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打,中堂要守!丁汝昌夹缝求生,谨慎中偶遇了日本联合舰队
发布时间:2025-07-14 14:49 浏览量:1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五日,也正是日军围攻平壤,叶志超准备弃城逃跑的那个中秋之夜。丁汝昌奉李鸿章之命率北洋舰队主力各兵舰从威海基地出发,护送淮军刘盛休所部开赴义州。当各兵舰补充完煤、水等以后,舰队启航,已是月上中天了。
皓月当空,整个海面波平浪静。舰队在月光下呈“一”字形摆开,缓缓向前。
丁汝昌毫无心思欣赏海面上这如银的月色,远远近近的许多事情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他能以眼前这支缓缓移动的舰队而自豪吗?他朝着日本所处的海域望去,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那还是在北洋海军正式宣告成立前夕,李鸿章为了向日本人显示大清国的海军实力,命他率新购的六艘主力舰巡游朝鲜东海岸,然后顺路往日本访问并检修船舰。他的舰队是在一八八六年八月一日驶抵日本,在长崎靠岸的。那时他多神气?!可以明白地说:李鸿章竭力组建这支舰队,就是冲着你们小日本来的!
日本常备舰队司令伊东祐亭率他的全体部属到港口恭迎丁汝昌,打躬作揖,就差要给中国人下跪了。丁汝昌那会儿若是心血来潮,一个手势打出去,数炮齐轰,就能立即让伊东祐亭停在港口上的那几艘小舰成为一堆废铁。日本人怎能没有这种担心呢?所以在日本与中国的海域之间,就从来看不见日本的兵舰。那时他们奉行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离李鸿章的舰队远一点。
这是丁汝昌率舰队第一次与日本海军晤面。大国来访,小国忙得团团转,盛情接待,尊为上宾,日本人表现出了最大可能的恭顺。他们邀请中国海军将士登岸观光。
这是一个少见的民族。尽管日本军方和当局无比热情,但老百姓自有他们的主张。三三两两的中国海军兵勇出现在日本街头时,一场意外发生了:手执棍棒、石块的日本百姓把中国人团团围住,高喊着“打死中国人!”于是,棍棒和石块雨点般地落在了中国海军将士们的身上。上岸观光的中国兵勇手无寸铁,岂是愤怒民众的对手?结果,竟有五人被当众活活打死在日本街头,三人失踪,四十四人受伤。连上前阻拦的一名日本警察也被自己的同胞打死。
丁汝昌震惊了:“全队紧急回舰,做好战斗准备!”依照怒火满腔的中国兵勇们的请求,丁汝昌应下令对日本港口来一次狂轰滥炸,然后扬长而去才好。但,丁汝昌忍住了。他从日本人的千千万万双目光里,看出了这个民族对相邻大国的征服欲望,更看出了他们对中国人的可怕的仇视。那一次他就断言:对这个小日本不得不防!
