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资产阶级的大致构成

发布时间:2025-09-23 12:18  浏览量:14

不久前,不少人人对主流媒体上一部描述勤劳善良地主的电视剧很有意见,这当然与原作者及改编者真实接触或误听误读的具体历史事件无关,仅仅是因为价值观的判断而引发的争议,而平息或化解这种争议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几个散点般的事例,而应该将视野放得更开阔些,以包容的态度,看待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及想象。

想起之前跟朋友们讨论过的《四郎探母》,偶尔提到这部京剧据说曾经在抗日战争期间引起北方敌占区汉奸们的大力追捧,没等说完,就有人不乐意了,这就没有办法沟通了。

其实,我描述的是一个有意思的事实,并非对类似传统戏剧的价值判断,更不是为某些特定的汉奸洗地,而是以此阐明一个可以引发我们深思的文化现象,很多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我们的关注重点,恰恰表露了我们真实的意图和立场。

譬如说,日本侵略者看到汉奸们的兴趣所在,当然会因此加以利用,从而营造他们虚伪宣传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假象,如果有人被他们长久蒙蔽了,就有可能得出日本人比我们更喜欢传统中国文化的荒谬假象;汉奸们的子孙后代如果根据这段史实,声称他们先辈的叛国行为是出于保护传统文化的自我牺牲之举,这样更是瞎扯;我想描述的是,当年隐蔽在人民群众里面的老八路们,据此看到了汉奸们依稀尚存的天良,从而能够利用他们为敌占区腹地的抗日工作提供必要的掩护和帮助。

以上三点,在前人的纪实或虚构作品中都有所涉猎,有的作品则属于两者或多者的杂糅,我们应该尊重其中的一切真实描述,也可以欣赏那些价值观错误却艺术性不错的虚构作品,只要没有因此成为对方的拥趸,没什么大不了的。

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固然是第一位的,然而,其中蕴含的艺术性也是不能轻易加以抹杀、无法抹杀或没有必要抹杀的。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思想错误作品往往是我们提高自身辨别力的很好工具;从另一个方面,这种寻常方式可以推导出来的思想错误与其艺术性往往是针锋相对的,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结构性矛盾,而我们的关注重点,恰恰就应该在其中蕴含的矛盾本身,如此一来,这只会强加我们原本的价值观,更谈不上削弱,只要不让年幼的小孩子过早接触就没有大的问题。

当然了,据此,我们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事物盲目指手画脚,想当然了。

回到我们对美西方社会中资产阶级的判断,我们当然不能将他们等量齐观,任何简单化、脸谱化的描述,都是毫无价值的聒噪,不仅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认识,反而有可能让我们陷入逻辑的误区,甚至走向自己立场的反面。

我们知道,中国的资产阶级完全没有独立性,他们始终处在不劳而获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中间地带徘徊,他们存在天生的虚伪性和虚弱性。

在理论中他们往往是人化的资本,也就是拟人化的、貌似能够创造财富的财富的载体,而我们知道,没有活的劳动这种财富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说,资产阶级从来都不是一个能够真正独立的群体,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群体,他们是一群游走于权力和劳动之间的财富掮客,从根本上讲,他们既惹不起权力及其依附者,也不能片刻脱离劳动者的活的劳动,至于他们本身能不能或是不是一名劳动者,这一点完全不重要。

然而,如果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如果按照美西方关于民主和自由的宣传口径,完全有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恰恰是其制度设计者希望我们当作常识不能或不敢质疑的。

据此,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对美西方资产阶级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了,这反而有可能授人以柄,只要将我们关注的重点放在人类社会中的劳动者身上就可以了。

因为在越来越紧密的社会生产循环过程中,每一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主义,每一个社会生产循环,归根结底都会向着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向发展,而那些阻碍这个循环的人,特别是那些以实力为借口妄想凭借控制社会生产循环关键环节长久谋利者,其实就是整个社会的公敌,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劳动者都认识到这一点,这个世界上自然就没有资产阶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