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四十五)约旦的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结构

发布时间:2025-07-25 03:48  浏览量:1

一、古代文明时期(公元前至公元7世纪)

1. 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

约旦所在的地区古称“外约旦”,是古代迦南的一部分。公元前2000年左右,该地区存在多个游牧部落和城邦,如亚扪人(Ammon)、摩押人(Moab)和埃德om人,其文明遗迹可见于《圣经》记载。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王国曾控制部分区域,后亚扪人建立独立王国,首都为拉巴(今安曼)。

2. 波斯与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6世纪,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征服此地,纳入“叙利亚行省”。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后,该地区进入希腊化时代,受塞琉古王朝统治,希腊文化影响深远,今约旦北部的杰拉什(Jerash)成为重要希腊化城市。

3. 罗马与拜占庭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吞并此地,将其划入“阿拉伯行省”(Provincia Arabia),杰拉什、佩特拉(Petra,纳巴泰王国首都)等城市在罗马统治下繁荣,佩特拉因纳巴泰人掌控商路而成为重要贸易中心。4世纪起,该地区归入拜占庭帝国,基督教开始传播,多地留存拜占庭时期的教堂遗址。

二、阿拉伯帝国与中世纪(7世纪至16世纪)

1.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7世纪,阿拉伯半岛兴起的伊斯兰教势力迅速扩张,635年左右,约旦地区纳入阿拉伯帝国版图,先后隶属于倭马亚王朝(首都大马士革)和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文明成为主流,至今仍是约旦的文化根基。

2. 十字军与马木留克统治

11世纪末,十字军东征期间,约旦部分地区(如卡拉克城堡)被十字军建立的“安条克公国”和“耶路撒冷王国”控制。12世纪末,萨拉丁领导的阿尤布王朝收复此地,随后13世纪起,马木留克王朝(埃及)统治约旦,直至16世纪。

三、奥斯曼帝国时期(16世纪至20世纪初)

1516年,奥斯曼帝国击败马木留克王朝,约旦成为奥斯曼帝国“叙利亚省”的一部分,统治持续约400年。奥斯曼时期,该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中央控制相对薄弱,哈希姆家族(先知穆罕默德后裔)在此地的影响力逐渐上升,尤其在汉志(今沙特西部)地区。

四、现代约旦的形成(一战后至独立)

1. 英国委任统治与外约旦酋长国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根据《赛克斯-皮科协定》和国际联盟决议,约旦地区成为英国“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地”的一部分。1920年,英国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Transjordan)。1921年,英国扶持哈希姆家族的阿卜杜拉一世(Abdullah I)为外约旦酋长,建立半自治的“外约旦酋长国”,首都安曼。

2. 从酋长国到王国

1946年,英国承认外约旦独立,阿卜杜拉一世加冕为国王,国名改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约旦占领巴勒斯坦西部的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1950年,国王将国名改为“约旦哈希姆王国”,正式合并西岸地区。

五、当代约旦(1950年后)

1. 侯赛因国王的统治与中东动荡

1952年,阿卜杜拉一世遇刺,其孙侯赛因(Hussein bin Talal)继位,统治长达46年(1952-1999)。期间约旦经历多次中东战争:

-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约旦失去该地区控制权。

- 1970年,约旦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爆发冲突(“黑九月”事件),巴解组织撤离约旦。

侯赛因国王推行温和政策,平衡国内部族、巴勒斯坦难民与伊斯兰势力的关系,使约旦成为中东相对稳定的国家。

2. 现代化与外交转型

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成为第二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1999年侯赛因国王去世后,其子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继位,推动经济改革与开放,吸引外资,同时维持哈希姆家族的统治权威。

3. 21世纪的挑战与稳定

约旦面临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约占人口一半)及周边地区动荡(如叙利亚内战、伊拉克危机)的影响,但通过务实外交和国内治理,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目前,约旦哈希姆王国仍是中东重要的主权国家,哈希姆家族的统治延续至今,其历史与中东地缘政治变迁紧密相连。

总结

约旦的历史是一部文明交融与帝国更迭的缩影,从古代游牧文明到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再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其发展始终与周边地区的政治格局紧密相关。哈希姆王朝的统治自20世纪初延续至今,成为约旦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而其在中东动荡中的稳定角色也使其成为地区关键国家之一。

1977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约旦哈希姆王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稳步发展,友好往来不断增加 。2015年9月,双方建立中约战略伙伴关系 。2023年,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 。

安曼(Amman)作为约旦首都,是一座融合了数千年文明遗迹与现代都市活力的城市,其历史沿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以下是其主要发展脉络:

一、古代文明时期:从聚落到城邦(公元前至公元7世纪)

1. 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亚扪人的首都

安曼所在地区最早的人类定居点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如“安曼城堡山”遗址)。公元前13世纪,此地成为古代闪米特族支系亚扪人的王国中心,首都名为“拉巴阿蒙”(Rabbath Ammon),意为“亚扪人的大都会”。据《圣经》记载,亚扪人在此建造城墙与宫殿,该城在大卫王时期(公元前10世纪)曾与以色列王国发生冲突。

