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变化,有点超乎想象了!
发布时间:2025-08-05 10:35 浏览量:1
人口是楼市的基石。
楼市的变化,很多时候的底层逻辑是人口的变化和流动。
最近我扒了一下上海的人口数据。
不得不说,上海的人口变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点超乎想象了。
户籍人口老龄化加深
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户籍老年人口(60岁+)达577.6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7.6%(接近四成),相当于每3个上海户籍,就有1个老人。
老年人口总量:全市户籍人口1519.47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37.92万人,占总人口的28.8%。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1.64万人,占总人口的5.4%。
分区域来看,市区老龄化更加严重。
虹口、黄浦等中心城区老人占比44%左右,长宁、静安、杨浦、普陀的老人占比也在40%以上。
郊区中的崇明区,老龄化也高达43.9%。
2023年,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列前三位的依次是金山区、崇明区和奉贤区,与上年比分别增加2.1、1.8和1.4个百分点,原因是这三个区严重缺乏人口流入。
具体到板块上,老龄化严重的地方,大都是老公房集中的地方。虹口曲阳,凉城,杨浦中原,普陀甘泉宜川,静安彭浦……
这些地方随着老人老去离开,子女分遗产,老破小会面临比较大的抛压,堪比限售新房解禁。
长寿也是上海老龄化加重的一个原因,毕竟这里有着全国最好的医疗配套,养老服务。
202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的预期寿命为83.18岁,在国际上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无异。
随着老龄化加深,上海的各种适老场所和设备也越来越多。
不知你们发现没有,上海的社区食堂越来越多了,老人就餐有优惠。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405家长者食堂,各类助餐服务场所2406个。
另外截至2024年底,全市有养老机构693家,核定床位总数17.00万张。
生育率低
国家已经开始发钱鼓励生育,幼儿园也开始免费了。
然而上海的生育率所面临的,并非即将到来的严峻考验,它已经是“严峻”本身了。
2024年上海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仅0.72(平均每个女性一生生0.72个孩子),远低于维持人口的2.1标准。
而且越生越晚,女性平均31.81岁才生第一胎。
上海人为啥不想生?一个是消费娱乐发达,一个可能是观念的影响,还有一个就是养孩子太贵。
人口专家梁建章和任泽平曾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
全国把一个孩子养到成年的平均成本是48.5万元;养到大学毕业则是62.7万元。
而在上海,把一个孩子养到成年的平均成本是102万,全国最贵!培养到大学毕业,就更不敢想了。
上海生育率低,一点不意外。
当然孩子吃喝并不贵,但如果养的精细一点,那真的是花钱没有上限。
生育率低,对应到楼市,可能就是三房及三房以上户型需求减少,小户型需求增加。
外来常住人口持续下滑
一年少了一座县城的人。
2024年上海常住人口减少7.19万,其中外来人口暴跌23.79万,五年累计减少64万。
背后原因有:
1)产业外迁: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带走大量劳动人口。
2024年1-6月,上海市跨市迁出企业一共有12436家。
2024年上半年上海迁出企业中,超过1000家的产业类型分别是:商贸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 数字创意、大健康、数字经济。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主要还是传统的行业的变化比较明显。
2024年,上海小学生数量降1.1%,居民用水量降0.2%,液化气用户减7.6%——也从侧面证明人走了。
2)上海严格控制“2500万人口红线”,2010年至2023年间,上海人口仅增加了180多万人。
市区人口外迁
2020-2022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减少32.83万,黄浦、静安等老城区老人多、年轻人少。
背后一大原因是中心城区大规模动迁。
2016年到2023年,浦西7个市区除了徐汇外,常住人口都是负增长。
尤其是黄浦区,常住人口7年间从65.6万下滑至50.47万,降幅高达23%。虹口则流失了15.53%,静安区减少12.31%。
这几个区,一边动迁把人迁到郊区,一边建豪宅吸引全国的富人,实现区域人口的腾笼换鸟。
另一个原因是产业迁移:
比如华为从浦东金桥搬迁至青浦练秋湖研发中心,涉及约3万名员工的迁移。算上外包,部分家属和配套人员,人数规模更大。
加上市区房价贵,年轻人买了郊区的商品房,老人被拆迁拿了郊区的动迁房,都加入了人口从市区往郊区流动。
一个朋友在康桥那边,他说自己发现周末外环外的商场比市区热闹多了。
饶是如此,郊区依然十分缺人。
尤其规划了大量人口的五大新城,缺人严重。
规划显示,到2025年五大新城常住人口要达到360万,2035年则需要达到约510万。
大东方枢纽,大吴淞,大零号湾(闵行),这些重大规划无不缺人严重,根源是上海的总人口增长停滞了。
临港因此一再放松买房、落户门槛。
上海也开始下场抢人
可以看出,上海已经严重缺人。
上海继续放开落户,抢人,抢人才,是大趋势!
一线城市是龙门,鱼儿都想跃进去。
北京、上海云集了全国最高端的工作岗位,最好的教育、医疗等各种资源,只要把门槛稍微放低一些,就会对各地的人才达到掐尖效果。
人不够怎么办?放松落户就行了,一般人还进不来,学历财力都有要求。
仅有学历,只能考虑下五大新城;学历+财力,才能迈入核心市区。
比如留学生,既有学历,又有财力。
不断放开应届生落户,留学生落户,人才引进同步发力。
未来的上海,可能不再拼人口规模,而要拼人才质量了。
2020年上海全年人才引进+居转户3.15万人,2024年直接翻了两倍多到8万。
今年浦东为青年人才提供“100万方低租金青年公寓和100万方低租金创业空间”的“两个100万”计划正式发布。
上海正在用户口吸引高端人才,用便宜房租留住年轻人,用产业升级对冲人口流失。
正如陆铭教授所说,以上海本身的吸引力,青年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地来,“放”到位了,不用担心活力,甚至不用担心老龄化。
上海依然是全国人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