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遗忘的侵略,连东京审判都没立案,若成功对中国危害极大
发布时间:2025-09-28 05:52 浏览量:8
1931年秋天,天津的天空没什么特别,路上也没有多的脚步声。日本在东北闹腾的时候,关内的日军也早早埋下了祸心。天津事变,这段历史在资料里多是只字片语,很少有完整面貌。东京审判的时候,它甚至没有资格成为罪证。到底是一次失败的侵略,没人愿意被人揭伤疤?
关东军在东北拿下大半江山。天津的驻屯军其实有自己的算盘,军部设在海光寺,消息流窜得很快。奉系张学良还在力撑北方,这个人后来的命运谁也琢磨不透,那时候气势勉强能压一头。日军收到九一八的风声,情绪有点躁动,自认不能落后于人。日本的那个《外交文书》里也有记载,驻屯军想借机占据天津,他们料定中国一定会反抗,说是“兵变”,本质就是借口。
有些情节像被人揉皱又展开的信纸。1931年10月初,日军开始派人四处探路。中国第二军的哨兵遇到日军便衣,盘问几句,场面很僵硬。日军口出恶言、挥拳,嚣张得没谁敢顶嘴。紧接着,他们又闯进营地,砸东西骂人,说“这事不算完”。中国军队其实不敢做什么,怕惹事。王树常当时坐镇天津,日方来了个参谋,把责任都推到中国头上。让中国道歉、赔钱,还要严惩自己的士兵。这种要求,王树常全部照办,好像没有其他选项。他还签字盖章,连犹豫都没有。
但事情没完。日方见中方如此忍让,胆子越来越大,交涉参谋电告国内,说中国极为小心,可以直接对天津发动攻势。一句“随时准备”,简直是明目张胆的挑衅。他们强调只要中国这边有风吹草动,日方就要立刻动手。那种气氛里,天津像一个随时会被点燃的火药桶。日本本土询问驻屯军是否有机会,驻屯军非常有信心。他们计划好一切,只差一个引子。
支那驻屯军的行动与关东军不同。关东军在东北搞“满蒙独立”,他们则想在天津为华北谋一个“新国家”。内部明争暗斗,海军陆军斗得势均力敌,却在中国的土地上一拍即合。各种山头,皇道派、统制派、航母派,派系人心复杂。他们最大公约数就是——侵略。土肥原贤二,那个特务头,名声不太好。1931年10月底,他到了天津,各种势力一股脑凑上来。他掌控了5万日元的活动经费,联络一批青帮流氓,包括李际春的势力,甚至奉系军头也有通道。日本浪人、退役兵在天津实际都被土肥原揽在手下。内部消息已经很明确,日本要动手了。
11月8日夜晚,天津城大乱。青帮地痞、便衣队、大批浪人出现在街头。日租界成了武器库,1000多便衣分得枪支弹药。目标明确:省政府、警察局、监狱。日本侨民助威,样子很像策动政变。其实,中国警察早有准备,卧底从混混里带出消息。乱流一触即发,双方交火,日方队伍一溃千里。几十名流氓被俘虏,局势暂时压住。
日军以此为由,说中国警察“挑事”,要求警察局后撤。中国军方照办。结果日本却炮轰电话局,造成人员伤亡。很像一场蓄意策划。就在混乱中,溥仪被日军接走,一路南下到大连。这些事在官方档案里都记得清楚,现在查得到数据。天津事变成了一场跟溥仪有关、跟华北分割有关的阴谋。日方曾向南京传递信息,天津一乱,华北随时可能独立,但又不敢明说。中国警察对俘虏的审讯结果很尴尬。流氓分组,每人每天给四元钱,头目十元,指导员是日本人。这种混乱,背后其实是更大的战略博弈。
乱局之后,天津没有安静太久。日军不甘被挫败,反复琢磨下一步计划。日本曾一度考虑从旅顺调兵,搞第二次暴动,这计划没能进展。天津的政府压力极大。11月14日,日本领事桑岛要求王树常带兵撤到城外二十公里,否则日军要采取行动。隔天,王树常屈服了,发言自责,对日军“造成伤害”,“遗憾”,承诺查禁抗日活动。这段发言不是每个历史书都收录,实际很隐晦,但“强权外交”本来就让人没底气。
反复的交涉拖到11月29日,中国军队撤出天津,算是事变落幕。很难说,这场事变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