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到底占有多少名贵珍珠(段扬)
发布时间:2025-07-23 22:27 浏览量:1
饕餮是传说中极为贪食的恶兽,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了,后来便将极度贪婪之人称为“饕餮之徒”。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大多是些奢侈贪婪之徒,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珍珠视为皇权的象征,对珍珠有着极大的占有欲。
封建统治者中,对珍珠最贪得无厌的,当数晚清的慈禧太后,她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珍珠饕餮”,不但生前将难以计数的珍珠占为己有,用于装饰与美容;还深信人有生死轮回,死后灵魂不灭,将数量巨大的珍珠带进了棺材,以供她到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享用。
慈禧对珍珠的占有方式,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奇”。在她穷奢极侈的生活中,珍珠总是与她如影随行,朝夕相伴。她的身体,从头到脚都镶满了珍珠,缀满了珍珠。
慈禧太后到底占有多少名贵珍珠呢?这具体数目恐怕没人能说清楚,但是从以下文字,读者可以一窥这位“珍珠饕餮”的真颜——
衣冠和生活用品均以名贵珍珠镶缀
朝冠是后妃身份地位的象征,通常在正规场合才戴。慈禧的朝冠有夏季戴的夏朝冠,冬季戴的冬朝冠。无论是夏朝冠还是冬朝冠,都镶有金凤、玛瑙、珊瑚、猫眼石和珍珠等珍宝,镶得最多的是珍珠,每顶朝冠上分5行镶有珍珠302颗,每行都有一颗硕大的珍珠领头。
日常生活中不戴朝冠,但离不得钿子、簪子、金约、步摇、耳饰、手串等装饰品。慈禧的每一样装饰品都以黄金美玉作梁,镶有珍珠和宝石。以金约为例,每只金约上分5行镶有珍珠、青金石、绿松石共324颗,每行也有一颗硕大的珍珠领头。
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慈禧最渴望的是高寿,因此平时喜欢穿绣满了“寿”字的旗袍,在每个绣上去的金色“寿”字中,都缀有一颗硕大的珍珠,一件“寿”字旗袍通常要绣上80多个“寿”字,要缀80多颗大珍珠。这样的寿字旗袍,慈禧大约有数百件。和寿字旗袍搭配着穿的,是一件鱼网状的披肩,由3500颗大如雀卵的上品珍珠串成,每一颗珍珠的圆整度、颜色和光泽全都一个样,边缘镶着美玉缨络,显得璀璨夺目。
在慈禧为数不多的照片中,有一张便是穿着缀满珍珠的寿字旗袍,又在外边套上珍珠披肩照的。慈禧的随侍女官德龄在回忆录《御香缥缈录》中,描写到慈禧穿寿字旗袍配珍珠披肩时惊叹道:“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这更华丽、更珍贵的东西!”
慈禧接见外宾时穿的华美礼服,上边遍布用孔雀毛织成的凤凰图案,每一只凤凰口中都衔着一串长约三寸的珍珠串,走动起来,前后左右都有珠光闪烁不定,晃得人眼花缭乱。
慈禧有一件长如长袍的珍珠衫,上边缀有大小珍珠3.2万颗。最小的珍珠如茨实,稍大的珍珠如枇杷核,还有4颗大如龙眼的珍珠,缀在珍珠衫前摆和后襟的四角。这件珍珠衫,是清官最珍贵的宝物之一。
封建时代把皇后和皇太后誉为凤凰,她们穿的鞋被称为凤鞋。慈禧是历代皇太后中凤鞋最多的人,多得需要专门用一个宽大的偏殿来存放凤鞋。这偏殿从地上到天花板上,用木板隔成许多小格子,每一格存放一双凤鞋,依次编上号码,有专门管鞋的女官掌管。慈禧的凤鞋上除了镶有宝石、玉翠等宝物,镶得最多的是珍珠。慈禧曾经说过:“珍珠是凤鞋上最适宜的饰物。”因此她的凤鞋没有一双不镶珍珠的,少则二三十颗,多则二三百颗,而且是大珍珠和小珍珠搭配着镶。镶珍珠之前,先在鞋面上绘出各种吉祥图案,然后再根据图案的需要,把大大小小的珍珠镶上去。大珍珠是打孔后直接钉上去的,小珍珠则在打孔后用线串起来,串成各种花样,就像花边一样,然后再把它们曲曲弯弯地盘在鞋面上。
