人均可列为试验对象。这是军部和首相府的最新指令,这样汪精卫就成了最佳人选。
经过这一番折腾,汪的胸椎骨又一次受到挫伤,不仅胸椎骨随时可能折断,颈椎骨也渐渐变形了。最后,他终于无声无息地死在日本人的手里。
不过,针对这一传言,有人指出,当时的日本非常需要汪精卫这只走狗,借以维护占领区的秩序,因此说日本医生根据上级指示在手术时害死汪精卫是不可能的。
第二,被毒死于虹桥
也有人认为,汪精卫不是日本人所杀,而是被国民党毒死在上海虹桥医院。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抗战风云录》中,就刊有国民党军统头目戴笠买通虹桥医院某护士,每日在汪精卫吃的药中掺入一点玻璃粉,最终将其毒死的说法。
1983年9月16日,香港《广角镜》第一、二、三期刊载的霍实子著的《太平洋战争时期几桩史实的大揭露》一文中,也同意这个观点。霍实子认为,1944年3月汪精卫飞往日本治疗伤病,日本名医小黑成功地从其体内取出一枚子弹。之后汪精卫拖着羸弱的身体,匆忙乘飞机返回上海。
国民党一直想找机会除掉汪精卫。在戴笠的策划下,他们搞了一 个调虎离山之计,暗杀了在广州古玩店看货的陈璧君的胞弟陈耀祖。此计果然奏效,陈璧君急匆匆地秘密返回广东去处理后事。
汪精卫一到上海,就用中文密电告诉陈璧君自己已经返回上海。陈璧君也用密码回电给汪精卫,要他暂时隐蔽且更名改姓,躲进上海虹桥医院,一切等待她到沪后安排。不料,这两份密电却被国民党情报机关破译出来,送给蒋介石。蒋介石急忙命令戴笠趁早下手。
于是戴笠派人潜入虹桥医院,买通医生、护士,每次给汪精卫送药的时候,秘密掺进适量无色无味的慢性毒药,使汪精卫在服药后无刺激、无反应,不知不觉地中毒而死。
不过,有人认为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发生。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21日,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奉命将汪坟炸毁,炸开墓穴后发现了陈璧君手书的“魂兮归来”四个字。由此便能得知汪精卫是死在异国日本的,所谓“被毒死于虹桥”,不过都是文字家们的捕风捉影,借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把事情按自己的意愿随意进行离奇的构思。
第三,死于江湖郎中的一贴膏药
更有一则离奇的传言称,汪精卫住院期间,陈璧君见西医看不好,
便乞求于中医单方,终于在无锡探悉到一位名医,外号"刘一贴”。由于他的家人被日本人炸死了,因此刘一贴对汉奸汪精卫恨之入骨。
当他知道是给汪精卫治病时,把满腔怒火藏在心里,先给汪使用一贴神奇的膏药,剧痛果真迅速消失,汪精卫为此还给了他一大笔钱。接下来便贴上了第二贴膏药,随后刘一贴便无影无踪了,汪精卫则被第二贴膏药折磨得死去活来,剧痛加剧。日本医生经过对第二贴膏药进行分析,发现膏药内含有蜈蚣毒和蝎子毒,汪精卫因此断送了性命。
这种说法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不过并无确切的证据可以证实,因此也不足为信。
那么,汪精卫究竟属于哪种死法呢?
日本作家上阪冬子访问汪氏子女后写的书中认为,汪精卫死于“多发性脊骨瘤肿”。汪精卫之所以会得这种病,是由于他早年被人行刺,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未能将射入身体内的弹头取出,天长日久引起铅毒扩散。更由于夫人陈璧君相信中医,为汪精卫贴了中药膏药,促使铅毒扩散全身,终致其患上“多发性脊骨瘤肿”而亡。
由于这种说法出自当时陪伴汪精卫在日本就医的子女之口,因而可信度较高。不过,在没有更多更确凿的证据被发现之前,还不能就此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