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的募兵与国兵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21 16:38  浏览量:1

德培荣/文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相继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当时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大部分东北军撤向关内,一部分未动维持地方治安,此时原东北军的爱国将领张树森、高文彬(八户人)等联合部分蒙古王公及旗军统领,如达尔罕旗骑兵统领刘振玉、卓哩克图王府统领李海山(李胜)等奋起组织抗日义勇军。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惯于用软硬两手,一方面用优势兵力侵占中国大片土地,另一方面在内蒙古地区拢络收买上层王公及部分人士,把早年去日本留学的甘珠尔扎布,在日本人的策划下,拉拢图什业吐(左中)王业喜海顺,科左后旗统领额尔敦必力格(包善一),科左中旗军务梅林韩舍旺,莫力庙活佛阿旺吐布旦等人,进行组建内蒙古自治军。以科左后额统领包善一为主体组成第一军,包善一任司令;科左中旗统领额仁亲宁布(滕海山)为主体组成第二军,推举旗札萨克衙门军务梅林韩舍旺为司令,滕海山任一旅旅长;原嘱嘎达梅林部小头目小喇嘛任二旅旅长;甘珠尔扎布同莫力庙活佛阿旺吐布旦招兵买马组成第三军,甘珠尔扎布任司令。以上三个军的兵力,达三万人之多。

日本侵略军总司令本庄繁,看到这支武器装备比较全的蒙古骑兵,感到有利可图,于是马上派人来联系,提出全力帮助,供应大量武器弹药。同时以协助为名派遣松井清助、盘井文雄、小泽一六八等日本军宫,分到到三个军作军事顾问。当时各地区的统领思想中也有进步与落后;地区性与全局性,团结与分离等反复无常的斗争。就这样逐步演变为关东军控制的附庸军,成为满国军的基本成员。因此,满洲国初期的所谓国军,就是由投降于日本关东军的原东北地方军阀部队和地方维护军队转化组成的。据史记约十四万人,均是募兵成分。

一九三二年四月十三日,日本关东军派驻了以日本陆军大佐(大校)多田骏为首的24名军事顾问团进行控制国军。从顾问团中派去奉天(沈阳)警备军、吉林警备军、黑龙江警备军、兴安警备军和江上军各一名顾问。顾问团控制伪军的着眼点是,将伪军逐步改造为完全由日本军控制的附庸军队。一九三二年八月九日,日本陆军省部制定《满洲国陆军指导纲要》内规定“满国军应置于日军掌握之下,兵力控制最少限度标准六万,兵种只有步兵、骑兵,不许拥有坦克、重炮和飞机”。从这个《纲要》看,就不难说明该军的实质。

一九四〇年(康德4年)四月十一日,满洲国公布并实行《国兵法》,从此伪满国军的“募兵制”改为“征兵制”。根据该法,伪军士兵,年满20-22岁的青年中征集,服役三年。我当时属第一期国兵,只因在校读书而延期一年,第二次国兵入伍的,应征在内蒙第九军管区骑兵团42团,原驻昌图县二道沟,后在一九四三年四月调去大石寨西的勿布林拉嘎山区驻防,于一九五四年三月又调去乌兰浩特北山西侧驻扎,同时改为内蒙骑兵46机关枪连服役,是团部后勤处少士,搞后勤工作。该团团长是中校王海峰。这是日军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自关东军加强对苏战争准备,特别是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发生以后,日本日益感到兵员不足,这就是他们发展伪军的方针,然而靠伪军为他们打头战,充当战争炮灰的主要原因。

伪满国军部署是由军事部大臣邢士廉,次长日本人真井鹤吉直接指挥的,有下属第一军管奉天,第二军营区吉林,第三军管区齐齐哈尔,第四军管区哈尔滨,第五军管区承德,第六军管区牡丹江,第七军管区佳木斯,第八军管区北安,第九军营区通辽,第十军管区海兰尔,第十一军著区密山,外有江上军一个。伪国兵生活据我的认识,可分两部分,一是生活学习,一是军事训练。日本一贯按日本关东军的模式加上用愚笨色彩看待中国募兵和国兵,以大和民族自居,日本人高于一切的观点。不论班长和军官都是“举手就打,开口就骂”,打耳光时被打退几步,还得回归原处立正站着接收下次惩罚,骂人时常用(苦拉巴嘎)是家常语。在这种高压制度下,使新兵员,敢怒不敢言,怨声载道,处于阳奉阴违的状态。士兵们抱着混时间熬日子,挺三年完事。特别是诺门罕事件后,士兵们更体会到不能为侵略者卖命的道理。所以表面威武实际上思想混乱,士气低下。另者,日本军人待遇好,吃大米白面,穿呢绒军装,用新武器,而伪国军,吃六天粗粮一天细粮(每尾期),穿粗布军装,用老式武器。故此,士兵们是人在心离,根本谈不上什么爱国思想。

