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应属伪命题

发布时间:2025-08-01 16:29  浏览量:1

谚语“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出自清代王永彬于1854年成书的的《围炉夜话》,其原始表述是:“百善为先,万恶为源。”

针对这两句谚语,王永彬在书中释曰:“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可以看出,王永彬的解释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他把谚语中的“孝”偷换成“仁孝”,又把其中的“淫”偷换为“邪淫”,故其解释无法证明其观点之正确。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这两句谚语,大概很少有人会去怀疑它的正确。可是,当我看到历史上的皇帝可以任意奸淫妻妾以外的女人而不受谴责,又联想到疯狂屠杀中国人的日本官兵也并非都是不孝之子,于是,我对“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的坚定认同感便轰然坍塌。

如果“万恶淫为首”是对的,那么,天下至恶之人应该非妓女莫属。可是,为生活所迫的妓女也可以称之为“万恶之人”吗?

如果“万恶淫为首”是对的,则古代的皇帝则无一不恶,因为,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世人的淫心淫念有谁能甚于皇帝?那为什么要对皇帝敬若神灵与“天地亲师”同等敬待?即便是倍受赞赏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难道他们都不近女色吗?

如果“万恶淫为首”是对的,那么,除太监外则难觅不恶之人。即便是太监,虽无“淫能力”,也难说无有“淫心”。如此说来,在“万恶淫为首”的标准下,世上几乎没有不恶之人。

再来看“百善孝当先”。

按照王永彬的说法,只要孝心常存,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可是,不容置疑的是,有很多江洋大盗并非不孝之徒,但是,他们的孝心并没有让他们做到“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蒋介石对他老娘的孝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却屠共如麻;他手握二十万东北军重兵,却让辽阔的大东北沦丧于区区一万多日本兵手里——蒋介石的字典里还有“善”字吗?在《塘沽协定》中,蒋介石把华北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本人;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淹死多少百姓他在所不惜……这也叫“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吗?

所以,窃以为,“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应该改一改,改为:“万恶贪为首,百善诚当先。”理由如下:

佛家有“三毒”之说,即“贪、嗔、痴”。几乎所有的恶行都可以归咎于“三毒”,而“贪”为“三毒”之首,故曰“万恶贪为首,嗔痴仅次之”。

为什么说“百善诚为先”?

“诚”与“信”同义,二者组合而为“诚信”。“诚”与“信”在古代汉语中是互训的,可互换使用,表达相同的核心含义——诚实无欺。

“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立身之本——“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孟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也都把“诚信”公认为“帝王原则”——“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失足可能复立,失信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诚信,任何的善行都是虚伪的。例如孝敬父母,如果心不诚,表面做得再光鲜漂亮也难以称之为“孝子”。

读者朋友们,您对本作者的观点赞同与否,都请您留下珍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