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指免植皮 | 案例33《张不开、拿不了大东西的手,“打怪”成功》
发布时间:2025-08-06 16:17 浏览量:3
这个小宝宝是波兰综合征,右手不仅手指短,还连在一起(短指并指),同时胸肌发育也不好。这份“不一样”,是妈妈在剖腹产后的第二天发现的。发现孩子的手这样,妈妈的心一下子就揪紧了,立刻踏上了四处求医的路。
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我们采用人工真皮诱导免植皮技术,一次手术分开了孩子的并指。如今,小孩右手恢复得很好,妈妈说:“孩子目前的状态我很满意,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妈妈的选择:为了孩子少受罪,锁定“免植皮”
孩子妈妈带着宝宝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有医生表示未曾见过,也有建议1岁后再行分指手术,并需从孩子自身取皮植皮。妈妈非常焦虑:一方面,她观察到孩子双手差距随着成长日益明显,担心手术越晚进行,差距会越大,希望能尽早干预;另一方面,她心疼孩子,“宁愿从自己身上取皮,也不想让孩子多受罪”。
找到我们以后,妈妈说了自己的担心和顾虑。仔细检查完宝宝的小手,我们和妈妈重点讨论了两件事:
1.能否一次完成并指分离
考虑到家长的时间负担以及多次手术延长康复周期,我们确认了“一次分指”方案的可行性。
2.创面覆盖方案的选择
并指分离后必然产生创面,创面覆盖有几个选择:一个是直接缝合,一个是取皮植皮,一个是人工真皮覆盖。直接缝合可能性不大。在自体植皮和人工真皮之间,妈妈毫不犹豫选择了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不仅能避免从孩子身上取皮带来的额外创伤和疤痕,术后并发症风险也相对较低。
商量后,我们决定在宝宝6个月大时做这个手术。
妈妈的守护:“只要孩子好,常住武汉都没问题”
手术按计划进行,我们成功地一次分离了孩子右手的3个指蹼,并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手术的顺利完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术后最大的挑战是换药。人工真皮覆盖下的创面愈合需要时间,需要专业、规律的换药护理。
我们建议家长术后最好留在武汉,方便定期换药。妈妈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只要孩子好,常住武汉都没问题!”
出院后,她们就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每隔几天就带孩子来医院换药,不到5周时间,宝宝的创面就顺利愈合了。
功能锻炼:艰辛付出与可喜进步
创面愈合标志着进入关键的康复阶段。我们为宝宝配置了支具,并详细向妈妈讲解了后续方案:祛疤药物的规范使用,夜间支具的佩戴以及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
我们特别强调“用进废退”的理念:只有多抓多用,手部才能更快生长,缩小与健手的差距。
妈妈将这一点牢牢记在心里,执行得极其到位:
被动锻炼:首要目标是恢复并维持手指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难免不适。妈妈坦言“按压的时候,孩子哭我也跟着哭”,但她深知其重要性,“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止”。这份坚持大约持续了半个月,孩子逐渐适应。
主动锻炼:在被动活动范围建立后,积极鼓励孩子主动使用右手。妈妈非常用心,当孩子习惯性想用左手拿东西时,她会引导孩子伸出右手去拿。同时,每天坚持进行指蹼的按压。
最好的结果:小手有劲了,妈妈也笑了!
如今,我们看到孩子右手的力量和灵活度都非常不错,疤痕也恢复得很浅。来复查时,妈妈一直说着感谢的话:“孩子目前的状态我很满意,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她也坦言,自己从最初的极度焦虑,到现在已经能更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不完美。
我们深知,这份满意的成果,最该归功于妈妈自己。从最初的自责与奔波求医,到术后租房坚守武汉配合换药,再到康复期忍着心疼坚持为孩子做锻炼、耐心引导主动使用患手……这一路走来,她展现了非凡的坚韧和无私的母爱。
我们相信,在妈妈持续的爱与科学护理下,宝宝手部的功能和外形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