丁汝昌派出代表找日本海军交涉,日本方面按伤亡人数给予北洋海军一次性的抚恤赔偿。丁汝昌从长远外交关系出发,也只好恪守中国的“和为贵”传统了。
十分不愉快地离开日本港口前,丁汝昌当着日本海军舰队司令的面,挥笔写下两句诗,道:
“同车合书防外侮,敢夸砥柱作中流”。
他期望日本人放弃仇视中国的意识,与相邻的大清帝国携起手来,共同抵制西方列强的欺侮。
然而,那时的日本对中国是又恨又怕。这是一个不甘寂寞的民族,丁汝昌的希望只能是漫野地里烤火————面热。从那以后,中国海军停止发展了,日本人却在大踏步前进。他们压根就没有打算与中国“和为贵”,正式决定将中国列入“假想的敌人”,一切以防御直至最终吃掉中国为重点。日本海军大臣西分从道在帝国会议上提出了《第二期扩充军备案》,建议增加海军军费,大力购买新式战舰,尽快完成对华战争准备。他们还高薪聘请了法国技术总监埃米尔·贝尔顿,新制造“严岛”、“松岛”、“桥立”三艘战舰。这三舰主要用来对付中国“镇远”、“定远”铁甲舰的。日本天皇带头从个人收入中捐出款项,以示对海军支持。
在日本海军里,流行一句话:“一定要打沉‘镇远’、‘定远’号!”每遇海军聚会,呼喊的口号也是这句话,以至连日本的小孩也玩起了捕捉“镇远”、“定远”的游戏。在百姓中间,慈禧太后的知名度不如这两艘北洋水师的战舰,日本民众不知中国皇帝是谁?却知道李鸿章、丁汝昌的大名。
而中国信息的封闭却使得朝廷上下对日本的这些阴谋全然不知。李鸿章创立起来的电极业投入营运后,才让北洋海军的将士们对日本的战备略知一二。日本迎头赶上来了!不久又传来消息,日本一次就新增十一艘军舰,总拥有量大大超过北洋海军了。丁汝昌连连上书李鸿章,要求立即添置战舰和设备。但李鸿章有苦难言:慈禧挪用了海军费用,园子修成了以后,仍然扣着购船款不拨。他自筹的三百万两还让李莲英略施小计捐给了慈禧太后。李鸿章为此曾几次请求太后和总理衙门,要求返还一部分海防费用,但都被拒绝了。
今年是慈禧六十大寿,年初就开始筹备,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奕劻、礼亲王世铎被任命为庆典总办大臣,什么事都搁下了,一切为太后大寿庆典让路。筹办庆典的班子一百余人,各有分工。而两位亲王的主要任务就是筹款,拟诏发文命令各省督抚进贡捐献。李鸿章那三百万两银子算是塞到黑洞里去了,既然不算他捐献,便成了太后自己支配使用的“私房钱”了。他还得另办贺礼。
李鸿章在督衙里大发牢骚:“贼娘养的!好像慈禧太后的庆典比战争更来得重要。总办大臣原来是个愣头青(合肥语),地方上拿不出钱来就派人去坐等催要,像什么玩艺呀?!”
丁汝昌屡次请求购船未被批准,知道李鸿章有难处,他除了发愁,别无能耐。
令丁汝昌更忧愁甚至愤怒的是,丰岛海战失利、“高升”号被日本海军打沉以后,朝廷在不断地找他的麻烦。
“高升”号是一艘英籍商船,它是李鸿章租来向朝鲜运兵的。租用的条件相当苛刻,途中若失事,一切损失由中国承担。李鸿章还是咬咬牙租下来了。他以为中日战争已在眼前,唯有英籍商船,日本人才不敢碰它。船上满载北塘防军一千一百一十六人,大炮十四门及大量枪支弹药和军饷、粮油。当“高升”号驶抵丰岛附近时,被日本“浪速”号军舰拦截。日本海军大尉人见善五乘小艇登上“高升”号,见满船尽是中国兵勇,立即返回“浪速”号战舰。
“高升”号的全体船员和将士们未能想到:指挥“浪速”号的日军舰长是一贯好斗、勇于冒险的东乡平八郎。当他获悉“高升”号上运的全是中国兵勇时,像发了疯一般,置一切后果于不顾,公然要打沉这艘英籍商船。
“高升”号被迫接受检查后刚刚启航,突然一枚鱼雷从“浪速”舷侧的发射管中喷吐而出,击中“高升”号腹部。接着,一声雷鸣,底舱爆炸,浓烟四起,火光冲天。“高升”号笼罩在火海之中。船上的惨叫声在海面上回荡。日本人好像是受了那一阵阵惨叫声的刺激,又射出六颗右舷炮。“高升”号开始急骤下沉,桅杆和船尾高高翘起,怒指苍天,横劈大海。
中国士兵们纷纷跳海了。“浪速”号上的日军全部出动,用步枪向游荡在海面上的中国士兵射击,海水被中国人的鲜血染红了。
“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由此名声大噪,用中国士兵的鲜血换取了日本海军少将的头衔,不久又统率日本特遣舰队进攻中国台湾。最后,他成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被疯狂的日本人誉为“海军之神”。
丰岛事件传到北洋海军里,将士们震怒了,上书李鸿章,要求雪耻,为死难的弟兄们报仇。丁汝昌流下了愤怒的泪水,一声令下,率舰队主力开赴朝鲜海面,要找日本舰队决一死战,讨还血债。然而,他的舰队在海上转了整整十天,没有见到日本军舰的影子。
日军采取的是避实就虚之策:明知丁汝昌舰队在那里,偏偏躲开,却派出几艘游击舰驶入威海,放枪放炮,打几下就走。他们还放出风声,说马上要攻击山海关、秦皇岛、旅顺基地等等。
李鸿章分析这些传言,认为很有可能。北洋海军连同那几个基地都是他的命根子。在他看来,保不住这些,大清朝也完了。他担心基地被毁,更担心舰队受损,还担心日军乘虚攻入辽西走廊,直犯内地,指向京城。总之,他担心太多了,直惊得浑身是汗,紧急电令丁汝昌打道回府,不要在海上东游西闯,给他添乱子了。
丁汝昌失望地回来了,回到了他的衙门。李鸿章既给了他许多安慰,又给他泼了冷水:盲目出战,后果不堪设想!
