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洋携新著《先生,高二适》亮相南京分享会,二十余载研究回溯巨匠风骨
发布时间:2025-09-06 18:57 浏览量:23
二十余载潜心钻研,一部著作再现“先生”身影。9月5日,“曹洋新著《先生,高二适》分享座谈会”在南京举行,南京书画院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曹洋携新著《先生,高二适》带领大家叩响通往巨匠高二适先生精神世界的大门。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高云,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省人民政府参事、中书协理事、省书协副主席刘灿铭,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王林军,南京市文旅局二级巡视员王冬青,南京市文旅局副局长程峻,南京市文旅局一级调研员、南京书画院书记蒋艾佳等嘉宾,高二适女儿高可可、弟子庄希祖,以及来自江苏书协、江苏书法院的书法家代表,文化界、出版界、高校、学者等各界人士到场参与并围绕该书开启了一场关于高二适先生的追寻之路。
《先生,高二适》一书从多角度对高二适先生的生平、交游、诗学、文史、书学及“兰亭论辩”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度剖析,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深入挖掘了高二适作为知识分子典型的文化担当与精神风貌,全面构建了其人生价值体系、诗学体系、国学体系与书学体系。该书为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于2025年先后入选“凤凰好书榜”、《书法》杂志“全国书法好书榜”。
高云在致辞时首先向大家展示了由中国美术馆原馆长吴为山提供的早年林散之写赠高二适的18首诗书法作品,还饱含深情地读出著名书法家沈鹏在看到林老这些诗歌后写下的感触。高云感叹道:“这篇文字,这段故事,道出了学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文人之间的相亲相敬。大艺术家之所以大,就在于有大情怀、大格局、大修养。我想,这就是曹洋先生坚持20多年研究高二适先生的价值所在。”他表示,高二适先生作为“金陵四老”之一,在书法艺术和学术研究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贡献,“学养与书法并重”“具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学术风骨”“书法风格具有独特性”是其最突出的三个特点,而曹洋先生研究撰写高二适先生,正是在发现、研究、推崇高老这些可贵的特质,从而理解人文学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以期从书法本体创新性构建书法美学体系,这本著作可以说是江苏近年来书画研究成果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一个高度。
“从曹洋先生的学术视角,我们得以窥见一位立体的高二适的‘书法人生’;从书法史的宏观视角,我们需重新确认高二适先生的历史地位与杰出贡献;从当代的现实视角,我们更应发掘高二适先生的永恒价值与时代意义。”刘灿铭从三个维度谈到了他读这本书后的感受。在他看来,高二适是“文化自信”的典范、是“人书合一”的楷模和“独立精神”的灯塔。《先生,高二适》,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回顾,也是对江苏乃至中国书法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面观照历史、审视当下的镜子。
王林军从结构与内涵上简要分析了该书的特点,他表示:“《先生,高二适》独具特色的倒装结构体现出作者对高老由衷的敬佩之情,全书做到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曹洋先生这份‘二十年磨一剑’的坚守,让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依,每一段叙述都饱含温度,也让我们得以透过文字,真正走近这位兼具国学大师与书法大家双重身份的文化大家。该书形质俱佳,入选了今年1—2月的凤凰好书,是一本非常适合品读的好书。”
高二适先生作为20世纪学者型书家的代表,其家国情怀、人文风骨、学术精神与艺术追求,在当代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愈发彰显出时代价值。据介绍,书中首次详细披露了高二适与郭沫若的“兰亭论辩”及其与章士钊、亚明、林散之等文人的交往历程,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为理解20世纪中国学者的文化风骨提供了重要视角,一经出版便得到广泛关注,本次分享会也获得多方祝贺。
“20多年来曹洋一直专注于书法研究、创作和教学,尤其在高二适先生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新著《先生,高二适》的出版,对弘扬高二适精神,推动近现代书家个案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希望曹洋以此为起点,作更深更广的研究。”吴为山特意发来祝词。
高二适弟子、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评价曹洋的研究“视野开阔、角度新颖、语言充满张力,善于思考,不拾人牙慧”。
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李啸表示:“《先生,高二适》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位‘先生’,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当下的文艺界最缺少一位像高二适这样的‘先生’,也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曹洋的写作过程正是一个‘受益’‘受教’的过程。”他建议将《先生,高二适》改编成一部戏剧或电视剧,让更多的人了解高二适,让艺术界更多的人认识这位先生,找回自己应该追求或应该拥有的东西,这或许对当下的艺术界更有意义。
