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注意!大虹桥暴增3.5倍,第二环线真的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5-09-13 14:15 浏览量:21
各位街坊邻居,注意啦!上海又要搞大动作了!这次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来了个“王炸”——大虹桥面积从151平方公里扩大到535平方公里,比原来大了3.5倍还不止!
想象一下,未来从虹桥火车站出来,可能不再是熟悉的平坦景象,而是一座郁郁葱葱的“山”!没错,最新规划里要在核心区“造山”,最高点约39米,比37米的次峰还要高。
这座“山”将作为“九峰十八景”的一部分,用层叠建筑模拟山势,再加上绿植覆土,以后说不定能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这回的规划真是大手笔!原来151平方公里的虹桥商务区,现在一口气扩展到了535平方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它比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杨浦这七个区的面积加起来还要大得多!
新规划覆盖了青浦、松江、嘉定的部分区域,甚至连桃浦、北新泾、漕河泾这些中外环间的板块也都包了进来。未来要构建“一核两轴四片、五带三湿八组团”的格局,听起来就很高大上。
交通方面也有大新闻!上海未来要构建4条“超级地铁环线”。
除了已经建成的4号线(一环线),规划中的26号线(二环线)将成为第二条环线。虽然官方还没正式确认,但大致走向已经基本明确了。
26号线起始于宝山区的真金路站,沿着外环周边经过宝山、静安、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徐汇、闵行、长宁、普陀和嘉定,最终形成一个闭环。最新方案相比之前版本,在北段、东段和西段都外扩了不少,几乎贴着外环线。
网传26号线的工期是6年,预计2030年年底能建成通车。到时候,上海市中心就相当于真正扩容了,外环附近的板块像漕河泾、临空园区、金桥、唐镇、张江等都会受益。
这些原本只有单条地铁线的板块将形成“网状布局”,交通便利性大大提升,沿线住宅也会迎来新机遇。
说完大虹桥,再来看看另一个重头戏——“金色中环2.0”规划。这个规划本月底就要完成第二阶段评审了,绝对是上海“十五五”期间的重点项目。
相比之前的1.0版本,这次升级可是全方位的:能级从区级上升到市级,范围从中环延伸到外环,而且还聚焦于上海下一条轨交环线及其沿线重点板块。
简单说,“金色中环2.0”将会引领上海未来10年以上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个规划,上海市区与“四大规划”(大吴淞、大虹桥、大东方、大吴泾)和五大新城之间的联动会更紧密,打破以前的发展断层。
已基本建成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呈现“路网密、街坊小、建筑低、地下联通”特色。专项规划重点深化虹桥枢纽、商务区核心区、国家会展中心之间约一公里东西轴线设计。
未来这里将打造四大特色节点:
一是 “虹场绿丘”:即西交通平台,植入虹桥全球服务中心、新质生产力展示馆、AI产业科创社区、虹桥活力商街等功能,融入《千里江山图》意境,以层叠建筑模拟自然山势。
二是 “高线飞虹”:即东西中轴线,构建空中、地面、地下3层慢行系统,打造1000米彩虹桥立体活力步道,立于此桥、可见彩虹。
三是 “水岸秀场”:即北横泾,优化滨水岸线,设置大型活动广场、浮动舞台及裸眼球幕地标,承载节庆活动,延伸蓝绿空间。
四是 “活力青洲”:即国家会展中心东侧,发挥进博会溢出效应,植入企业展厅、会展配套等功能,并满足停车需求。
根据规划,核心区四大节点已明确开发实施主体,预计“十五五”投入使用。
以往虹桥商务人群通勤距离远,此次规划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对症下药”。
规划提出要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向轨交站点、产业区周边布局。兼顾青年创新人群、国际人群等需求,改善职住平衡,让工作在虹桥的人,不用再“跨区安家”。
至2035年,规划范围内规划常住人口约341万人。为此,《规划》草案在这片区域构建起“2+9+6+N”的公共中心体系。
包括2处城市副中心(虹桥主城副中心、莘庄主城副中心),9处地区中心,6处专业中心,以及N处社区中心。这样一来,生活和工作在虹桥的人们将享受到更加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上海的发展从来不是简单摊大饼。从金色中环2.0的规划,到26号线的雏形,再到不断扩大的大虹桥,这些项目背后是整个城市格局的重塑。
未来五年到十年,上海的城市版图将会彻底改变。那些现在看起来还有点偏远的角落,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价值高地。
就像上海人常说的那句:“上海永未建成!”这座城市总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无限可能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