如果穿朝服戴朝冠垂帘听政,慈禧还要在脖子上挂一串长长的朝珠。这朝珠是用珊瑚和东珠串成的,每串朝珠要用上品东珠400多颗。这些东珠产自被清朝视为发祥地的黑龙江和鸭绿江,不但晶莹圆润,而且能释放出五彩光泽,十分名贵。
慈禧每天穿戴整齐之后,头上顶的有珍珠,颈上挂的有珍珠,身上穿的有珍珠,脚上踏的有珍珠,腕上悬的有珍珠,手中握的有珍珠。从头到脚,都闪烁着珍珠的光芒,正好用“珠光宝气”这句成语来形容。
慈禧的寝宫内,珍珠也是无处不在。
门上悬的,是珍珠帘。珍珠帘是用珍珠织成的,纵条用的是大珍珠,横条用的是小珍珠。一款珍珠帘,要用大小珍珠18000颗。
床上挂的,是珍珠帐。慈禧的珍珠帐比普通蚊帐大约一倍,由细小的珍珠穿成,帐顶上悬一颗在夜晚可当照明灯用的夜明珠。
宝座上铺的,是珍珠垫。珍珠垫是毡质的,长4米,宽2.5米,上边密密麻麻地缀满了珍珠。
案上摆放的,有珍珠塔。珍珠塔的塔身是黄金打造的,高约1米,每一层都镶有大珍珠若干颗。塔心则由珍珠一层层地垒成,底下是大珍珠,从底到顶,珍珠依次渐小。
清朝的穆宗皇帝当政时,波斯王子前来朝拜,进献的礼品中有一颗大如鸡卵的东珠,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历经四代皇帝后,传给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临死前,将这颗硕大的东珠赐给了东太后慈安。有一次,慈禧生病高烧不退,慈安听太医们说把那颗硕大的东珠握在手中有退烧的神奇功效,便将这颗东珠取出来,亲自送到慈禧的寝宫,让她握在手中,果然立竿见影地退了高烧。慈禧病愈后,对这颗光芒四射的硕大东珠爱不释手,竟然厚颜无耻地将这颗东珠据为已有,一直未还给慈安。慈安性格和善、待人宽厚,也不好意思向她索要。后来这颗东珠成了慈禧的随葬品,被她带进了棺材。
两广总督听说直隶总督为了拍慈禧的马屁,向慈禧进献了一颗大如胡桃的珍珠,据传这颗大珍珠能避水,因此被称为避水珠。为了争宠,两广总督进京朝拜时,便向慈禧进献了4袋上品珍珠,每袋有珍珠千余颗,大小、圆整度和光泽全都一个样,不知从多少珍珠中才能挑选出这4袋上品珍珠。但拥有太多珍珠的慈禧对这个贵重礼品却并不在意,只是随便看了看,然后淡淡地说了一句:“还好。”
把上等珍珠作为美容佳品
除了把珍珠当成装饰品,慈禧还用珍珠来延缓衰老、养颜驻容。从慈禧青春貌美被咸丰皇帝宠幸时起,她便在太医那里了解到了珍珠的药用价值和美容价值,懂得了珍珠具有延缓衰老、养颜驻容的神奇功效,开始内服和外敷珍珠。
慈禧内服和外敷珍珠,不是毫无规律、随心所欲,而是极有规律、极其讲究的。内服珍珠时,让人把珍珠研成面粉一般细的珍珠粉末来服用,每10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一茶匙,而且要在某个特定的时辰服用。研磨珍珠粉所用的珍珠,一定要产自南珠之乡合浦的最优质的天然海水珍珠。选的虽然是南珠中装饰价值不大的小珍珠,但必须颗颗晶莹圆润,珠光闪烁,属于价值不菲的上品珍珠。陈旧的珍珠和打了孔的珍珠,都不能用于研磨珍珠粉,因为陈旧的珍珠发了黄,所谓“人老珠黄”,丧失了美容价值。打了孔的珍珠呢,已经破了相,就更不能用于美容了。
宫中安排有一个太监,专门负责给慈禧研磨珍珠粉和定时送去珍珠粉。研磨好的珍珠粉,舀进一柄特制的银茶匙里,用一只铺了黄绢的金漆托盘托着,在规定的时辰,恭恭敬敬地送到慈禧活动的殿宇中去。宫女们一见这个太监托着珍珠粉进屋,便知道太后服用珍珠粉的时辰到了,让这太监屏息敛声地走到慈禧跟前跪下,头颅低垂,双手向上,高高举起托盘,献上珍珠粉。慈禧接过银茶匙,伸出舌头,将珍珠粉倒在舌头上,值日的宫女端来一盏专门送服珍珠粉的温茶,待慈禧缩回舌头,把珍珠粉卷入口中的那一刻,便奉上温茶。慈禧连茶杯也懒得接,就在宫女手中喝了几口茶水,把珍珠粉咽进肚内。
