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旗手散户最爱的东方财富,为何成为年度表现最差的券商?
发布时间:2025-08-05 18:56 浏览量:2
东方财富,作为牛市的旗手,以其较好的弹性和历来牛市优秀的表现深受散户的喜欢,被奉为散户的心头好!
但截至今天收盘,东方财富本年度到目前的表现,无疑是让很多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朋友们非常失望的。
2024年12月31日,东方财富大跌-4.93%,报收于25.82元。2025年1月2日,今年开盘第一天,东财大跌-7.09%,1月3日继续下跌-4.71%,股价来到22.86元。
从去年收盘的25.82元,到今天的23.63元,东财年线上显示跌幅-8.48%。
我们再来看看截止到今天收盘,券商板块和东财的表现:
1. 整个券商板块上涨+9.31%
2. 板块12只过千亿市值的券商股,涨幅前三名的是中油资本(23.22%)、广发证券(21.1%)、国信证券(20.89%)
3. 券商总龙头中信证券涨幅0.03%,涨幅为负的只有申万宏源(-0.19%)、招商证券(-6%)和东方财富(-8.48%)。
4. 东方财富的涨幅不仅仅在12只千亿市值股票里倒数第一,且位列整个券商板块倒数第一。
或许有人会说,东财今年表现不够出色,是因为去年涨幅过大。的的确确,东财2024年度涨幅很大,涨幅83.9%远超中信证券43.2%的年度涨幅。活力十足的东财,一段时间都是全市场最令人瞩目、最吸引资金关注的哪个“最亮的星”。
但小编认为,去年涨幅大是因为之前跌的太多了。9.87元的历史极低价本不是东财该有的表现,因为很多时候东财股价都在中信证券之上。而东财9.87元时,中信证券最低只是到了17.26元。
综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回到本该具有的价格(20元之上)附近,东方财富突然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尽显颓废之势!
那么,是什么原因令东方财富到了今年突然遇冷,不再受市场关注,并取得了板块最差的表现?本人总结分析后得出以下5个原因:1. 经纪与基金代销的业务结构,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东方财富的收入结构中,证券服务(经纪业务)占比高达73.19%,而基金代销(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占比24.49%。2025年市场交易量波动较大,若A股成交额未能持续放大(如低于1.5万亿元),经纪业务收入增长受限。
基金发行的寒冬,导致2024年天天基金销售额同比下滑10%,非货币基金销售减少11%。2025年到目前的结构性牛市,基金销售业务难有爆发性增长。
2. 科技转型不及预期,AI金融竞争力不足
相比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智能化交易占比60%)或招商证券(AI投顾覆盖90%客户),东方财富的AI金融布局(如“妙想”大模型)进展较慢,未形成差异化优势。
部分券商(如中金、中信证券)已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投研效率提升40%,而东方财富的技术赋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3. 股东减持与资金面压力
2025年7月,控股股东沈友根拟减持1.59亿股(占总股本1%),引发市场对实控人信心的担忧。
东方财富融资余额高达231.9亿元(占流通市值7.35%),杠杆资金敏感度高,减持消息易触发抛售。
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中小券商更受资金青睐
2025年券商行业并购潮加速,汇金系(如中国银河、申万宏源)和政策红利型券商(如信达证券)更受市场关注。
另外,部分中小券商(如中银证券、湘财股份)因低基数或业务转型,2025年涨幅超20%,而东方财富作为互联网券商龙头,市场对其增长预期已相对饱和。
5. 短期事件冲击(如宕机事件)
2023年3月,东方财富APP曾因宕机事件导致股价单日暴跌6%,市场对其系统稳定性存疑。尽管2025年未再现类似事件,但投资者对互联网券商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一旦出现技术故障,股价易受冲击。
总结一下
东方财富2025年表现较弱,主要受业务结构单一、科技转型滞后、股东减持、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相比之下,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受益于政策整合与AI赋能,中小券商(如信达证券、湘财股份)则因低估值和并购预期表现更优。若东方财富未来能在AI金融、跨境业务等方面突破,或有望改善市场预期。
东方财富如何上演“王者归来”?下面5个着手点,或许可以改变东财未来的命运:1. 核心业务突破:从“流量依赖”到“多元创收”
(1)提升机构业务占比,优化收入结构
发力投行业务,通过并购或引入团队,切入IPO、债券承销领域,尤其是北交所、科创板项目。
增强资管能力,推出主动管理型ETF、量化产品,与天天基金形成协同效应。
(2)基金代销业务创新,摆脱“靠天吃饭”
布局私募FOF,吸引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资产配置服务。
拓展全球资产配置,与海外资管机构合作,引入QDII、REITs等产品。
2. 科技赋能:从“互联网券商”到“AI金融平台”
(1)加速AI金融落地,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升级“妙想”大模型,强化智能投顾、量化策略生成能力,覆盖90%以上的零售客户需求。
与DeepSeek等大模型合作,提升研报自动化生成效率(如中信证券已实现40%效率提升)。
(2)系统稳定性优化,避免“宕机黑天鹅”
2023年宕机事件导致股价单日暴跌6%,需投入更多资源保障交易系统高可用性。
引入云计算分布式架构(如阿里云证券行业解决方案),提升并发处理能力。
3. 战略布局:跨境业务与政策红利
(1) 抢占港股、美股市场,服务中国投资者全球化需求
申请香港虚拟银行牌照,提供港股、美股交易+港币存款服务。
与跨境支付机构(如连连国际)合作,优化外汇结算体验。
(2)政策红利:北交所、科创板做市
2025年北交所流动性提升,做市商业务成为新增长点。东方财富可申请做市商资格,赚取稳定价差收入。
4. 市场信心重塑:股东增持与回购
(1)控股股东增持,释放积极信号
2025年沈友根减持1%股份引发担忧,未来可通过增持或承诺锁仓稳定市场情绪。
参考案例:2024年宁德时代曾因股东减持下跌,后通过回购+高管增持反弹30%。
(2) 加大分红与回购
提高分红比例(目前仅30%),或启动10亿级股票回购计划,增强投资者长期信心。
5. 行业并购:整合资源,提升市场份额
(1) 并购中小券商,补全业务短板
可考虑收购区域性券商(如华林证券、国联证券),快速获得投行、资管牌照。
潜在标的,信达证券(AMC系券商,估值较低)。
(2)与互联网巨头合作
与腾讯、蚂蚁等合作导流(如腾讯自选股+东财交易接口),扩大用户基数。
如果东方财富能在未来2-3年完成上述转型,有望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重新成为券商板块的领涨龙头。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东方财富能够摆脱目前的困境,上演“王者归来”!
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