年轻的光绪皇帝与李鸿章的态度正好相反:他要求北洋海军不惜一切,打沉几艘日本军舰,灭一灭小日本的威风。他不相信丁汝昌率主力舰队在海上搜寻了十天,竟找不到日本舰船的影子,就这么空手而归了。他更不能想象日本舰队在打沉了“高升”号、理亏在先,还敢主动找上门来,在中国的威海耀武扬威。
光绪皇帝是一百个不相信,连续电问李鸿章:你们在编造吧?他下旨责问丁汝昌:你真的去海上搜寻日本战舰了么?恐怕是在衙门里睡了十天的大觉吧?!不敢去碰日本海军吧?!朝廷中的一些主战派不明底细,在光绪身边一个劲地上烂药,迁怒于丁汝昌,指责他畏敌怯懦,躲在刘公岛上,不敢与日军较量。
光绪皇帝越想越气,竟当着庆亲王及几位大臣之面,把茶碗重重地摔在地上。庆亲王与大臣们惊得面如土色:他们还从来没见过光绪皇帝气成这样呢!
发了一通大火之后,他到底还是平静下来了。越过李鸿章,直接下旨给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日夜在威海、大连、旅顺等海域加强巡逻,严行扼守。不许让日本的一船一舰闯入渤海。有胆敢来犯者,坚决打沉它!
或许是年轻了一些,这道圣旨下来仅隔两天,光绪的气又上来了,再下两道圣旨:一道给李鸿章,严谕这位中堂在海军将领中重新选拔一名帅官,顶替丁汝昌。另一道以丁汝昌畏葸无能、巧猾避敌之罪,将他革职。
跪接了这道革职圣旨之后,丁汝昌惊得目瞪口呆。他回想自己统帅北洋海军以来经历的千难万险,一颗心寒透了。当天,他就要启程回乡。早些时候,他已将家由庐江搬到巢县去了,妻儿们正盼着他回去过普通人的日子哩!