对如何服用珍珠粉才能延缓衰老、养颜驻容,慈禧极有研究。她认为,内服珍珠粉的功效可从皮肤上透露出来,它能让人的皮肤白嫩、柔软、光滑而富有弹性,但服用的分量不能太多,而且每次之间必须相隔10日左右。服用太多的珍珠粉,抑或无规律地胡乱服用珍珠粉,非但无益于延缓衰老、养颜驻容,反而对身体有害。服用珍珠粉的时间久了,慈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竟然能从珍珠粉在舌头上的味道,判断出这珍珠粉是不是真正上品南珠研磨的。
外敷珍珠养颜驻容,是把珍珠制成珍珠膏、珍珠油和珍珠粉来使用。制作珍珠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选择上品南珠研成粉末,用鸡蛋清调匀了制成珍珠膏。另一种是将优质南珠洗干净,用布包好,与豆腐一起煮一个时辰,然后取出,在石臼中捣碎,加入少许甘泉水,慢慢研磨成糊状,制成珍珠膏。珍珠油是把珍珠粉浸泡在香油中一段时间制成的。慈禧每天晚上都要在面庞、脖颈和手臂上外敷珍珠膏,临睡前洗去,再涂抹少许珍珠油。次日清晨起床梳妆时,则在面庞、脖颈和手臂上扑粉似地扑一层珍珠粉。
长年累月内服和外敷珍珠,的确在慈禧身上起到了延缓衰老和养颜驻容的神奇功效。她年过五旬时,面庞上没有皱褶,年轻得就像是一个30出头的少妇。她69岁时,一位来自美国的女画家到宫中给她画像,误认为她只有40岁。她过了古稀之年,除了岁月无情地在她面庞上刻下的沧桑,用什么方法也无法掩盖之外,她的躯体竟然像十几岁少女的躯体那样既苗条又丰满,皮肤雪白鲜嫩,没有半点疤斑。
慈禧内服和外敷珍珠,一直坚持了几十年,直到她去世。每当她以皇太后的身份接见外宾,有外宾惊叹她比同龄人年轻许多时,她不无自豪地对外宾说:“这都是珍珠的功效,常年累月内服和外敷珍珠,能使人青春常在。”
内服和外敷珍珠数十载,慈禧到底用去了多少珍珠,没有人做过统计,但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珍珠具有延缓衰老、养颜驻容的神奇功效,但却阻挡不住死神的脚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0月22日),就在慈禧扶持的傀儡皇帝光绪皇帝死后的第二天,她的寿数也尽了。她在安排了光绪的葬礼、确定溥仪继位之后,吃过午饭突然晕厥过去,任凭太医们使尽绝招,也没法留住她罪恶的生命。这一年,她74岁。在当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3岁,74岁已经算是罕见的高寿了。
用数不清的珍珠和奇珍异宝陪葬
穷奢极侈、挥霍无度、贪得无厌的封建统治者们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死后还想把他们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带往他们深信不疑的极乐世界继续享用。几乎每一个封建统治者,都在他们登上最高权力宝座之后不久,便不惜耗费巨资给自己修建所谓的万年吉地,就是皇家陵墓,慈禧也不例外。32岁那年,已经贵为太后、和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的她,便开始在大清王朝的皇家陵墓——清东陵内给自己和慈安太后精心挑选风水宝地,修建万年吉地。选址和规划设计的工作花了9年时间方才完成,之后建陵花了6年时间,耗费白银500多万两。这两座规制相同的陵寝建成后,在清代的诸后陵中已经是最豪华和最漂亮的了,但如同饕餮般贪婪的慈禧并不以此为满足。慈安太后死后,她利用一手遮天独自掌权之机,以她的陵寝定东陵年久失修为借口,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下令重建。
