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诬告女杨景媛再曝黑料?网传高中偷拍男厕所,评论区言论震碎三观
发布时间:2025-08-01 21:34 浏览量:1
武汉大学杨景媛诬告学弟肖某某“性骚扰”一事,已经发酵两年之久。2023年7月,杨景媛在图书馆自习时,发现对面坐着的肖某某因阴部湿疹频繁抓痒,便偷拍下五段视频,并逼迫他写下“认罪书”,随后将此事曝光至网络,指控肖某某“隔空性骚扰”。
尽管肖某某及其家人多次出示医院诊断证明,证实其患有严重湿疹,但武大校方仍迫于舆论压力,迅速给予肖某某记过处分,导致其失去保研资格,并遭受长达两年的网暴。更令人痛心的是,肖某某的爷爷因不堪网络谩骂,最终含恨离世。
2025年7月25日,法院一审判决驳回杨景媛的全部诉讼请求,认定肖某某的行为系皮肤病所致,不构成性骚扰。然而,杨景媛不仅毫无悔意,反而在社交平台高调炫耀自己“保研成功”“通过法考”,并扬言要持续举报肖某某,甚至威胁:“无论他申请哪所学校,我都会提交举报材料”。
这一系列操作彻底激怒网友,舆论从最初的“性别对立”讨论,转向对杨景媛本人的全面声讨。
新爆料:杨景媛高中时期曾偷拍男厕所,言论露骨
就在8月1日上午,一位博主再次爆出关于杨景媛的“黑历史”——她在高中时期就曾偷拍男厕所,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不当言论。
该博主晒出的截图显示,杨景媛曾在某社交平台发布动态:
“我不会告诉你我偷拍的最多的是厕所,毕竟炼二这里上厕所都TM要刷卡的,看我大东方威武霸气。”
而当有网友评论“你居然拍男厕,死变态”时,杨景媛竟回复: “干嘛说出来。”
这一爆料迅速引发热议。如果属实,杨景媛的行为已不仅仅是“诬告”问题,而是涉及长期的心理扭曲——一个习惯偷拍他人隐私、并在网络上炫耀的人,是否真的具备正常的是非观?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她在诬告肖某某时,同样采用了偷拍手段,并利用剪辑视频引导舆论。如今,法院已还肖某某清白,但杨景媛不仅拒不认错,反而变本加厉地威胁受害者。
杨景媛的“恶”为何能持续发酵?
1. 校方纵容,司法追责滞后
武汉大学在事件初期迅速处分肖某某,却在法院判决后迟迟未撤销处分,也未对杨景媛的诬告行为展开调查。更离谱的是,有网友举报杨景媛论文造假(如虚构《离婚法》、数据来源不明)后,竟遭疑似校方人员上门警告。
2. 网络暴力成为“武器”
杨景媛深谙舆论操控之道,最初利用“性骚扰”标签煽动网友攻击肖某某,如今败诉后仍试图通过威胁维持对肖某某的压制。这种“零成本诬告+网暴”的模式,让受害者难以翻身。
3. 心理扭曲还是蓄意报复?
从高中偷拍男厕所,到诬告学弟“性骚扰”,再到败诉后的公开挑衅,杨景媛的行为模式呈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和控制欲。有心理学家分析,她可能存在“超雄综合征”倾向,即通过打压弱者获取快感。
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
1. 诬告成本是否太低?
目前,我国法律对诬告行为的惩处力度较弱,杨景媛即便败诉,也仅需承担民事责任,而未面临刑事追责。这让她得以继续威胁肖某某,甚至炫耀自己的“胜利”。
2. 高校如何处理“问题学生”?
武汉大学在事件中的表现令人失望——仓促处分无辜学生,却对诬告者视而不见。如果校方继续沉默,是否意味着鼓励类似行为?
3. 网络暴力何时休?
从肖某某被网暴到家破人亡,到如今网友对杨景媛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恶性循环仍在继续。如何平衡“舆论监督”与“隐私保护”,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语
杨景媛事件已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而是涉及司法公正、高校管理、网络暴力等多重社会议题。如果最新爆料属实,她的行为已远超“诬告”范畴,甚至可能涉及更严重的心理或法律问题。
我们期待武汉大学、司法机关能给出明确回应,还受害者一个公道,也让作恶者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