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派出核潜艇,没料到普京动作更大,梅德韦杰夫说了5个字
发布时间:2025-08-05 13:50 浏览量:1
特朗普刚派出核潜艇逼近俄罗斯,没料到普京动作更大,直接宣布不再受《中导条约》约束,对此,梅德韦杰夫说出5个字。那么,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俄罗斯还会用什么招应对特朗普政府?俄美此番较量,又会把全球安全推向何处?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他已下令两艘核潜艇前往“必要区域”执行战备值班任务,五角大楼对此保持缄默,只确认部署行动已经完成。当地时间8月3日,路透社又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这两艘潜艇确实已接近堪察加半岛和太平洋热点海域,却未透露具体航线或型号,令外界猜测连连。
在此背景下,当地时间4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声明,正式宣布不再受《中导条约》约束,理由是美方及其盟友已在欧洲和亚太大规模部署中短程陆基导弹。当晚,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上用五个字回应:“好戏在后头”。这简短的反击,既是对美国核潜艇动作的警告,也昭示着美俄新一轮战略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从美国角度看,特朗普下令核潜艇逼近俄罗斯,实际上是在重塑其“核威慑主张”。要知道,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为强大的水下作战力量,美军现役任何一款核潜艇都具备全球覆盖的能力,可在数分钟内对战略目标发起打击,而且潜艇的隐蔽机动性,恰好能弥补陆基中导退出后的威慑空缺。特朗普此举就是要给俄罗斯施加战略压力,便于美国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筹码,同时还能向北约盟友展示美国继续承担“核保护伞”责任的决心。
但问题就在于俄罗斯不可能退让。自美国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演习中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以来,莫斯科就多次发出警告,但始终难以遏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中短程陆基导弹部署。此次,俄罗斯外交部发出明确声明,俄方不再维持《中导条约》,这既是对美国长期违背军控精神的批判,也为俄方恢复伊斯坎德尔、锆石等陆基中导部署打开了法律通道,为下一步在白俄罗斯和加里宁格勒增设新导弹阵地奠定了政策基础。
而梅德韦杰夫一句“好戏在后头”,更是隐含三层深意,第一是提醒美国,水下核潜艇并非唯一的威慑载体,俄方也有足够的反制力量。第二是向国内外释放信号,俄罗斯将采取“对等乃至超越”的回应。第三是侧面宣告一场关于中短程导弹和海基力量的新军备竞赛即将进入白热化。作为普京曾最倚重的鹰派人物,梅德韦杰夫本人与特朗普隔空“交锋”由来已久,他的每一次表态或多或少,都预示着俄外交和安全策略的转向。
有分析认为,如果把这次对抗看作“第一回合”,那么未来可能的“第二回合”,俄方或将首先在白俄罗斯和加里宁格勒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形成对欧洲腹地的威慑。同时,俄罗斯海军的战略潜艇和“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也可能提前进入战备部署阶段,以实现多域打击、立体威慑的新格局。西方媒体推算,这些举措将在数月内逐步兑现,届时将迫使北约进一步加大东翼防御开支,欧洲可能会被撕裂成更明显的“强硬派”与“温和派”两阵营。
当然,特朗普政府也不会坐以待毙。除了核潜艇外,美军已在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强化轮换驻军,并加快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陆基反导阵地建设,以确保对俄反制能力。同时,华盛顿正与伦敦、柏林商谈将更多联合演习纳入常态化,以强化跨大西洋威慑一体化。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内,双方在军演规模、前沿部署密度与多域战略合作上将不断较量。
总的来说,这场突然升级的较量,不仅考验美俄的战略定力,更让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旧有军控框架的有效性,当冷战遗留的军控条约逐一被撕毁,世界便进入一个多极核威慑与导弹竞赛并存的新阶段。美国试图用核潜艇加反导的组合重塑自身优势,俄罗斯则凭借高超音速导弹谋求战略平衡,二者此消彼长,不仅将波及欧洲安全,也会对跨太平洋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