慈禧陵寝的重建工程耗时长达13年,耗费的钱财难以计数,直到她死的前几天才宣告结束。重建后的慈禧陵,建筑材料之贵重,工艺之精美,装饰之奢华,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首位,甚至超过了清朝某些皇帝的陵寝,其金碧辉煌,就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以企及。
慈禧的葬礼,是按照她生前的精心安排进行的。慈禧生前,已经提前把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和金玉祭品陆续送往其陵寝地宫的金井中安放,死后随葬在棺材中的奇珍异宝,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帝后的棺材,称为梓宫。慈禧的梓宫比普通棺材大几倍,共有两层,分为内棺和外椁,都是用极其名贵的金丝楠木打造的。金丝楠木产自云南的原始森林中,质地细腻,能散发出馥郁的清香,被誉为稀世奇珍。据说尸体入殓于金丝楠木打造的棺材中,可千年不朽。一副金丝楠木棺材从云南运到京城,光运费就得花40万两银子。慈禧的金丝楠木棺材表面,漆了七七四十九道金漆,然后用藏文写了四天王咒语,以护佑亡灵。
入殓时,慈禧的尸体穿了一层又一层精美寿衣,每一件寿衣上都缀满了珍珠和宝石。仅其中的一件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和一件绣花串珠褂,即缀有大珍珠420颗、中珍珠1000颗、小珍珠1500颗。慈禧头上戴的是一顶镶满了珍珠的珠冠,其中最大的一颗珍珠大如鸡卵,重达4两(16两1斤的老秤),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之一,估价是2000万两白银。她脖子上挂的是三串朝珠,一串由红宝石串成,两串由800多颗能释放出五彩光泽的东珠串成。她口中含的是一颗夜明珠,这颗夜明珠最为神奇,是由两颗珰珠,也就是半圆珠组成的。两颗半圆珠分开来,透明无色,合拢成一颗圆珠,便会发出耀人眼目的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能照见人的头发丝。这是一件稀世珍宝,其价值无法估算,据说含在口中能保尸骨不化。慈禧的手中,握着从东太后慈安那里弄来的那颗大如鸡卵的硕大东珠。她脚上穿的,是一双镶满了珍珠和宝石的朝靴。
把慈禧的尸体殓入巨大的金丝楠木棺椁之前,先在内棺底部铺了三层非同一般的褥子。第一层,铺的是一床厚约7寸的金丝宝珠棉褥,缀有大小珍珠12640颗、红宝石85块、白玉203块。第二层,铺的是一床绣满了荷花的珍珠丝褥,缀有一钱重的珍珠2400颗,光这些珍珠就价值132万两白银。第三层,铺的是一床绣佛串珠薄褥,上面绣有佛像,缀有成串的珍珠。
把慈禧珠光宝气的尸体殓入棺材之后,在尸体上盖了一床西藏活佛进献的、据说能帮助亡灵尽快走向西方极乐世界的陀罗尼金被。这也是一件稀世珍宝,明黄缎底,捻金织成,上边织有佛像、佛塔和25000字的经文,镶有大珍珠820颗,精致得无与伦比。
有文物考古专家计算过,光是慈禧尸体上的穿戴和铺盖上缀的、镶的珍珠,就多达23540颗。此外,还镶有各种翡翠、白玉、祖母绿1470块。在当时,一颗一钱重的大珍珠,价值千金甚至万金。
慈禧尸体的头顶,安一柄翡翠荷叶,脚下放一个玉石大莲花。这是慈禧生前想出的主意,让自己死后头顶荷叶,脚踩莲花,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便能好运“连莲”。尸体的四周,堆满了黄金、美玉、翡翠、各色宝石雕琢而成的各种无价之宝,有白玉雕琢的罗汉、骏马,有黑玉雕琢的黑荸荠,有天然长成的玉藕,有翡翠和宝石雕成的瓜果梨桃。其中的两个翡翠西瓜是稀罕物,这两个翡翠西瓜雕的都是从中间切开的形状,一个绿皮红瓤黑子,一个绿皮黄瓤黑子。最稀罕的,当数两棵翡翠白菜,绿色的菜叶,白色的菜干和菜心,菜心上停了一只碧绿的蝈蝈,菜叶上落着两只黄色的马蜂,整棵白菜和蝈蝈、马蜂,都是用一整块翡翠雕成的,真是巧夺天工,价值连城。
