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郎织女到白蛇传!异类婚恋故事为啥火了千百年?
发布时间:2025-09-26 06:48 浏览量:12
咱们看《白蛇:缘起》的时候,可能没细想,白娘子和许宣跨越生死的爱情,其实跟晋代人写的精怪故事是“亲戚”。
这种凡人跟异类谈恋爱的情节,不管是纸上写的还是银幕演的,在中国文化里传了好久,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
要说最早把“人跟异类谈恋爱”写明白的,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得算一个。
这本书里记了不少精怪、鬼神的事儿,其中《吴王小女》的故事挺典型,吴王的女儿紫玉跟韩重相爱,后来紫玉去世,还能以类似精怪的形态跟韩重见面。
本来想只说“人妖恋”,后来发现这故事虽带点人鬼味儿,却给后世写精怪恋铺了路。说实话,那时候的故事篇幅都短,但想象力真不含糊,没有华丽的描写,却能让人觉得“原来爱情还能这么写”。
除了人妖恋的雏形,“人神恋”的代表就得数牛郎织女了。
这故事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完整的,最早在《诗经·小雅·大东》里,就提了织女和牵牛星,只是没讲爱情。后来经过《淮南子》这些书的补充,才慢慢有了“牛郎偷看织女洗澡”“鹊桥相会”的情节。
老实讲,这故事能传这么久,就是因为它把普通人的恋爱烦恼,比如异地、分离,放到了神仙身上,大家看的时候都能找到点自己的影子,比单纯写神仙谈恋爱接地气多了。
到了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人鬼恋”写到了新高度。
里面的《聂小倩》大家都熟,聂小倩一开始是被姥姥控制的害人女鬼,遇到宁采臣后,慢慢变成了贤良的伴侣。
跟《搜神记》比,《聊斋》不只是写爱情,还藏着对现实的看法,比如聂小倩的转变,其实也暗示了“环境能改变人”。很显然,蒲松龄这写法比只讲鬼故事高级,也让“人鬼恋”不只是猎奇,多了点深度。
讲完了古代纸上的异类恋,咱们再看看这些故事跑到银幕上后,又变成了啥样?毕竟现在大家看故事,更多是靠电影,不是翻古籍。
提到银幕上的“人妖恋”,白蛇传绝对是绕不开的。
不管是哪版改编电影,核心都是千年蛇精白娘子和凡人许宣的爱情。
不同的是许宣的身份,1993年《青蛇》里他是个书生,2011年《白蛇传说》里又成了药铺主管。而白娘子的设定基本没大改:长得好看、有超能力,还主动跟许宣靠近,为了报恩啥都愿意做。
这些电影的情节也都差不多,能分成三步:相遇、恋爱、悲剧结尾。相遇的时候,白娘子肯定会变成人形,而且都是特别吸引人的女性形象;恋爱的时候,剧情全围着两人的感情转,白娘子总是更主动的那一方;到最后,大多是两人分开,比如白娘子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
本来想找个例外,后来发现几乎所有白蛇传电影都没跳出这个框架。说实话,这种“固定套路”也不是坏事,毕竟老观众看的时候有熟悉感,新观众也能快速get到核心故事。
不过到了90年代以后,这些银幕上的异类恋故事,悄悄有了点变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男主的形象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不管是牛郎还是早期许宣,多少有点“正面主角”的样子,可90年代后,男主常被写成性格软弱,甚至朝三暮四的人,比如《青蛇》里的许宣,一边跟白素贞好,一边又被小青吸引;《白蛇2:青蛇劫起》里的许仙,更是没了主见。
反观女主,还是跟以前一样完美,白素贞会帮许宣搞事业、治病救人,甚至舍命去找他。
不光是白蛇传,其他异类恋电影也有这趋势。比如1995年的《倩女幽魂:道道道》,女主小卓是女鬼,主动追求凡人十方;2001年的《蜀山传》里,女主孤月大师是仙人,能力比男主强多了。
老实讲,这种变化挺耐人寻味的,男主变“普通”甚至“不完美”,可能是因为现在观众不想再看“完美英雄”了,更愿意接受像自己一样的普通人;而女主保持完美,一方面是延续了老传统里“异类女性强大”的设定,另一方面也暗合了现在大家对女性独立的期待,算是老故事跟新观念的结合吧。
从晋代《搜神记》里的短篇,到现在银幕上的动画电影,异类婚恋的故事传了这么久,核心其实没怎么变,都是借着“异类”的壳,讲普通人的爱情和期待。
以前的故事里,藏着古人对超自然的想象;现在的改编里,又多了对当下生活的思考。毫无疑问,只要大家还对爱情有期待,这种故事就还会一直传下去。
要是以后能多从女性的真实视角写写,少点“男性理想妻子”的设定,说不定还能挖出更多新东西,让这老传统一直“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