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开启氢能加速跑
发布时间:2025-05-19 17:22 浏览量:3
5月14日,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和辽宁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辽宁省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对氢燃料电池货车免收车辆通行费的实施方案》,该项政策自2025年5月16日开始实施,执行期为3年,从此之后,全国氢车高速通行免费又增加了一块拼图。
事实上,2025年以来,辽宁省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在氢能产业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政策体系的完善到重大项目的落地,从核心技术的突破到全产业链的贯通,辽宁正以“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布局为核心,加速打造东北亚氢能产业高地。
政策赋能:从入选示范城市群到氢车高速免费
政策支持为辽宁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2025年4月上旬,经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批准,辽宁大连市正式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城市。这一身份不仅带来中央财政支持,更推动大连乃至辽宁省在氢能装备制造、示范应用等领域先行先试。
2025年2月,大连金普新区氢能产业园投产仪式上,8个新项目集中签约,东北地区首个氢能产业园的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辽宁氢能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除了中心城市大连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辽宁省在推进氢能应用端的突破上出台了相关政策。
2025年1月,辽宁省政府发布一号文件《辽宁省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稳增长惠民生政策举措》,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沈大氢能高速走廊”建设,对氢燃料电池货车免收沈大高速公路通行费。5月14日,氢燃料电池货车免收高速通行费的政策正式印发,且在5月16日正式开始实施,氢车高速免费的实施为氢能商用车在高速运输场景的应用提供了利好。
此外,辽宁省也在加紧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策规定,对加注能力500千克以上的新建加氢站给予100万元建设补贴,这一政策组合拳直接降低了氢能运输成本,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快速落地。截至2025年5月,大连、鞍山等地已建成加氢站12座,其中大连金普新区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1吨,服务覆盖沈大高速沿线。
技术突破:氢能企业集群合力突围
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辽宁省目前已经形成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应用整车整船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完全自主技术路线和各类型示范应用场景。
2025年以来,辽宁的氢能产业链企业在氢能核心技术研发领域持续发力,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例如,新研氢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薄金属双极板技术持续迭代,使百千瓦级电堆功率密度达国内顶尖水平,并创下-52℃低温冷启动世界纪录。其生产的123kW燃料电池系统已批量应用于辽宁省首单氢能环卫车,单公里氢耗成本较燃油车降低60%,累计运营超16万公里验证全生命周期经济性。
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则在大功率电堆领域实现突破,其开发的300kW单电堆和240kW系统综合性能国内领先,产品已在乘用车、商用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多元化应用。其位于金普新区的绿色零碳氢燃料电池研发基地,建成智能化全自动双极板生产线,具备年产5000台套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能力。
洺源科技在5月14日举行的第27届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示了其MYFC-MP200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这款产品系统搭载额定功率214kW、质量功率密度760W/kg,结合60%最高效率与自主AI管理控制技术,实现动态响应提速50%、-30℃冷启动及多工况自适应调节。该产品可适配氢能矿卡、港口重卡、燃料电池船舶等多种重载场景应用。
氢能测试端,大连宇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3月正式推出自供气膜电极测试平台,其反应气可实时生产、实时消耗,彻底摆脱了对固定气源的依赖。这一创新技术产品解决了燃料电池检测在场地安全管理要求下不能配置氢气气源的痛点难题。
在制氢端,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调兵山制氢耦合绿色甲醇项目于2025年年初正式启动,其通过450MW风电电解水制氢,年产绿氢295MW,配套生产10万吨绿色甲醇。这一项目将可再生能源与化工产业深度融合,为工业领域脱碳提供了新范式。
5月上旬,华电辽宁公司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大容量风电离网制氢一体化技术”通过鉴定,并在指标参数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拓展:多场景示范引领产业链协同进阶
现在阶段,辽宁省正在加快以大连、沈阳为核心,构建“双核驱动、多点联动”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
2025年1月,大连长兴岛(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启动,总投资550亿元,涵盖绿色甲醇、绿氨、绿色航煤生产,以及仓储物流、贸易加注等环节,目标打造东北及蒙东地区氢基绿色能源“海陆大通道”。项目配套码头设计年吞吐量139.9万吨,预计2025年6月投运,将有力支撑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建设。
沈阳则以“北方氢都”为定位,重点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与燃料电池产业。铁西氢能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微控飞轮储能、恒久安泰全钒液流电池等项目,沈北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产业园、大东氢能燃料电池集聚区等加速推进。
5月6日,荣程新能中标鞍钢氢能重卡租赁项目,提供搭载Fe6-200kW燃料电池系统的重卡。该款重卡满氢续航700公里,可在-30℃极寒环境下稳定运行,标志着辽宁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进入新阶段。
5月12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丹东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甲醇加注、醇氢电动商用车应用等醇氢生态建设,为丹东市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链上游,鞍山钢铁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在沈大高速鞍山至鲅鱼圈段开通氢能重卡运输线,单次往返320公里,年减碳量超2000吨。下游应用端,大连中远海运西中岛化工及新能源仓储物流园项目,实现氢基能源产品“端到端”运输,推动氢能在港口、化工等场景的深度应用。
工业领域,鞍山钢铁氢能重卡运输线、盘锦华锦集团氢能化工项目等,推动氢能在钢铁、石化行业的替代应用。大连国创氢能的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为工业园区提供稳定电力,实现“绿电+氢能”的能源闭环。
船舶与轨道交通领域同样亮点纷呈。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研发的2000千瓦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填补国内大功率钛基氢燃料电池在轨道交通的应用空白,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大连港启动氢能拖轮试点,计划2025年底投入运营,助力港口绿色转型。
截至目前,大连新研氢启的氢能环卫车已在金州、普兰店等区域规模化运营,国创氢能的燃料电池系统则搭载于无人机、低空飞行器,拓展了氢能在特种运输领域的应用。
总体上看,辽宁氢能产业发展的活力已经激发,随着大连氢能产业园、长兴岛氢基能源加注基地、沈阳“北方氢都”等项目的加速推进,辽宁正以创新驱动和场景赋能,引领东北亚氢能产业变革。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深化,辽宁有望成为中国东北氢能产业链的重要节点,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辽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