这些奇珍异宝都放进棺材之后,棺材里还有缝隙,又倒进满满的4升珍珠和2000多颗宝石进去才填满。最后,盖上一件缀有6000多颗珍珠的网珠被,才把棺材盖盖上。
簇拥着慈禧尸体的这一棺奇珍异宝,到底价值几何呢?有人估价为1亿两白银,称得上富可敌国了。因为当年大清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是白银5000万两左右,而国库库存的白银,还不足7000万两。也就是这笔世所罕见的巨大财富,给慈禧引来了世所罕见的飞来横祸。
陵墓被盗后珠宝全部失踪
慈禧拥着数不清的奇珍异宝,仅仅在地宫内安睡了20年,便遇到了一位克星,那便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盗掘她陵墓的大盗孙殿英。孙殿英是一个赌棍、毒贩和土匪出身的流氓军人,因小时候出过天花,长了一脸的麻子,外号孙大麻子。1928年春天,孙殿英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孙殿英任军长,奉命驻扎在清东陵一带。
孙殿英和慈禧有相似之处,那便是对财富过分贪婪,为了占有财富巧取豪夺,不择手段,不计后果。1928年7月4日至10日,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清东陵,花了7天7夜的时间,盗掘了清东陵最富有的两座陵寝——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
盗掘慈禧的定东陵时,孙殿英指挥手下的匪徒们,先把地面的宫殿里供奉的名目繁多的珍宝一扫而光,然后用炸药炸开了地宫人口,打着手电筒,钻进阴森恐怖的地宫里,在一个汉白玉石的宝床上找到了慈禧的梓宫——那口巨大的金丝楠木金漆宝棺。
离稀世珍宝仅有一棺之隔的匪徒们急不可耐地挥起刀斧,朝着金丝楠木的外椁一阵乱砍滥劈。在这帮被贪欲驱使得几近疯狂的匪徒面前,由喇嘛书写在外椁上用以保护亡灵的四天王咒语,此时一点作用也起不了。外椁很快被匪徒们砍得七零八落,露出了盛殓的慈禧尸体和奇珍异宝的红漆贴金内棺。
在现场指挥盗墓的军官们担心弄坏了奇珍异宝,不许匪徒们再用刀斧砍劈内棺,命他们小心翼翼地撬开斗状棺盖。棺盖一打开,满满当当的一棺奇珍异宝刹那间霞光四射,盖过了手电筒的光亮。由-奇珍异宝簇拥着的慈禧,躺在棺中面色如生,仿佛睡着了一样。那个年代的人们多半迷信,相信有诈尸起人这样的事情。匪徒们害怕慈禧诈尸起人,急忙举枪对准了她。
死去已经20年的慈禧当然不会诈尸起人,那张老脸见了风,慢慢变黑。匪徒们这才松了口气,开始搬取棺材里的珍宝。当官的忙着搬取大件珍宝,当兵的则把小件珍宝偷偷揣进衣袋中。
掳掠完了棺材上层的珍宝,匪徒们发现慈禧戴的珠冠、穿的衣服和鞋子上缀满了珍宝,尸体底下也压着珍宝,于是把她的尸体拖出棺材,扔在地上。有的匪徒去取棺材底部的珍宝,有的匪徒去摘慈禧的珠冠,剥她的衣服,脱她的朝靴。
在掳掠慈禧身上珍宝的过程中,匪徒们看见她口内放光,知道她口中含有宝贝,几只粗黑的大手便按住她发黑的头颅,粗鲁地掰开她的嘴唇,撬开她紧闭的牙齿,看见了那颗价值连成的夜明珠。匪徒们取夜明珠时,夜明珠滑落进了喉咙里,一个匪徒硬把手伸进慈禧的喉咙,强行抠出了那颗寒光闪闪的夜明珠。
孙殿英指挥部下盗完了慈禧陵和乾隆陵的珍宝,逃离了现场。游荡在东陵一带的散兵游勇和土匪又闻讯赶来,再度对支离破碎的乾隆陵和慈禧陵进行了洗劫。
乾隆陵和慈禧陵被盗掘的消息传出,震惊了海内外。
此时,末代皇帝溥仪已经被冯玉祥逐出北京的紫禁城,寄居在天津的张园里。他得到祖坟被盗掘的消息,如同五雷轰顶,所受到的刺激竟比数年前被驱逐出皇宫还要强烈,禁不住捶胸顿足,号啕大哭,他在张园摆上了乾隆、慈禧的灵位和香案,朝夕跪拜祭奠。清朝的遗老遗少们也痛哭流涕地赶来叩拜。
