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记忆】郑州大事记:民国时期(1931年~1936年)

发布时间:2025-09-07 08:03  浏览量:27

1931年(民国20年)

1月13日,中共郑州市委成立,张世安为书记。国民党政府决定撤销郑州市政府,市区恢复郑县。

1月,以毛虞臣为首集资,在车站附近兴建“华阳春”综合服务大楼,设有电梯,供顾客使用,为郑州有电梯之始。

8月初,市郊山洪爆发,河水泛滥成灾。

12月,郑州大中打包厂在福寿街建立。

1932年(民国21年)

4月,《大东商报》创刊,社长李泰东,经理李静宇,总编王绍。

5月24日,郑、汴、洛邮务工人奉全国邮务总工会命令相继罢工。

1933年(民国22年)

3月,《华北日报》创刊。社长刘子经,后改为李隽峰,经理陈升初,总编辑孙荪逊,后改为沙景昌。1948年停刊。

4月,郑县平民工厂改为民生工厂。

是年,“中国国货公司”在大同路开业,为郑州当时贸易业最大一家。

1934年(民国23年)

1月16日,“豫、鄂、皖、赣4省农民银行郑州分行”开业。

4月,《大华晨报》创刊,社长黄天佑,总编辑陆铭勋。1937年停刊。

10月,郑县全县有人口329635人,面积为3648平方里,每平方里有人口90人。

10月16日,“欧亚航空公司郑州办事处”开业,主任胡栗初,办事处设在敦睦里,飞机场在南五里堡。

是年,郑县将7个区合并为4个区。即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

1935年(民国24年)

1月1日,《通俗日报》创刊,社长孟紫萍,总编辑高天。1946年复刊,1948年停刊。

1月24日,郑州市区进行土地丈量,面积为105平方里,住户18532户,至4月10日结束。

7月,郑县大雨,受灾121个村庄,面积达400平方里。

12月13日,郑州各校师生在陇海体育场集会,声援北京“12·9”爱国运动,会后举行盛大游行示威。

是年,为纪念第一任主教怀履光在长春路建成一座基督教堂,命名为履光堂。

1936年(民国25年)

7月,中共郑州工委成立。

9月,胡公景翼祠在西太康路落成。

是年,郑州车站修建天桥,联通陇海铁路和平汉铁路。

资料来源:《郑州市二七区志》1994年12月

资料整理:黄翔,文旅美食探寻者,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