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公岛摘录甲午海战碎片——那时国家破碎,山河破碎,人心破碎

发布时间:2025-07-23 17:33  浏览量:1

7月17日到山东威海刘公岛游览,人流拥挤,但绝大多数游处都是挤着看“国殇”,而不是看美景。是的,不是去游乐,而是去“游悲”……

刘公岛的主魂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着甲午海战的一系列遗物和书面资料。游众在拥挤中同样看得仔细,足见14亿人的爱国情怀。

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在朝鲜)战役开始,到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结束,历时9个月。其中包括陆战和海战,海战主要是临近安东(丹东)的“大东沟战役”和威海刘公岛战役。

公众最熟知的是大东沟战役,即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亲自驾驶该舰冲向日军旗舰吉野号,欲将其撞毁,不幸中途被鱼雷击中沉没,舰上250余名官兵全部殉国!这个纪念日是1894年9月17日。

此役是甲午战争的转折点,从此我国失去了在黄海的制海权,后来加上在辽宁半岛陆战的失败,渤海的制海权也丧失,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刘公岛随之危在旦夕。

大东沟战役我舰被击沉5艘,日舰也重伤5艘,北洋海军的老本尚在,但李鸿章下令只许坚守刘公岛不许主动出战,以及清军在陆上海上的整体颓势,我方在战略上败局已定。

这与其说是军事力量的对比,莫如说是新兴资本帝国主义与老朽封建王朝的对比。人所共知,军事后面有工业、科技、财政、交通、后勤、理念等综合国力支撑问题。

1894年11月,日军攻陷旅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1895年1月至2月,日军南下围攻威海刘公岛。威海被攻陷之后,刘公岛成了孤岛,北洋海军孤军奋战,连援军都没有了!

尽管守舰守岛官兵作战英勇,但谁都预料大势已去。总头领(提督)丁汝昌为了使我舰不被俘获落入敌手,他下令炸毁旗舰定远号,悍将刘步蟾痛惜悲绝道:“苟丧舰,当自裁。” 2月10日该舰自毁时,刘步蟾随之自杀殉国;提督丁汝昌自觉无颜面对“江山父老”,12日也自杀殉国!

刘公岛陷落,岛上被俘清军共计5137人,其中海军3097人,陆军2040人;被俘获的军舰有镇远号、济远号、平远号、广丙号,以及镇东、镇边等六艘炮艇,还有负责后勤保障的运煤船、杂役船等等均被俘获,至此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果然不出丁汝昌所料,这些被俘获的舰艇,日军拿过去之后就使用起来,成为他们继续侵略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杀人重器。

镇远舰——排水量7300吨,舰长94.5米,舰宽18米,火炮22门。它被日军俘获后作为主力战舰服役到1911年,拆解后的巨锚(长4.15米,重4吨)被放置在东京上野公园展示,以炫燿日本的“武威”,羞辱中国的不堪一击。历经9.18、7.7、8.15之后,此巨锚才被中国索回,现陈列于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

还有被俘获续用的退役舰艇,成了日军训练的“靶船”。

在刘公岛参观了以上这些,无不令人心痛心碎。这是一种联系起来的立体的多维度的痛,以至钢铁都化作血肉之驱的痛,记在长长清单上一项项数不清的痛,我们越惨痛敌人越痛快的痛!侵略者都是可恨的,可日本侵略者尤其可恨,致使中国人民更加刻骨铭心,这是为什么呢……?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痛说:“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国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这剜心之痛写在《马关条约》上:清朝政府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

(请读者放大照片,细看签约时双方的神态)

条约上还有割让辽东半岛,但是由于列强“群狼争食”中国,其他列强当时不让日本侵吞太多,于是俄法德出面拦挡辽东半岛交割,日本只好暂时让步。即使这样,日本还是指认辽东半岛已经是他们的了,于是向清政府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强盗抢劫的地盘,一时间他们没能占领,还勒令原主人花费巨款赎回,这世界上哪里去论法讲理?

就此谭嗣同含泪悲叹:“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是啊,浩浩神州,泱泱大国,咋就沦落成这幅模样?正所谓国将不国、任人瓜分啦!

上述仅仅是摘录甲午海战的碎片,至于全面的系统的甲午战争史可谓罄竹难书。

甲午战争的意义是“两折”,挫折和转折。

沉重的挫折——战争的惨痛失败,使中国从“天朝大国”沦为“东亚病夫”;继而又遭到列强疯狂瓜分,使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

重大的转折——战败的强烈刺痛,惊醒了沉睡千年的中国人。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追求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在屈辱中奋起抗争,在苦难中不懈探索,走上了救亡图存之路。

甲午战争之前,都是西洋列强来欺侮我们;甲午战争开启了东洋一强也来欺侮我们,而且这个近邻欺侮得更加凶狠惨烈,这是颇为发人深省的。目前的“台独”势力依旧和《马关条约》相关,有人不是说过“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