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再延90天!中美僵局背后,美国竟想借能源卡中国脖子?
发布时间:2025-08-02 00:40 浏览量:1
关税又延长了九十天,说白了就是在关键问题上没谈拢,分歧究竟在哪?
表面上看,美国谈判代表在谈判中硬要把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二级关税塞进协议。美国为何要这么做?一方面是想掐断能源大国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从而在俄乌局势中掌握主导权;另一方面是既推销美国石油获利,又增加与我国谈判的筹码——毕竟去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超过一亿吨,是俄罗斯石油最大的买家。
在经贸谈判桌上,我国拒绝将地缘问题纳入协议,并坚持自主选择能源战略的权利,这一问题没有谈判空间,双方实际僵持在此。从本质看,美国是在拖延时间,希望通过与其他国家达成关税协定进一步收集筹码,最终对我国极限施压。
7月初,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定,明确对越南中转第三国商a品征收40%关税,而越南是我国最大的转口贸易国,此举摆明了是在卡我国脖子。
美日贸易协定的核心内容包括日本承诺对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这实际上针对我国产业链。日本在美重点投资领域为半导体、芯片制造、天然气、造船等核心产业,此举旨在重建美国产业链。如此一来,全球相关企业可能转向与美日合作,抽走原本投向中国市场的资金,导致我国吸引外资能力下降。
此外,日本还将增加75%的美国大米进口,采购价值高达80亿美元的商品(如玉米、大豆)及100多架波音飞机,这也会挤压中国同类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份额。
刚达成的美欧贸易协定中,除欧盟对美增加投资6000亿美元外,还有两个关键细节:其一,欧盟首次完全接受美国的汽车和工业标准,此举旨在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盟的关税,将我国车企排除在其规则之外;其二,欧盟推动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建立芯片设备生产基地,未来中国半导体设备采购将受美国制约。
至此,美国的战略意图已非常明确:通过关税协定拉拢其他国家,联合打压我国,争夺原本投向我国的资金,变本加厉卡我国脖子,最终在谈判桌上施压。
目前,美国尚未搞定的贸易大国只剩印度,因此需要争取更多时间完成最后一块贸易拼图。但作为全球著名的“端水大师”,印度近期不仅对美国商品实行报复性关税,还频频向中国示好:先是默许并接受建在其上游(雅鲁藏布江下游)的超级水利工程,随后时隔五年恢复对中国公民旅游签证的发放。
这是向美国传递信号:若美国不在关税问题上让步,印度或将深度绑定中国。要知道,中印总人口达28亿,若两国在经济、文化、战略领域深度合作,两大东方大国联手将严重削弱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若再加上俄罗斯,连北约都需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