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重磅公告: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日方获利后就“背刺”

发布时间:2025-08-05 15:17  浏览量: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自从日本开始向大海排放核污水后,中方就果断的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可就在6月29日海关总署发布了一个重磅公告:即日起恢复部分日本水产品进口,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舆论场里掀起惊涛骇浪。

然而,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日本海鲜你真的敢吃吗?

2023年8月,日本正式将福岛核电站的大规模核废水排入海洋,当时,国际舆论哗然,中国作为首当其冲可能受到影响的国家之一,几乎是第一时间拉下了“铁幕”,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彻底切断了其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

短短几个月间,日本出口创收的“水产业链”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暴击,数据显示,在禁令颁布以前,日本对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额高达871亿日元,占其全球出口的20%以上。

而随着中国市场的消失,日本这一重要经济支柱几乎坍塌了一半,那些堆积成山的深海鱼虾,那些白花花的贝壳和海藻,统统因为禁令而被拒之门外。

失去最大的买家,等同于整个行业丧失支柱,日本的渔民、加工厂、冷库运输全部都陷入了一波跨领域的“寒潮”。

当普通的渔民清晨驾船出海,辛辛苦苦打捞起满网的金枪鱼,却发现这些鱼连买家都没有的时候,焦躁无助的情绪就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底色。

而且,这还只是经济的直接影响,禁令的背后,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贸易政策中的果断姿态和消费市场的分量。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今年6月29日海关总署宣布允许部分地区的日本水产品有条件地重返中国市场。

其实,这并不是全面开放,而是多层次、多手段的精准复盘,比如,福岛沿线及周边的10个都县的水产品,在这个名单里依然是“禁入”的,而其他地区的产品必须附加完整的核辐射检测报告,这就像一道随时可以关闭的闸门,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中方手里。

从日本“满血复活”来看,这一领域学问同样深不可测,比如,日本真的就此安心合作不会再“背刺”了,可事实是,恢复部分水产品出口刚过一周,新鲜的“两面派”迹象便开始浮现了。

早在宣布进口松动的节点之前,日本就在偷偷为下一场对中国的战略较量备足了“弹药”,而主战场居然转向了深海——位于南鸟岛附近的海域,日本之前发现了一座储量高达1600万吨的稀土矿床!

要知道,稀土被视为工业领域的“维生素”,不管是手机芯片,还是战斗机引擎,全都离不开它,换句话说,稀土就是现代工业的关键所在,它掌握着制造业发展的未来技术命运。

长期以来,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同时也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的提炼技术,因此成为全球高科技制造链的重要核心。

日本想要依靠这个巨型稀土矿来切断对中国稀土技术的依赖,打造一条“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甚至向欧美提供稀土支持。

但事情并不容易,南鸟岛的稀土矿藏虽大,但它深埋在5500米海底,单单在这样的深度进行试验性钻探,技术难度就堪称“硬核”,更别提后期复杂的稀土提炼技术了。

目前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就是中国,就像有人形容的那样,日本的稀土资源再多,没有配套技术,它不过就是一堆价值连城却动不了的“烂泥巴”。

当然,日本一边开发稀土,一边也在和中韩等亚洲邻国尝试通过经济合作摆脱困境——特别是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

这个涵盖世界第二、第三经济体的大型协议,从十几年前就开始讨论,却始终因外部力量的干扰无法达成。现在,日本一方面向欧美靠拢,一方面也开始意识到中韩市场对其经济复苏的重要性。

在稀土问题上,日本对欧美的示好可以说是一场试探,奈何这次“示好”并没有下文——美国更关心的是如何继续对日韩分而治之。

而中国却在额外推进合作,比如恢复部分水产品进口的同时,为中日韩自贸铺路,这招以静制动的策略,不仅是为了打破外部的干预,在更大的角度上,也是中国试图通过区域性规划,再次扩大东亚经济体合作、形成反制外部干扰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