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老兵口述:我师掩护二百师撤退后,加紧构筑工事与日军决战
发布时间:2025-08-31 13:48 浏览量:30
三根指挥棒
日军攻占仰光后,因要稳定这个战略要地,三月十日不待大部队集结,就向英军追击。三月十五日第十五集团军根据南方军的指令确定了以曼德勒为中心,五月底前占领全缅甸的作战方案。日军兵分三路向北推进:中路为主攻,以十八、五十五师团进攻曼德勒;西路以三十三师团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包抄曼德勒;东路以五十六师团斜插腊戍切断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归路。
中英联军获悉日军北犯的动态后,迅速确定了防御方案:以第六军(我军左翼)进驻缅泰边境的景东,分布在黑河一带,堵住由泰国进入缅甸的日军东路;英军第一军团以仁安羌为重点防御区,并在普罗美前沿狙击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东岸来犯的日军西路;第五军以同古为防御重点区向前推进,迎击由倍古沿仰光至曼德勒来犯的日军中路。
当日军中路气势汹汹地向被它击败、已丧失斗志的英军穷追猛击时,半路上被埋伏在尤皮河的二百师于三月十一日击溃,三月十五日又被我师在叶达西遭遇战中击败,锐气顿挫。此后,敌我双方都在调动兵力部署攻进退守。
三月二十日,日军中路第五十五师骑兵向前搜索,被固守在鄂克春阵地的二百师击败日军随即调来主力向鄂克春猛扑,激战至二十二日,双方相持不下,日军则陆续增援炮兵、坦克固守在鄂克春方面。二百师之一部因敌众我寡,遂撤至同古集结兵力坚守。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攻下鄂克春后,以闪击英军的攻势前后几次向同古各据点扑来,但都被二百师击退。三月二十五日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在仰光登陆,二十八日赶到了同古增援五十五师,以步、炮、空、坦克协同配合进攻,还向二百师阵地施放国际上曾一度禁止使用的毒瓦斯,二百师虽然伤亡惨重,但士气不减。日军几次冲上来的步、骑兵,都被二百师"守必固"的顽强战斗力击退了。中路日军比东西两路不仅兵力多一倍,还使用了毒气,但是终究一再为我军击退。侦悉英军在缅空军和重型坦克未曾参战的弱点,日军出动了第五飞行师大批空军,对二百师阵地轮番轰炸,连同古城中的建筑物也变成了瓦无完片的废墟。二百师在鄂克春、同古连续激战至三月三十日补给中断,上自师长戴安澜下至普通士卒,抱定誓死为国争光和维护昆仑关大捷声誉的信念,一致振臂宣誓与同古共存亡。日军攻坚部队最终打开了缺口,如潮水般向同古城中扑来。坚守城中的二百师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利用残垣断壁作掩护,指挥部下与日军展开了巷战。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是由二百师原师长晋升的。他一直把二百师当做全军最精锐的主力,所以昆仑关战役使其为先遣,入缅作战同样命其为先遣。杜聿明认为二百师全体官兵有不成功便成仁的黄埔精神,值得钦佩,但又认为以不足的兵力死拼是得不偿失的举动,因而应该保存实力,待机歼敌。于是,他立即命令受日军牵制的二十二师驰援,并命令二百师撤出同古。我师当时在同古以北地区受敌牵制,接到驰援二百师的命令,即命六十五团对牵制之敌发起迅速的猛攻,顺利地进占了南阳车站一带,同时我师副师长黄翔率部,利用森林掩蔽,迂回到了同古敌后附近,迫使日军大部队不敢向同古合围。此时二百师守城部队与敌战斗激烈,部分进入拉锯战,幸好我师及时赶到解围,但依然受创甚重。
我师掩护二百师撤退后,转移至斯瓦河北岸加紧构筑工事,并且埋雷阻敌,等待后继部队的九十六师集结,再与日军决战。