2. 希腊化与罗马时期:“费城”的繁荣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化势力抵达此地,城市被命名为“费拉德尔菲亚”(Philadelphia,意为“兄弟之爱”),属塞琉古王朝统治。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吞并该地区,将其纳入“阿拉伯行省”,费城成为罗马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修建了罗马剧院、浴池、柱廊街道等公共设施(部分遗迹至今保存)。罗马统治时期,城市因商路便利而兴盛,文化上融合了希腊-罗马与本地传统。

3. 拜占庭时期:基督教传播与城市转型

4世纪起,费城归入拜占庭帝国,基督教成为主流宗教,城内修建了多座教堂(如城堡山附近的拜占庭教堂遗址)。6世纪,城市在查士丁尼一世统治下扩建城墙,但因波斯萨珊王朝的入侵和随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逐渐失去政治重要性。

二、伊斯兰文明与中世纪:从军事要塞到边缘城镇(7世纪至16世纪)

1. 阿拉伯帝国时期:伊斯兰化与战略据点

7世纪,阿拉伯军队征服此地,费城更名为“安曼”(Amman,源于阿拉伯语“Amman”,意为“安全之地”或“要塞”),纳入倭马亚王朝版图。此时城市规模缩小,主要作为防御据点,服务于周边商路的安全。阿拔斯王朝时期,安曼仍是区域次级城镇,经济以农业和游牧贸易为主。

2. 十字军与马木留克统治:军事冲突与衰落

11世纪末,十字军东征期间,安曼曾被短暂占领,但因战略地位不及周边城市(如卡拉克)而未被重点经营。12世纪,萨拉丁领导的阿尤布王朝收复此地,随后马木留克王朝(埃及)统治时期,安曼仍是边陲小镇,人口稀疏,建筑多为防御性堡垒。

三、奥斯曼帝国时期:边缘化的农牧聚落(16世纪至20世纪初)

1516年,奥斯曼帝国征服该地区,安曼成为“叙利亚省”的边缘聚落,行政上隶属于大马士革。奥斯曼统治的400年间,安曼以农牧业为主,居民多为贝都因部落和少量定居农民,城市规模长期停滞,仅保留部分古代城墙与零星建筑。19世纪中期,随着汉志铁路(连接大马士革与麦地那)的修建,安曼因地处铁路沿线而获得一定经济活力,但仍为区域小镇。

四、现代转型:从地区城镇到国家首都(20世纪至今)

1. 英国委任统治与哈希姆王朝的定都(1920-1946)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约旦地区成为英国“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地”的一部分。1921年,英国扶持哈希姆家族的阿卜杜拉一世为“外约旦酋长”,因安曼地处区域中心且靠近铁路枢纽,被选定为酋长国首都,开启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现代历程。此时城市人口约5000人,多为本地部落居民和少量巴勒斯坦移民。

2. 独立后的首都扩张(1946年至今)

- 1946年约旦独立后,安曼成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首都,1950年国名改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尽管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约旦失去约旦河西岸,但安曼作为首都的地位持续巩固。

- 侯赛因国王统治时期(1952-1999):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涌入(1948年和1967年两次中东战争后),推动安曼人口激增(从1950年约10万增至1990年约120万),城市向周边丘陵扩张,新建商业区、住宅区和政府机构,现代化基础设施(如机场、公路)逐步完善。

- 阿卜杜拉二世时期(1999年至今):安曼成为约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超过400万(占全国近一半),形成“老城”与“新城”并存的格局:老城保留城堡山、罗马剧院等古迹,新城则分布着购物中心、写字楼和国际机构,同时作为中东相对稳定的城市,吸引了大量区域投资与人才。

五、安曼的历史地位与现代特征

- 文明活化石:安曼城堡山留存了从青铜器时代到伊斯兰时期的多层遗迹,罗马剧院至今仍用于文化活动,展现了城市跨越三千年的连续人居史。

- 中东稳定的象征:作为哈希姆王朝的统治中心,安曼在中东动荡中保持相对稳定,其多元文化(阿拉伯、伊斯兰、西方影响并存)和开放氛围使其成为地区重要的外交与商业枢纽。

- 人口与城市挑战:快速城市化带来交通、水资源压力,但安曼通过规划新城(如阿卜杜拉国王金融区)和保护历史遗产,试图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发展需求。

总之,安曼的历史既是一部文明更迭的微观史,也是现代约旦国家形成与发展的缩影,其从古代要塞到当代首都的转变,折射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文化与社会变迁。

约旦人口结构

截至2025年,约旦总人口约为1162万(含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等国难民),其人口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1. 民族与宗教构成

- 民族:98%为阿拉伯人,其余为切尔克斯人、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等少数民族 。

- 宗教:92%为逊尼派穆斯林,2%为什叶派和德鲁兹派,6%为基督徒(主要是希腊东正教派) 。宗教多样性在首都安曼等城市尤为显著,如安曼老城内的罗马剧院附近既有清真寺也有教堂。

