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国是日本侵华最大帮凶,曾出兵3万到中国!
发布时间:2025-08-05 15:49 浏览量:1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战犯名单消失的魔幻转身
1945年日本投降那会儿,朴正熙还是个穿着日军中尉制服、对着天皇照片哭着喊“万岁”、切腹没切死的“皇军忠犬”,可到了1961年,他就成了韩国总统,站在权力巅峰说自己是“独立英雄”。
这时候再看另一件事,148个朝鲜籍日军战犯的名字,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历史档案里变得模模糊糊,好像没这回事儿一样,反倒是当年那24万跟着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朝鲜青年,后来都成了韩国政府嘴里的“殖民受害者”。
谁也说不清,这段被人动了手脚的历史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身份魔术”,能把“二鬼子”变成“英雄”。
殖民阴影下的“皇民”制造
这一切的源头,要从1910年那份《日韩合并条约》说起。当时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开始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
在这期间,日本人没少下功夫,他们开办日语学校,逼着朝鲜人改日本名字,天天给朝鲜人洗脑,让他们效忠天皇。
到了1938年,日本又搞出个《朝鲜人陆军志愿兵令》,说白了就是要从朝鲜征兵。最后,足足有24万朝鲜青年被征召进了日军。
这些年轻人,当时真把效忠天皇当成了荣耀,他们也就成了日本侵华战争里“殖民兵体系”的核心力量,跟着日军到了中国战场。
南京“二鬼子”暴行实录
1937年冬天的南京,城墙上爬满了日军和他们的朝鲜籍“志愿兵”。第一个登上中华门城楼的,是22岁的朝鲜青年李虎巴,这时候他已经改名武藏正雄,跟着日军第六师团冲进南京城,手里的三八大盖还在滴血,他踩着中国平民的尸体往城楼上爬,日军随军记者拍下这一幕,登在《朝日新闻》上,标题写着“忠勇的朝鲜志愿兵,为皇军开道”。后来统计,南京大屠杀里,至少四成施暴者是朝鲜籍日军,他们比日本兵更急于证明“忠诚”,在安全区里挨家挨户搜捕“中国兵”,把老人孩子当练习刺杀的靶子,长江边的尸体堆里,很多都是他们用刺刀挑下去的。
1941年山西平陆的扫荡,朝鲜籍第4特设中队干的事更狠。他们接到命令“清剿抗日分子”,进了张店村就没留活口,村口的老槐树被砍倒,树干上全是刺刀捅的窟窿,109个农民被赶到打谷场,机枪扫过后还要挨个补刀,队长金在勋觉得“不够彻底”,又放火烧了四座村子,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烟雾飘到几十里外的县城,连路过的日军运输队都绕着走。
东北的“间岛特设队”更离谱,他们在延边搞“治安肃正”,定了条规矩“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1939年冬天,他们包围了和龙县的一个小山村,说村里藏了抗联,其实全是种地的老百姓,他们把村民赶到雪地里,用军犬撕咬,用汽油浇着烧,最后整个村子被夷为平地。当时有个日本翻译官偷偷记在日记里,说这些朝鲜兵杀人时眼睛都不眨,比关东军的“特别演习”还吓人,“我们都觉得太过了,他们却笑着说这是‘为天皇尽忠’”。
远东法庭148名追责缺席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4万朝鲜籍日军跟着缴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清算战犯时,翻遍日军档案,最后只列出148个朝鲜人的名字,全是乙丙级战犯,其中23个被判处绞刑。
南京大屠杀主谋谷寿夫也是乙级战犯,这些朝鲜籍战犯里,不少人手上沾的血比谷寿夫还多——第4特设中队的金在勋,在山西平陆杀了109个农民,毁了四座村子,照样进了战犯名单;“间岛特设队”的队长崔承哲,延边清剿时下令“宁可错杀”,手上平民人命过百,也被远东法庭盯上了。
但更多人却从名单上“蒸发”了。朴正熙当时还是日军中尉,在伪满洲国当宪兵,抓过抗日分子,手上也有血,却因为“职级太低”没被起诉;还有后来成了韩国陆军总长的白善烨,当年在山东跟着日军“扫荡”,杀过游击队家属,也顺利脱身。
24万里挑出148个,像从麻袋里抓一把米,剩下的全成了“被胁迫的良民”。战犯名单的“筛选”,成了这场战争结束后第一个被做手脚的窟窿,谁该被追责,谁能被放过,早就不是按罪行轻重说了算。
战败日十万“皇民”殉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投降的广播刚响,汉城日军驻地就炸开了锅。三百多个朝鲜籍日军举着军刀往肚子上戳,血顺着和服下摆流成河,有的疼得在地上打滚还喊“天皇万岁”,旁边人拿枪指着头骂“懦夫”;釜山港码头上,穿木屐的朝鲜女人跪了一地,抱着日本国旗哭“大日本亡了”,美军记者拍的照片里,她们连头都不肯抬。
可后来韩国课本写“1945年8月15日,全民欢呼独立”,没人提那些切腹的“皇军”,也没人说当时满街的“战败哀嚎”——35年奴化教育灌下去,“忠诚”早刻进骨头里,只是这骨头后来被“独立英雄”的外衣裹得严严实实。
韩国“殖民受害者”叙事疑云
韩国独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攥着殖民时期的“苦难账本”找日本要钱。1965年《日韩请求权协定》签完字,3亿美元赔偿到手,总统办公室的文件里写着“为殖民受害者讨回公道”。可转头就把24万朝鲜籍日军的罪行塞进抽屉——课本里说他们是“被强征的可怜人”,纪录片里放的是“哭着离开家乡的青年”,连当年日军征兵处挂的“志愿兵光荣”标语,都被改成“日军强抓劳工”的证据。
朴正熙上台后更直接。他把当年关东军的朝鲜籍战友全请进青瓦台,陆军总长白善烨是山东扫荡时的“功勋兵”,国防部长丁一权在伪满杀过抗联,这些人坐在一起开会,张口闭口“反殖民斗争经验”。有记者问起他们的日军履历,总统发言人直接打断:“那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他们都是被迫穿上军装的爱国者。”
老百姓也跟着忘。当年在南京烧过房子的金某,后来成了汉城中学的历史老师,他给学生讲“日军在华暴行”,却绝口不提自己腰间那道拼刺刀留下的疤;釜山港边跪哭“大日本”的女人,晚年接受采访时说“那天我在庆祝独立”,手里攥着的旧照片里,和服上还别着“大东亚共荣”徽章。24万双手沾的血,就这么被“受害者”的眼泪冲得干干净净。
历史“身份魔术”谁导演
这“身份魔术”的门道其实很简单:殖民时期靠刺刀和课本造出“皇民”加害者,战后为了要赔偿、拉选票,就把“加害者”说成“受害者”,等前日军的人掌了权,干脆把战犯名单锁进保险柜——谁有权力,谁就能给历史化妆。
朴正熙穿着日军制服的照片还在,南京城头李虎巴的刺刀还在滴血,硬说这些人是“被迫参战”,跟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有啥区别?
24万朝鲜籍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账,总不能因为韩国政府改了课本就一笔勾销吧?那些被他们砍头的老百姓、被他们烧死的孩子,他们的魂儿可还在等着个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