此后,因受中缅交界畹町河交通运输影响,作为全军总预备队的九十六师,还没集结靠拢,同时英军又毫无抵抗能力节节败退。因而我师构筑的工事都是临时性的。二百师接手的英军工事也很简陋,使我军在日军快速闪击战术的攻势下显得非常被动。日军在仰光登陆后,获得了海空军基地,进攻同古增援兵力既近又快,而我军则既远又缓。此战虽败,但是即使日军方面也承认这是他们自南洋作战以来第一次遇到劲敌。
(以后有如下不甚可靠的传说。敌以炮兵掩护轰开同古数个缺口,继以步兵攻入城中。因短兵相接,双方停止炮战,敌虽占空军优势也未敢空袭。我师增援及时赶到掩护撤退后,敌因在尤皮河吃过大亏,不敢贸然追击,隔一天才进入同古空城。日军在打扫战场时,一高级军官看到巷战的一角:日军在半人高的墙边有尸首二十余具,中军在尺来高的墙边尸首只有十余具,双方接战距离不到五十公尺。日军墙高尸多,该军官惊叹说,支那的顽强胜过武士道精神,后将中军这十余具尸首另外埋葬,并在同古立个支那英雄碑)
四月一日,日本第十五集团军因为主攻中路不顺利,于是将原作战方案改为以东西两路为主攻:西路以三十三师团急攻英军第一军团;东路以十八师团向腊成追袭,切断第五军归路,将第五军合围于平曼线歼灭之。同日,日军西路三十三师团向英军出击,英军退出普罗美。英军不战即退,震动了全线。五日,日军三十三师团又攻占了察叶特模和克遥克柏蕾,英军第一军团虽然节节抵抗,但节节败退。六日,日军三十三师团以快速闪击战术追进亚蓝缪,七日攻下了亚蓝缪。八日,日军第十八师团由马来亚赶来在仰光登陆,随即迅速北上。九日,日军三十三师团直取英军重点防御地仁安羌。同日,日军东路第十八师团侦悉中国第六军防地兵力分散,会同从同古协调的五十六师团并纠合泰国仆从军,快速进攻并且占领了毛奇。
中路日军五十五师团与我师在斯瓦河,从四月一日一直激战到十四日。此间,日军继续集结兵力,以优势空军、炮兵、战车掩护步、骑兵强渡斯瓦河,发动多次进攻,但都被我军击退了。我师的伏击战、手榴弹回掷法和构筑的梯形阵地,在击退敌军进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军每推进一步,就要付出尸骸满地的代价。我师除在既设阵地上不时调整兵力或虚或实外,又采取昼援夜袭、避实侧击的战术,迷惑敌人使其难辨我师主力,因此我师伤亡不大,士气高涨。
我师利用斯瓦河的有利地形除阻敌北进外,同时奋死堵击,等待九十六师的集结,准备在平满纳布置会战,将当面之敌五十五师团击溃或全歼,然后会同右翼英军收复仰光。
日军五十五师团每攻不利,便从东路调来第十八师团的两个联队,重新调整组织有力攻势。四月十五日,日军向我师两面夹攻,我师与敌两个师团奋死激战了两昼夜。九十六师援兵赶到,压迫敌人退出既占阵地,我师业已完成集结任务,乘机于第二天四月十七日拂晓向平满纳转移。日军从我左侧追击时,被九十六师的伏击战击败。我师即在平满纳赶紧构筑会战工事。(部分参自《滇西抗战大事辑》)
自参观寺庙二十多天来,为了避免敌军空袭造成我方不必要的牺牲,师部非直接投入战斗的单位,不论是斯瓦河激战、调整阵地,还是转移部队,都在夜晚。今天为防范敌机侦察,我们借着东一株西一株的大树作掩蔽,就把这里当作是暂时的宿营地了。
我满以为上有大树遮蔽,下有青草平铺,可以睡个舒服痛快,扫除连日转移阵地的疲劳。可是恬静的夜晚并不恬静,各兵种和坦克、装甲车络绎不绝地南下北上换防。频繁嘈杂的引擎声,吵得我怎么也睡不成,看来会有一场大战在平满纳展开。
大清早,骆正川在大树下找到我和朱斌,把我俩带到一栋三间的土屋里,指着地上已经杀死了的一只鸡:"大家分工,朱斌去有流水的地方提水,小沈去找罗楚书、李振华、李又延、曾涛。咱们今天弄只鸡吃。"
我向这屋子里面扫视一眼,虽然很多东西在疏散时被带走了,笨重的炊具器皿却还原地未动。室内并不十分零乱,我就问骆正川这只死鸡是哪里弄来的。
他一反往日那斯文的常态,大声地吼道:"你别管,只认有吃就是。"
我知道不是买的,就说:"擅取民物不违犯纪律?"