一、生活学习

应征国兵,是从各地区来的,而各地生活

文化程度又不一样,所以,有文化的不多。文盲比例高,再加素质有高有低,耐性有好有坏。为了高速达到具有军人水平的要求,就要加强洗一纪律教育,统一军等训练工作。

1、作息时间:春夏季早6.00时一晚21.00时就寝,其中午休两个小时,工间休息两个小时,每日工作量为10个小时。起床、集合点名、跑步洗理整理内务、早饭、上午军事课、午休、下午军事课、擦枪、刷马(指骑兵)洗衣服搞卫生、晚饭、学习军操典、点名、传达指示命令、就寝。秋冬季减少一个午后时间,增加一个冬训时间,其他与春夏季同。

2、军民礼节:贯彻阶级服从,三等兵管伙夫,一级管一级的制度。兵分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四种。尉官分为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四种。校官分为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四种。将官分准将、少将、中将、大将四种。因此军队行走按四行一列人形。个人礼仪立正举手礼。单子持枪立正礼。集体班、排,连、四行列队,由领队喊口令行注目礼(指不持抢时)。指挥官战刀出壳喊口令,士兵们双手捧枪向长官行注目甩刀礼。对皇室施行遥拜三鞠躬礼。追悼死难者默哀三分钟或三鞠躬礼。吃饭前双手合举胸前默祷一分钟,口唱说:享受了,作为食物来之不易的思忆。

3、生活学习:坚持尚武精神,仰首健步,腰板笔直,雄壮架势,逐步养成日本军人样式。新兵入营严加训练六个月。在这期间管教是严肃的,军训也急严格的,两个星期休息一天。超六个月训练就属老兵范畴,生活制度逐渐宽松,有星期日,准许集体上大街和市场游逛。但不准串妓女院。文化学习,兵员们各有笔记本一个、军事操典一册,其他书籍不准看,怕精神污染。并在每星期内定期检查一次所持读物,以防万一。

4、饮食生活:士兵们从伙房打饭,在寝室就餐,每人两个铝制饭菜碗,一双筷子,一个布制餐具袋。每月伙食费驻农村五圆伪币,驻城镇每人每月七圆伪币。主食每人每日六市两,野外练兵每日加二市两。每星班改善一次伙食,吃白面大米和肉类等。伙食由连事务长按排,伙夫由新兵轮流充任。5、穿着销盖:夏冬季各两套服装,一新一旧,衬衣每年每人两套,农田胶鞋每人每年两双,均以旧换新。防寒外衣、手套、鞋想因地而异,有棉的皮的,被褥各一床,附被褥衬,枕头就巾各一个,每人均备针线包,日常小修自己作。6、内务生活:每天都耍进行内务够理,被褥衣服有放有棱有角、整整齐齐。每位士兵有两个布袋,一个装餐具,一个装牙具均挂在床头,高低处于一个等线。士兵在宿舍内除正常睡觉外,不准卧床呆着,只许顺炕沿垂腿坐着闲聊。一但班长来到面前就得起立,若是军官来时,由班长或上等兵喊口令立正,以示敬意。思想工作抓的更细,如同乡同学都不准在一个班,素常无事不准乱串闲聊,以防搞小集团活动。来往书信提倡明信片,如果用信封的要经过开封检查方可收发,以防里勾外联等意外发生。7、日常用品费:每人每月二元伪币,可用在毛巾、香皂、肥皂、牙刷、牙粉和香烟等方面。以当时价来说,是不够用的。逼的无法,班长和老兵们,就得搞些紧缺商品按把取利,解决下饭馆和交往应酬。驻在农村附近的部队,有时借休息的机会,串到农牧民家中吃喝勒索。但如被伪宪兵发现时,要批评教育或给予处分。

二、军事训练

为了准备对苏战争和破坏中国抗日团体,伪满国军也处于日本关东军直接控制之下,训练目标贯彻保卫大东亚圣战需要,执行暂死不投降的日本“武士道”精神。训练方法是日本侵略军模式,军纪严肃、军训严格。如遇兵员不守纪律或违犯操作规程,便举手就灯,张口就骂。军人实行唯心主义“精神至尚”,反对萎靡不振作风,处处要求威武雄壮,精神第一。1、学走步:为了贯彻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迅速灵活起见,要先学步调一致一性。走步分漫步、快步、跑步、正步。单人行走,班、排、连、团行走。要求四行阵容,行动整齐,雄命壮观。身着掩饰物前进,匍匐前进,伪装前进等。2、学用武器:伪满《陆军纲要》中规 定“伪满国军不准拥有坦克、重炮和飞机”。那么就只是炮兵用小炮、迫击炮,其也兵种只好用轻重机论、步骑兵抢、手枪、手榴弹等武器。学习上述武器的分解、组装、保管、使用、保养等规例。3、学战术;军人在学作战技术上,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消灭敌人,一是如何作好防御问题。学习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侦察敌情与作战准备并重,空弹与实弹演练并重,假设敌情与真实敌情并重。锻练方面有:瞄准、射击、投弹、自卫刺杀、战用物质运送方法等。预防方面有:伪装防御、战壕防御、防空防御、地道防御、埋伏防御、瞭望防御、用防毒面具防御、战备物资储备方法等。进攻方面有:日袭、夜袭、偷袭、集中火力围剿、分散力量突围、诱敌歼灭等。战法方面有,追击战、突围战、阵地战、游击战、空袭战、围困战、防毒战等。作战演习有;班与班、排与排、连与连、团与团之间,有时也与日本军队进行作战演习。(内容来自《科左中旗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