以溥仪为首的皇室成员纷纷联名请愿,致电南京政府和平津卫戍司令部,并向各报馆发出通电,要求严惩盗陵匪首孙殿英以及劫宝的匪徒,要求当局赔修被盗掘的乾隆陵和慈禧陵,并派兵守护清东陵。
起初,蒋介石迫于强烈的社会舆论,还有较为积极的反应,委托北平政府成立特别法庭审理此案。后来,孙殿英破财消灾,拿出盗掘到的一部分珍宝向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大肆行贿,送了两颗最大的朝珠给戴笠,送了一柄九龙宝剑给军政部长何应钦,送了一个翡翠西瓜给宋子文。同时,送了一笔珠宝给宋美龄,其中就有慈禧口中含的那颗夜明珠。宋美龄把这颗夜明珠镶在了鞋子上。由此,东陵盗宝案便不了了之。
面对祖坟被盗掘却无力追查的奇耻大辱,溥仪恨得咬牙切齿,在灵堂前发下毒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无权无势的溥仪多次派人与国民政府交涉,自然无果。求告无门的他,只得在张园开了一次御前会议,挑选出几名皇室成员和大清遗臣,组织了一个70多人的详查筹办东陵被盗事宜小组,到东陵处理善后。此时,慈禧已被毁棺扬尸40多天。
一千人来到慈禧陵,看见地面的宫殿和地宫宝顶上,到处是拆毁和挖掘破坏的痕迹。进入地宫,里边狼藉一片,恶臭扑鼻,满地扔着霉烂的衣服和被褥,散落着被劈烂的金丝楠木外椁碎片。那口红漆填金的内棺完好无损,歪斜着侧立在宝床上。
皇室成员和遗臣们在地宫的西北角找到了被压在一块木板底下的慈禧尸体。只见她上身赤裸,头朝北、脚朝南地趴在地上,左手反扭在后背,下身只穿着一条连颜色都看不清楚的裤子,一只脚穿着一只白绫袜子,一只脚光着脚板。
皇室成员和大臣们赶紧命令随行的旗人仆妇铺了一块黄缎子,小心翼翼地把慈禧的尸体给翻转过来,发现她浑身上下都已经发霉,长满了长约一寸的白毛,两眼深陷无珠,成了两个黑洞,嘴唇被抠夜明珠的匪徒撕裂。
皇室成员和遗臣们看见他们曾经无比敬畏的老佛爷,竟然落到如此凄惨的下场,想到如果真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的老佛爷随葬财宝被抢了个精光,还成了个衣不蔽体的豁嘴老太婆,连乞丐都不如,无不伤心落泪,痛哭流涕。
他们扶正了侧立在宝床上的内棺,命旗人仆妇们擦干净,把慈禧发霉破损的尸体抬了进去,盖上一床黄缎子被,然后把棺材盖盖上,封了口,重新刷了一遍金漆。
皇室成员和遗臣们在地宫里捡到了15颗珍珠,这是盗墓匪徒们掳掠珍宝时掉在地上的。他们把这些珍珠全部砸碎,放进了地宫的金井里,作为奉安的意思。
重殓了慈禧的尸体后,他们请来石匠,关闭了石门,填砌了被盗墓匪徒炸坏的地宫的入口,修筑了被挖得稀烂的地面,给这起盗陵大案划上了一个辛酸而无奈的句号。
东陵大盗孙殿英也没得善终,这个流氓军人活到了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成了解放军的俘虏,被关押一年多后死在了狱中。
1979年,清东陵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慈禧陵的地宫时,在地上发现了慈禧入殓时铺在身下的绣满荷花的珍珠丝褥以及盖在身上的陀罗尼金被,这两件宝物上边,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线头,这是当年盗墓的匪徒们从上边拽下珍珠之后留下的痕迹。
“少则得,多则惑”“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些都是老子《道德经》中的至理名言。对慈禧这样自私自利、祸国殃民、贪得无厌、暴殄天物的封建统治者,历史总是以它独特的方式,加以无情的嘲弄,除了让她遗臭万年,还要让她死后不得安宁,遭受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