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偷袭石家庄,意图摧毁我军中枢,甚至打算南下收编郑州守军

发布时间:2025-08-17 08:30  浏览量:3

1949年9月12日,决定东北战场最后命运的辽沈战役打响,国共两军数十万人马首先在锦州地区展开激战。这里是东北的“南大门”,一旦拿下,将对东北境内的55万国民党军精锐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归属将再无悬念。为了确保东北不失,蒋介石亲自飞往北平,督促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立即出兵,增援锦州一线。

华北敌军抽兵袭击西柏坡

傅作义不愿把兵力损失在毫不相关的东北战场,遂提出“围魏救赵、攻其所必救”之计,建议趁着中共方面注意力集中在锦州之机,集中兵力南下攻打石家庄,摧毁设在附近的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指挥中枢。届时,即使不能抓捕到中共首脑人物,也可以极大振奋国统区人心士气,对东北战场也是极大支援。

说干就干,傅作义当即抽调麾下第94军、暂编第32师、新编骑兵第4师、骑兵第12旅等部,于10月26日在保定集结,然后立即南下,直插解放区纵深,一举拿下冀中重镇石家庄,破坏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并分兵扫荡西柏坡。

华北我军都有些鞭长莫及

傅作义之所以敢谋划如此大的一盘棋,自然是因为他对当前的战场形势比较了解,尽管东北战场已经风雨飘摇,但在华北地区,他依然掌握着优势。华北野战军虽然有3个兵团近30万大军,但其第1兵团10万人目前正在徐向前指挥下围攻太原,而且战斗正酣,根本撤不下来;第3兵团在杨成武指挥下已西进绥远,试图抄傅的老窝,但其后路的集宁已被攻占,一时间难以撤回。

目前距离最近的就是正在平绥铁路东段的第2兵团,但他们即使行军神速,赶回石家庄时也已是强弩之末,届时驻平津的部队也将追击而至,与偷袭部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根本不足为虑。而一旦这个第2兵团慢上一步,自己就有可能抢先拿下石家庄、西柏坡,建立不世之功。

暗中打算南下河南,收编郑州驻军

实际上,后来的事实证明第2兵团也确实被累得够呛。兵团骨干、华北野战军头号主力第3纵队,从26日起奉命南下增援,先是两天两夜急行军270余里翻过紫荆关,又跑了240余里赶至望都,最终于31日凌晨赶到指定位置,但纵队上下都已疲惫不堪。

因此,傅作义对拿下石家庄颇有把握。甚至更乐观一点考虑,拿下了石家庄,南面的邯郸等地并无多少解放军部队,可以乘虚南下,打通平汉铁路,直抵黄河北岸,与仍在坚守的新乡、安阳守军合兵一处,并与南岸的铁路枢纽郑州第12绥靖区部队呼应,将豫北、豫中地区也纳入自己麾下。即便将来退回来,也可以将三地驻军收归己用,那可是近5万部队,可以再组建至少2个军。

战场形势突变,如意算盘落空

不过,这是傅作义在10月21日左右决策时想象的最好结果,很快,他的这一憧憬就被击碎,10月22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突然隐蔽北上,一举解放郑州,陈兵黄河南岸。如果他们沿平汉铁路北上,仅靠安阳、新乡驻扎的40军,根本无法阻挡。届时,就不是他夹击华北野战军,而是华北、中原两大野战军对他实施钳形攻势。

10月28日,辽沈战场最后一个重兵集团——廖耀湘第9兵团在辽西走廊覆灭,偌大东北仅剩沈阳空城。东北野战军入关通道已经畅通,随时可能大举南下。31日,傅作义下令偷袭部队紧急收缩,回援空虚的平津地区,这场“偷袭”闹剧最终惨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