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有望诞生一个世界级金矿!资源量近1500吨

发布时间:2025-09-12 13:27  浏览量:22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矿业界乃至全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透露,辽宁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有望成为继山东胶东金矿之后我国又一个世界级的金矿。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是我国“十四五”期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辉煌成果,更为辽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战略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大东沟金矿的勘探历程堪称一部充满坚持与创新的奋斗篇章。上世纪80年代,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就踏上了这片土地,开启了寻找金矿的征程。然而,初期的勘探成果并不尽如人意,仅发现一些金矿化线索,圈定的矿体规模小、品位低,每吨矿石黄金含量仅零点几克,按照当时的开采标准,缺乏经济价值,项目无奈被搁置。但地质工作者们并未被困难击退,2009年,他们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执着和新的勘探思路再次回归。这一次,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以往被忽视的小规模矿体围岩上,惊喜地发现这些围岩普遍存在矿化蚀变,含金量可达0.3 - 0.5g/t甚至更高。这一关键发现,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地质队意识到地表分散的含金蚀变带实际上可能是一个整体,于是迅速调整找矿方向,围绕构造蚀变岩(含石英细脉 - 网脉)型金矿展开勘探,并通过钻探验证,初步确立了大东沟矿床具备超大型金矿的找矿潜力。此后,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勘查工作,2024年采用普详勘合并的创新方式,施工的所有钻孔均见矿,进一步确定了该金矿的巨大规模,金资源量超过千吨,初步评审近1500吨,距离世界级金矿仅一步之遥。

从地理位置来看,大东沟金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位于哈大公路西侧2公里处,交通极为便利,这为后续的开采和运输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能够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在地质构造上,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岩组绢云千枚岩中,并与中生代石英闪长岩在空间上紧密相关。整个含金构造蚀变岩带东西长度大于3000米,南北宽度大于2500米,垂向最大厚度达500米,从勘探线剖面上观察,略呈背形形态。虽然其品位相对较低,一般在0.3 - 1.0g/t之间,但凭借着庞大的规模,其储量相当惊人。

若将这近1500吨黄金全部制成标准金条,其数量之多足以堆满一个足球场。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估算,价值超过6000亿元,堪称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超级宝库”。一旦这座金矿全面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黄金作为全球公认的硬通货,大规模开发大东沟金矿将显著增加我国的黄金储备,增强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和稳定性。对于辽宁当地而言,金矿的开发将成为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一方面,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涵盖勘探、开采、冶炼、运输等多个行业,吸引周边劳动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有力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机械制造、化工、物流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可能让周边原本经济相对落后的小县城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机遇。从地质科研角度出发,大东沟金矿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复杂的成矿过程,为研究金矿成矿规律提供了珍贵的天然样本,有助于地质学家深入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为未来在其他地区寻找更多金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当然,从发现金矿到实现全面商业化开发,大东沟金矿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在技术层面,需要不断优化开采和提炼技术,以适应低品位金矿的开发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环境保护方面,必须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遵循环保法规,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开采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在产业链建设上,要加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完整、高效、可持续的黄金产业生态系统,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辽宁省大东沟金矿的发现,无疑是我国矿产资源勘查领域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承载着辽宁经济发展的新希望,也为我国的资源安全保障和黄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通过科研人员、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座有望成为世界级的金矿将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出耀眼光芒,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辉煌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