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0支队伍、3500+名选手!辽宁这所民办,收割48项大奖!
发布时间:2025-07-25 15:55 浏览量:1
近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海光”杯辽宁省赛区选拔赛成功举办。来自全省44所高校的1740支队伍、逾3500名选手同场竞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生队伍共参加了人工智能创新赛、机器人创新赛、机器人任务挑战赛(脑机与应急机器人、四足仿生机器人中型组)、Aelos机器人挑战赛以及机器人应用赛——机器人舞蹈大赛(仿人机器人单/双人舞)五个赛项,最终斩获省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5项。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已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和《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该赛事不仅为国家和学校遴选复合型科技人才提供重要平台,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此次大赛,同学们不仅开拓了视野,锻炼了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操作能力,更加深了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沿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此次获奖展现了大东软学子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彰显了学校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
作为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已凭借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显著特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关键词,正深刻影响着就业市场与人才培养方向。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始终坚持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依托深厚的产业基因与产教融合优势,为培养应用型“新质人才”提供“大东软样本”。
一直以来,大东软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学校构建了运行、教学、开放、学习、可视化的一整套智慧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服务高效精准、实验教学数字化、实验资源虚实融合、开放预约自主便捷、数据可视化直观醒目,从而加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提升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大东软精心构建了以“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为纵向主轴,横向构建微专业深化专项能力、微课程灵活补充知识缺口、第二课堂衔接产业实践的立体化多元融合课程网络。学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管理、医疗健康等多个学科的有机融合,在每门课程中巧妙融入人工智能知识,提升学生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跨界能力。
不仅如此,学校加强学院间、专业间交叉融合,与企业联合打造跨学科跨专业的微专业、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素养和能力;组织前沿专题讲座、沙盘实战社团等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和活动;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学分体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此外,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大东软全面实施“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指导机制,专业导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为其提供专业学习规划、课程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企业导师则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学生介绍行业动态、职业发展路径,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
未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继续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
素材来源: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官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