但他没有走成。还是老中堂李鸿章留住了他。这位老中堂接到圣旨以后,也是满心的不服,当即上奏光绪,道:“论海军功罪,应以各口能否防护疏失为断,似不应以不量力而轻进转相苛责。”他愤然指出:就目前来看,在海军中能胜过丁汝昌的统帅还没有出现哩!且当前大战在即,临敌易将,是军中大忌,万万使不得!他要求暂免处分丁汝昌,让他继续带兵打仗。
光绪到底还是很在乎李鸿章的。得罪了这位中堂,那半壁江山就没有人能替他扛起来了。李鸿章尽管话讲得不恭不敬,还得给他面子,保留丁汝昌的位子。
丁汝昌当这个海军统帅,是受罪的。他已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不能去打又不能不打的夹缝中了。一头是光绪皇帝叫他打,一头是顶头上司李鸿章不让他去打,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丁汝昌明白:李鸿章或许是有些道理的。但老是呆在那里不打,还要战舰干什么?所以,他觉得皇帝的主张也是可行的。现实就是:他在两难之间,只能无所作为了。他的精力不得放在战场上,而只能放在官场上了。
丁汝昌对自己也有个实事求是的估价,他好像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帅才。除了为人有些懦弱外、海战经验是谈不上的,甚至还严重缺乏船舰、海洋知识。但他认为自己是忠于他的这支舰队,并愿意为之做出最大奉献的。只要国家需要,他搭上自己一条性命也在所不辞。
现在,既然大任在肩,按照李中堂的命令,他要确保完成这次运送四千名淮军到达大东沟的任务。天色微明了,经过大半夜的航行,大东沟已遥遥在望了。
“准备靠岸,让陆军登陆!”丁汝昌下达了命令。他想以最快的速度把将士们送上岸,然后卸下武器装备。他不敢让他的舰队在这个地方耽搁太久,危险太大。四千将士,下船的速度倒快,但要卸船的东西太多,沿岸上已堆积如山。士兵们来来往往,抓紧时间搬运。
丁汝昌手举着望远镜,向远方的水面上观察,隐约可见巨舰矗立,灯火荧荧。他预测到一场战争风暴就在眼前了。两天前他得到报告;日本海军司令已下达命令,寻机与北洋海军进行决战。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出动,正在大同江口一带搜寻北洋舰队。
九月十六日午后五时左右,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合同“赤城”、“西京丸”等兵舰,一共十二艘,由渔隐洞出发,向黄海北部一带驶出。日本这支舰队以第一游击队为先导,联合舰队主力队继之,“赤城”、“西京丸”随主力舰于右侧航行。太阳落山以后,日本舰队突然改变方向,朝海洋岛而来。他们这时并没有发现丁汝昌运送淮军的舰队,但两国舰队实际上已相距很近了。
九月十七日清晨,朦胧的夜色已经褪去,朝霞自东方海面跃出,为波涛镀上了一层金色。到早上七时许,中国运兵舰船卸完了武器弹药、粮油和被服。四千将士沿岸扎营,丁汝昌完成了任务,心情稍稍轻松了一些。
丁汝昌下达命令:开始做出发前准备!水勇们各自回船,将舰上舢板全部撤除,仅留下六桨小艇一只,以免在突如其来的海战中引起火灾。为此,他们还把所有易燃的木料、器具等集中到一处堆放。各舰上的十二寸口径的克虏伯炮也统统撤除了,仅保留舰首、舰尾六寸火炮,以免本舰在发射重炮时引起强烈的空气震荡,威胁炮手安全。所有的舰船在出发前都涂上了银灰的颜色,以使敌人在远距离外不易识别,而甲板四周堆起了几尺高的沙袋和煤袋,供士兵们作掩体使用。
按照规定程序,各舰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到午前十点三十分,准备完毕,训练结束,舰上的伙房正在烧午饭。正在这时,“镇远”号报告:“西南方向的海面上发现一股浓烟,料是日本舰队开来!”
