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大爆发,未来10年重点线路一览!
发布时间:2025-09-26 14:56 浏览量:11
大家最关心的地铁线路,又有了“大新闻”。
——上海未来10年轨交规划蓝图,已曝光!
据悉,就在7月2日,《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5-2035年)》已正式获批。
截图自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下面这张图,就是本次线网规划的大体结构示意图。(左为官方发布的原版示意图,右图为知名轨交博主@贵道蕉通绘制。)
左图源自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右图源自贵道蕉通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哪些区域将迎来交通升级?
这些线路如何走向,具体进展又是如何呢?
01
未来轨交框架:三环+射线+长三角连接
继内环4号线之后,上海将新增两条战略级环线——主城区环线26号线和市域组合环线,共同构建三层环线网络。
备注:以上进度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人工整理,仅供示意,具体以官方公布信息为准。
1、三大环线构筑城市骨架
最内层的核心环线还是4号线,它将继续承担城市核心区的交通疏导功能,成为嘉定、青浦、松江、奉贤等新城快线的接入点。
中间层的主城区环线是26号线。
原为规划中的中环大环线,但其线路布局较早期方案有所调整,进一步向外环靠近。
2025年3月发布的《推进本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不再提"中环环线",而是强调“主城区环线”概念。
信息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根据《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2025-2035)》显示,这条大环线将串联起大吴淞、大虹桥、大吴泾、大东方四大战略区。
示意图,仅供参考,线路走向以官方公示为准
未来将成为“上海中城”功能区的重要线路,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最长的地铁环线。
目前,26号线已纳入《美丽中城营造|上海中城地带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的重点研究对象。
最外层的市域环线则由机场联络线-曹奉线-新沪通线-宝嘉线-嘉闵线等多条线路组合,构成一个独特的“8”字形大环。
预计将虹桥枢纽、东方枢纽、宝山站、嘉定新城等郊区重要节点全部纳入其中。
其中机场联络线首通段已通车,全线通车预计2027年;嘉闵线也在建设之中,今年4月份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发布招标公告,提及嘉闵线计划通车时间是2028年12月31日;宝嘉线在2023年6月14日发布规划方案公开招标公告,启动前期研究。
此外,横跨浦东、宝山、嘉定三区的曹奉线/新沪通线成为焦点。
从最新流出的规划图来看,曹奉线/新沪通线以四团枢纽为起点,沿浦东铁路-新四平公路-大川公路等骨干道路延伸,最终在宝山站与宝嘉线贯通,形成“三位一体”的市域环线东北段。
2、新城快线拉近郊区距离
与此同时,针对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五大新城,量身定制了多条放射状快线;
确保每个新城至少拥有一条高效连接中心城的轨交通道,从根本上改变郊区新城的交通区位条件。
其中,嘉定快线、松江快线、奉贤线、示范区线有望直接接入4号线,浦南线则重点服务南汇新城,彻底改变郊区与市中心的时空距离。
嘉定快线走向示意,仅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5-2035年)中还有一条新增线路——嘉松快线。
线路大致沿嘉松路而行,南起9号线,沿嘉松公路向北途经青浦,并止于嘉定,预留了未来通往太仓方向的规划接口;
先后经过外冈、安亭、华新、赵巷、松江大学城、松江新城等板块,与9条东西向地铁或者市域线实现换乘。
3、预留长三角一体化接口
远期来看,还预留多个长三角市域线网络接口,未来将实现与苏州、嘉兴、南通等周边城市的无缝衔接。
比如说,嘉闵线将衔接苏锡常城际,嘉青松金线将通往太仓方向,22号线将通往启东方向,示范区线将衔接水乡旅游线和西塘线直连嘉善、吴江……
更多预留接口,详见下方表格!
不难看出,上海正朝着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枢纽的目标稳步迈进。
还有几条规划线路,或也将为部分板块带来“希望”。
如规划横沙支线,未来或将从22号线经长兴岛延伸至横沙岛;
而规划沿江都市快线,或将从沪崇线宝山罗泾-浏河方向引出,向北延伸至江苏太仓方向。
总而言之,轨交建设一步一步向外,从郊区新城,再到长三角,未来上海轨交网络非常庞大且值得期待。
02
理性看待规划,蓝图与现实的距离
当我们沉浸在这幅美好蓝图时,也需要保持一份理性。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纳入线网规划并不等同于纳入四期建设规划。
仅仅意味着它拿到了"参赛资格",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尚未完全结束,四期规划尚未上报国家审批。
每条候选线路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环评、报批等层层关卡,最终能否入选四期规划还是未知数。
其次,即便顺利入选,漫长的建设周期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按照正常流程,从规划到建成通车往往需要10-15年时间。
优先级较高的线路,真正通车也要到2030年后;而其他线路可能要等到2035年甚至更晚。
在这期间,线路的具体走向、站点设置甚至最终能否实施,都可能因资金、技术、人口变动等因素而调整。
对于购房者而言,这意味著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规划利好。
建议重点关注已开工或明确建设的线路,如19号线、示范区线、嘉闵线等,这些线路的确定性相对较高。
而对于尚未进入建设阶段的规划线路,则应该保持期待但不过度依赖。
写在最后:
纵观上海地铁发展史,从1993年1号线开通至今,30年间上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地铁网络。
这一次的2025-2035规划,无疑将再次刷新上限。
或许十年后再回头看,今天讨论的这些规划有的已经变成现实,有的还在建设中,也有的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调整甚至搁置。
但无论如何,上海正在向着更便捷、更联通的方向稳步前进,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那么,你最期待哪条线路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转自一房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