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刚离开北京,第二天在海参崴办了件大事,事关未来俄罗斯国运

发布时间:2025-09-04 17:32  浏览量:29

就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结束在访华密集行程后不久,普京乘坐的专机却没有返回首都莫斯科,反而在俄罗斯远东重镇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机场降落,根据俄罗斯RT电视台报道称,包括中方在内的多国代表团将在9月3日至9月6日于海参崴参加俄方举办的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

普京已经抵达海参崴

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推动一件事关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大事顺利落地,这就是向东大全面开放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地区经济开发行动,其中中俄将在在未来6个月内签署有关东大在俄罗斯远东建立“国际超前发展区”的重要“政府间协议”,这也将意味着俄罗斯将首次高调同意东大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这一举措实际上也标志着俄罗斯对华关系总体格局的重大转变。

分析人士指出,在历史上不同阶段,俄罗斯对于中方参与开展俄远东地区开发的态度一直十分保守。尽管普京在其第3个总统任期内,首次对外公开表态要加快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开发力度,意图通过俄远东地区与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继而推动所谓远东地区的“超前”发展,提升自身在东亚地缘博弈以及亚太地区的核心影响力,确保战略存在,但是在俄罗斯长期以来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框架桎梏下,俄对其他国家深入远东腹地进行正常经济活动仍然存在着防备心态。

普京关心远东经济开发

与此同时,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当局在2013年至2022年这10年,就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释放出大量积极信号,一方面,俄罗斯联邦政府对外承诺邀请包括东大在内的多国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由普京首次对外提出建立“远东超前发展示范区”这一概念。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远东超前发展示范区”完全是处于国家安全的战略布局考量,而非真的要打造与东大东北地区“互联互通”的新经济增长点。换句话说,俄罗斯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没有将“远东超前发展示范区”视为一个促进中俄经济合作的长远经济活动,而是普京当局出于俄联邦巩固对远东地区的“绝对控制”的短期安全战略动作。

俄罗斯总统普京

这一初衷上的巨大落差,最终导致尽管俄联邦在2022年之前就在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马加丹州、萨哈林州、布里亚特共和国、萨哈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外贝加尔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和勘察加边疆区等11个地方行政区建立了多达22个所谓的“超前发展区”(其中远东联邦区的11个联邦主体均建立了“超前发展区”),但是这些发展区并未给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带来飞跃式发展,反而“雷声大雨点小”,最终都“虎头蛇尾”,甚至处于不了了之的尴尬状态。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虽然对外摆出一副大力招商引资的架势,极力拉拢日本、韩国、欧盟国家在俄远东地区的所谓“超前发展区”和资源开发项目上进行投资,但是俄方在事关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开发中存在3个问题:

俄罗斯开始正式远东地区经济开发

1、受到俄罗斯政治结构的严重影响,俄联邦地方政府的权限十分有限,无法发挥出上述经济开发区的地方产业和资源禀赋的巨大优势。

2、上面已经讲过,俄方一开始要筹划和推进远东地区经济走向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并且尽全力设置大量所谓“超前发展区”的核心意图是稳固远东地区来确立自身的“亚太大国”地位,实质是战略性的动作,缺乏在经济发展领域和招商引资领域的长期政策承诺。

3、在远东地区开发问题上对东大一直保持警惕,这阻碍了双方就深化合作进行深入沟通,特别是俄方“舍近求远”的一套行事逻辑,错过了合作发展的关键机遇。

不过,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俄与美西方关系遭遇重创,美西方对俄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经济制裁和金融封锁,特别是在远东地区开发问题上跃跃欲试的日韩等国纷纷加入美西方制裁阵营,普京当局这才发现只有东大才是促进俄罗斯远东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也只有东大可以在远东“超前发展区”问题上提供俄罗斯巨大资金、技术、供应链、产业链和人才支持。

东方经济论坛现场

事已至此,普京开始重新审视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开发的一系列政策,首先是从俄国内法律层面上给东大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所谓“国际超前发展区”提供支撑,今年7月底,普京代表俄联邦当局签署了有关“中俄国际超前发展区”的一揽子法律基础文件,意味着东大开始在俄罗斯境内开展大规模企业园区建设,俄方甚至还承诺给予东大企业和企业联合体提供极为优惠的特殊合作机制。

此外,俄方还在大乌苏里岛以及附近水域(黑瞎子岛)“中俄联合超前开发区”问题上向东大“全面”开放合作,根据俄方承诺,东大在该岛有优先开发权,双方已经就建立大型工业区和出入境口岸、大型内河航运港口达成初步协议。

最关键的是,俄罗斯向东大企业承诺,将在未来20年内给东大进驻企业的特殊优惠,鼓励东大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设大型经济开发区和其他经济产业园区,俄方将全力配合相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