丁汝昌并不吃惊,还在卸船时他就发现远处似有舰队与他们擦肩而过。只不过,由于北洋舰队停泊在岸边卸船,未被发现。但到底还是要与敌舰遭遇了。
他下意识地环视一下自己舰队的阵容。此次护航并运送淮军将士,丁汝昌是花了血本的。除调用了“定远”、“镇远”、“靖远”、“经远”、“致远”、“来远”、“济远”、“平远”八艘主力舰之外,丁汝昌把“杨威”、“超勇”、“广甲”、“广丙”四艘老式巡洋舰和“镇南”、“镇中”两艘炮舰、四艘鱼雷艇也拉了出来,构成了北洋海军创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结队行动。
从昨天到现在,丁汝昌基本上没有合眼。对周围海面的动静,他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他最大的担心就是日本舰队在他舰上的大军还未登陆,装备还未来得及卸下时,突然与日本舰队相遇。那样的话,北洋舰队会因为无暇顾及而陷入被动挨打境地,要吃大亏的。所以,在进入大东沟时,他除了安排两艘炮舰和四艘鱼雷艇直接参加运输外,还命令“平远”、“广丙”两艘兵舰停泊在不远处的海面上担任警戒任务。丁汝昌自己率十艘主力战舰在大东沟外十二海里处下锚。他不停地用望远镜看着,终于等到任务彻底完成的时候了。
他要求提前开午饭,吃过午饭就启程,争取在天黑前返回旅顺海军基地。
十一点钟,各舰伙房里响起了叮叮铛铛的碗盆磕碰声,甲板上飘来了饭菜的香味。
丁汝昌在这个时候得报,发现日本兵舰!他急速来到船头。总教习汉纳根紧跟着来到他的身旁。这是李鸿章特意请来的普鲁士军队的一名退役军官。汉纳根是一八七九年跟着他的岳父————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来到中国的。李鸿章明知他不懂海军,把他聘来,只是想为北洋海军壮点门面。让他在船头一站,会让日本人看到:瞧,北洋海军有洋军官在为它效劳。李鸿章认为:这样才能使日本海军有所忌惮。
这会儿汉纳根也举起了望远镜。“定远”号舰长刘步蟾也登上了高高的船头,与丁汝昌、汉纳根并排站着,向西南方向的海面望去。
三个人都从望远镜里看清了:一队冒着滚滚煤烟的军舰正排着整齐的单纵队形,向大东海方向急驶而来。而且,从桅杆上悬挂的国旗可以看出:那是日本的太阳旗。
丁汝昌的心已吊到嗓子眼了,他十分紧张地下达了命令:“舰队升火、起锚,准备迎战!”
大东沟是一段狭窄的水域。北洋海军运输舰船窝在这里十分危险。丁汝昌命令下达后,各舰船纷纷起锚,离开大东沟,向海域中央缓缓驶去。日本舰队本该早些时候就发现北洋舰队停泊地点的。但由于北洋舰队各舰船的火烟囱浓烟滚滚,以致好大一片海面变得灰黑,根本辨不清舰船停泊的具体位置。他们甚至看不出舰队就在不远处停泊,还以为是在航行中丢下的黑烟。于是,
日本舰队全速向前追赶,等到海面清晰起来,才发现前方并没有舰队。日本舰队紧急掉头,直到上午十点二十三分,打头阵的日舰“吉野”号才发现北洋舰队。但对具体舰船数量仍没有看清。
日本舰队小心翼翼地在有浓烟的这一带海域进行侦察、搜寻。到十一点三十分后,发现这里的舰船至少十艘以上。
司令官伊东祐亭丢下望远镜,锁紧了眉头。此刻他是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终于发现了北洋海军庞大的阵容,找到了一个有可能把北洋舰队一网打尽的难得的机会。害怕的是:自己舰队尚没有把握取得胜利,一旦打响,日本海军可能要面对寡不敌众的局面。从这一点上讲,他反倒希望他所发现的舰船数量少一点为好。在望远镜里,他首先发现的是“定远”、“镇远”号战舰。他知道这两艘战舰很有些威力,炮火凶猛,是不可小视的。
但无论如何,这场规模最大的海战是不可避免的了。为了筹划、寻找决战的机会,伊东祐亭觉得自己等得太久了。尽管是一场冒险,他也绝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所有日本水兵们都张大了嘴巴。因为他们已逐渐看清了他们所面对的,至少有十八艘战舰!日本水兵的心情不免紧张起来,这是他们自组建成联合舰队以来的首次大战。此战成败得失,不仅将直接关系到日本海军的命运,也关系到整个日本的命运。
伊东祐亭并没有急于动手。正因为此战关系重大,他宁可多推迟一些时间,也要尽可能地准备充分一些。他首先下达的命令是:“开饭!”据他的推断,此战一旦打响,就一定是一场最艰苦的持久战,绝对不会速战速决。他要让他的水兵们都吃饱了肚皮再投入战斗。
北洋海军呢?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场恶战,而是蒙上了浓重阴影的民族历史和那一段不能被人忘却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