这下可激怒了他,红着脖子说:"他妈的,他们暗杀了我们的弟兄,我们到现在还没捞着个底,弄只鸡吃吃,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没要他的命还是好的。"
"你不能说缅甸的老百姓,个个都是缅奸,你这岂不是良莠不分么?"骆正川见我一顶再顶,就干脆地说:"缅甸沦为殖民地近六十年了,对英国佬是恨透了。我们偏偏是为了保卫腊成的物资,又是同盟军,义不容辞来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日本人大肆宣传大东亚共荣圈,所以老缅认为我们是为虎作伥。从弟兄们几次被刺的情况来看,不是短期内能做好宣传工作的。上面虽无命令,但从传话我们也能理解到'他既不仁,我就不义'的意思。本来'我们是民众的军队,民众是我们的父老',在今天国外的处境,这两句话根本就不适用,同时老缅也不是我们的父老。现在是这微不足道的一只鸡,今后可能会比这要大到若干若干倍,不要把这小小的问题看得这么严重。"
这时朱斌提了一桶水进来,我指着盛了水的器皿说:"这里不是有水吗,·岂不是舍近求远?"
朱斌和骆正川相互一笑,我才领悟他们的警惕性,便拔腿去找罗楚书他们了。等我最后找到李国良进屋时,所有的人都到齐了。
骆正川放大声音叫喊:"大家来吃芥(鸡,粤语方言)粥。"
我应声一看,人都傻了。说:"你怎么把米和鸡一起煮成了稀饭,这是个什么吃法?"
骆正川自以为是地说:"这是我们广东的风味。"
"一只鸡八个人吃当然少了,故意想个这样的办法尝点鸡味。这个芥粥的名称,还不是你捏造的?"
骆正川一本正经地说:"的确是叫芥粥,还有一种蛇粥,我们掩蔽时,经常看到那缩来缩去的四脚蛇(即蜥蜴)把它和米煮成粥,味道还要好些。"
我听他说得很认真,摇头不止地说:"算了算了,这种吃法,已经够了,再搞什么蛇粥,我可不去跑腿了。"
大家吃完了鸡粥,准备要走。
"我还有话向大家说。"罗楚书清了清嗓子说:"我们政治部是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在贵州卢山整训时成立的,那时师部只派一个少校参谋来筹备,随后在全师文书中从考试遴选小沈担任录事,以后由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不断分配补充,才填满了编制,可是一直没有一个主任。现在师部派参谋长李涛来兼任。因为正在打仗的时候,没时间开欢迎会,传达给大家知道就行了。参谋长的到来,可指导我们究缅奸的动态和对策,但对策的基础是民众。本来军民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分内之事,这不是在国内,我们根本没有民众基础,仓促中要想奠定基础是非常棘手的,同时进入缅甸就作战,流动性又大,也没时间去做这方面的工作,这就使我军处在了被动不利的地步。同古是平曼线要塞,乃兵家必争之地。同古失陷,非但惊动了友军,就连国人对我们在外邦作战都感到不无遗憾。委员长因为同古失守,于四月五日到了梅苗视察战况,并对缅甸战局作了部署。"
大家听得非常激动。最高军事领导亲临缅甸指战,使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我们交头接耳细语不停。罗楚书力众语之后,继续说道:"四月三日成立了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罗卓英上将担任司令长官,并率领六十六军至缅甸,布防在乔克巴当、曼德勒、腊成一带,坐镇曼德勒督战,军长杜聿明是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长官部是在同古失陷后才成立的,这就令人不无忧虑:二百师入缅与长官部成立的时间相距一月有余,不在入缅之前而在同古失陷之后成立,这与日军绸缪侵缅相比,实有相形见绌之感。