2. 年龄与性别分布

- 年龄结构:2023年数据显示,0-14岁占31.5%(严重多子化),15-64岁占64.52%,65岁及以上仅占3.98%,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口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潜力,但也带来教育和就业压力。

- 性别比例:男性略多于女性,2023年性别比为107.33(男/女),主要因传统家庭偏好男性。

3. 城乡与城市化

- 城市化率:高达92.02%(2023年),农村人口仅占7.98%。首都安曼人口达474万,占全国近41%,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 人口分布:安曼、伊尔比德、扎尔卡等城市聚集了全国大部分人口,而南部沙漠地区人口稀少。

4. 难民与移民

- 巴勒斯坦难民:约217万巴勒斯坦人因1948年、1967年中东战争流入约旦,其中部分已获得约旦国籍,目前巴勒斯坦裔占总人口约60% 。

- 叙利亚难民: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约140万叙利亚人涌入约旦,主要分布在安曼、伊尔比德和马弗拉克省 。

- 经济影响:难民增加了公共服务压力,但约旦通过国际援助和政策调整(如允许难民就业)缓解矛盾。

5. 教育水平

- 识字率:2023年成人识字率达95%,在中东地区居前列 。

- 高等教育:全国有10所公立大学和17所私立大学,约旦大学、雅尔穆克大学等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

全国行政区划结构

约旦全国划分为12个省,通常分为北部、中心、南部三大地理区域,各省面积、人口及经济特点差异显著:

1. 北部地区

- 伊尔比德省(Irbid)

- 首府:伊尔比德(约旦第二大城市)。

- 面积:1,572平方公里,人口205万(2022年) 。

- 特点:农业发达(小麦、橄榄),拥有雅尔穆克大学,是教育和工业中心。

- 马弗拉克省(Mafraq)

- 首府:马弗拉克。

- 面积:26,551平方公里(全国最大),人口63.7万 。

- 特点:靠近叙利亚边境,以畜牧业和军事基地为主,汉志铁路贯穿该省。

- 杰拉什省(Jerash)

- 首府:杰拉什。

- 面积:410平方公里,人口27.45万 。

- 特点:拥有罗马古城杰拉什,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 阿杰隆省(Ajloun)

- 首府:阿杰隆。

- 面积:420平方公里,人口20.4万 。

- 特点:以森林资源和阿杰隆城堡闻名,农业以水果种植为主。

2. 中心地区

- 安曼省(Amman)

- 首府:安曼(首都)。

- 面积:7,579平方公里,人口464.2万(2022年) 。

- 特点: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核心,拥有阿卜杜拉国王金融区,服务业和金融业发达。

- 扎尔卡省(Zarqa)

- 首府:扎尔卡。

- 面积:4,761平方公里,人口158.1万 。

- 特点:工业重镇(纺织、化工),靠近安曼,是重要交通枢纽。

- 拜勒加省(Balqa)

- 首府:阿斯盐(As-Salt)。

- 面积:1,120平方公里,人口56.95万 。

- 特点:农业与工业结合,福海斯水泥厂和阿拉伯制药公司是经济支柱 。

- 马代巴省(Madaba)

- 首府:马代巴。

- 面积:940平方公里,人口21.91万 。

- 特点:以马赛克艺术和圣经遗址闻名,旅游业为主。

3. 南部地区

- 卡拉克省(Karak)

- 首府:卡拉克。

- 面积:3,495平方公里,人口36.67万 。

- 特点:卡拉克城堡是十字军时期遗迹,农业以种植葡萄和橄榄为主。

- 亚喀巴省(Aqaba)

- 首府:亚喀巴(红海港口城市)。

- 面积:6,905平方公里,人口21.79万 。

- 特点:约旦唯一出海口,旅游业(海滩、潜水)和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引擎。

- 马安省(Ma'an)

- 首府:马安。

- 面积:32,832平方公里,人口18.35万 。

- 特点:沙漠地区,磷酸盐矿开采和旅游业(月亮谷)是主要收入来源。

- 塔菲拉省(Tafilah)

- 首府:塔菲拉。

- 面积:2,209平方公里,人口11.15万 。

- 特点:以农业(小麦、山羊养殖)和传统手工艺品(陶器)为主。

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 1921年:英国殖民时期设立“外约旦酋长国”,首都安曼。

- 1946年:独立后逐步调整省份划分,1996年最终形成12省格局。

- 经济与战略考量:各省划分兼顾地理、资源和民族分布,如南部亚喀巴省因港口地位单列,北部伊尔比德省因人口密集设为经济中心。

总结

约旦的人口结构以年轻、城市化、多元民族宗教为特点,而行政区划则体现了地理多样性与经济功能的平衡。首都安曼作为核心枢纽,与各省资源互补,共同支撑约旦在中东动荡中的稳定发展。难民问题虽带来挑战,但约旦通过务实政策和国际合作,维持了社会凝聚力与经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