高二适女儿高可可特意赶来参加分享会,她在现场说:“这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父亲,将父亲一生的经历及学术成就都体现出来了,值得我们好好去读一读。希望大家能从中读出高老的勤奋、坚守、气节、才智及家国情怀。”
“有些文明密码需要慢火慢炖,有些文化基因值得用生命守护。”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管云林表示,这部以心血凝成的著作,既是对高二适笔墨精神的礼赞,更是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嗣续。它不仅重塑了高二适的历史形象,更在思维方式层面为传统文化研究开辟了新路径——唯有将个体融入华夏文化体系,将文化体验注入公器精神,方能让故纸堆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在当代文化土壤中萌芽生长。
分享会现场,曹洋分别向南京大学图书馆、南师大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南大东方建筑研究所捐赠该书。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黄贤金,南师大图书馆副馆长孙爱梅,金陵图书馆副馆长潘洁,南大东方建筑研究所副所长戚红年接受曹洋著作捐赠。随后黄正明、谢少承、常汉平、纪松、董水荣、郑长安、陈克年等书法家代表,温潘亚、周海歌、费振钟、胡正良等出版界、高校文化学者三十余人共同参与了分享。
活动接近尾声时,曹洋拿着用行书书写的答谢词走上台发言,他对书法的感情都浓缩在这张一平尺大小的宣纸上。谈及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经历,他数度哽咽。他的动容与动情,来源于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艰辛,也暗含着他对亲人、恩师、朋友等那些一直在身边帮助支持他的人们的感激。他说:“面前的这本著作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创作,也是你们共同参与完成的杰作。”曹洋二十多年潜心研究高二适,其前期专著《高二适研究》获江苏省社科奖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读书》《中国书法》等核心期刊,并获中国书协全国书学讨论会提名奖。
分享会现场,众多专家认为《先生,高二适》的出版,不仅是对高二适先生学术与艺术成就的系统总结,更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文化风骨的深刻回溯,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与艺术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曹洋著作《先生,高二适》
■学者评书
20多年来曹洋一直专注于书法研究、创作和教学,尤其在高二适先生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新著《先生,高二适》的出版,对弘扬高二适精神,推动近现代书家个案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原馆长吴为山
曹洋此著抓住高先生最大的特征“真”来组织材料,曹洋根据大量文献材料演绎了高先生人前人后说真话,诗里诗外道真情,书里书外求真知,笔来笔去展真性。看完此书,我们就会说,这就是高二适,真先生。
——高二适弟子、著名书画鉴定家、书画家萧平
此著论述周延,探讨深入,情赡辞鬯,资料翔实,读之受益甚多,且有亲切之感。将二适先生研究得这么深透,近现代文坛研究添一佳著矣。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导罗时进
曹洋通过对高二适的研究,使高二适加入到这个“发现者”行列,在“民国学者”群体中增添一个有特殊风范的文化形象,并由此丰富现代学术谱系。
此著让我们看到高二适先生以诗为生活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一生倾尽全力将生活诗意化,以此激励生命和生存的力量。
——著名作家、学者费振钟
■作者介绍
曹 洋
本名曹正羊。南京书画院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一级美术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访问学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紫金文化英才,江苏省艺术资金资助项目评委,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画院委员,首任高二适研究院院长。
书法作品获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兰亭奖佳作奖、行草书展最高奖及入展全国展,全国草书展、隶书展、扇面展、册页展、小品展、精品展等各类赛事18次。202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灯火诗书——曹洋书法作品展”,被列为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入选中国美术馆典藏特展。在南京雨花美术馆、南京十竹斋画院举办书法个展。
著有:《高二适研究》《先生,高二适》《天下一高——高二适的书法人生》《高二适书法的格调》《灯火诗书——曹洋书法作品集》《曹洋书法作品选》。其中,《高二适研究》获江苏省社科奖一等奖。
独立完成“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独立完成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各一项,独立完成南京大学人文基金资助项目一项,独立完成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一项。
《中国书法史》手稿局部
《山静 官清 联》
《不二法门》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陋室铭》
通讯员 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