"我们受命入缅与英军并肩作战之前,第六军早于去年十二月底从车里、佛海进入缅甸景东、猛勇、猛南一带接替英军防务。在英属殖民地的领土上,他是主,我是客,孤军一支无疑属中英联军前任司令胡敦的指挥。现在六十六军入缅,听说又要属亚历山大指挥。这不但与远征军的名义和建制有矛盾,同时与长官部在指挥系统上也有冲突。入缅三个军,两个属英军指挥,我们第五军属史迪威指挥,长官部岂不是个空衔。
"从整个联军的现状来看,现任联军的司令亚历山大将自己的部队撤至曼德勒设防,以我们为正面的主力,表面上看来是尊重我们,实际上却不然。史迪威是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在重庆并没掌握兵权,跑到缅甸来,就真正关心缅甸的存亡吗?缅甸不是他们的属地,外援物资也不是他美国的,无非是想掌握一支富有朝气,取得过昆仑关大捷的中国机械化部队。若能缅甸发扬同样的战绩,对他们美国人欢喜耍什么精神支柱是个莫大的自豪。罗卓英虽有儒将之称,但夹在英、美之间,只要本着不犯与盟军'不合作'的原则,就会唯英、美之命是听,成了个象征性的长官,等于傀儡。历史上只有傀儡皇帝,从无傀儡元帅,那我们不是来缅甸扬威,而是来领略洋威。正因为这三根指挥棒,各怀己见,是否同仇敌忾地共商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和运筹帷幄的良策,就得打个问号了。
"战场上既要知己,又知彼,这样才能百战不殆。在'知己'上,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是士气;是否了解各路友军也有我们'攻必克,守必固'顽强的战斗力;我们原来对英军抱有很大的期望才与之并肩作战,不料他们竟在普罗美不战自退,以致连陷数地,可见其士气之低落。'知彼'呢,敌之部署和动态,要了如指掌,才能自保而全胜;运用间谍窃获情报,我们在缅甸的土地上,非但不谙地形,反遭缅奸为敌作伥,这就谈不上先知敌情而后制敌,而敌却先我一筹。这百战不殆,就不言可喻了。
"我军虽失同古,禀守斯瓦,但其意并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我师在援军未到之前,派军队力阻中路敌军重兵进攻,经过半个月日夜不时更换阵地,避实就虚,侧击敌人,旨在保存实力,再谋胜敌。现在九十六师和我们在平满纳一带准备会战,拟将正面之敌主力五十五师团击破,乘胜追击直取仰光,既可分兵截击右翼敌军之后,又可挽英军目前的危机。大家要做好准备,胜则不待敌军有喘息的余地,若败也是不可想象的。"
罗楚书到底是干这一行的,挥动着手像讲演似的说完后,又补充了一句:"就我所传达的和个人的见解,大家参考一下吧。"
【朱锡纯,汉族,1924年9月28日生,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人。14岁参加第九战区抗日流动宣传队。1939年年仅16岁的朱锡纯参军走上抗日救国之路,第5军新22师政治部少尉干事。所在部队随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1942年3月,朱锡纯随军进入缅甸,在中缅印三国交界的野人山与日军作战,在转战3个多月中负伤,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人生。1942年8月随部队辗转抵达印度,在盟军集训基地兰木伽住院继续治伤。1943年4月回国,脱离新二十二师,进入贵阳市第十八汽车三级修理厂任职。1962年,回湖南当了一名普通农民。1976年至1985年,先后调至平江县安定区、三市镇农机修理厂工作。是幸存老兵中少数获颁“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