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做事太绝,导致南朝将帅断层,由此孱弱

发布时间:2025-08-01 12:13  浏览量:1

东晋先后出过三位阿衡朝政的权臣,大将军王敦、大司马桓温和太尉刘裕。王敦是永嘉之乱后,晋室能立足南方的奠基者。桓温复蜀,并数次北伐,巩固,壮大东晋。刘裕先是复晋,后又代晋。既将东晋推向巅峰,也让南朝陷入泥潭。在短暂辉煌后,南方突然陷入长期孱弱,究其原因就是将帅断层,而这又源于刘裕做事的一个特点,绝。

桓温死后,幼子桓玄继承南郡公,却无实权。而桓冲,又在淝水之战后,主动移交兵权。于是,桓家彻底远离军政。后来,桓玄成年,悠游无事,常感叹,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当时,桓温威望犹在,尤其在江陵。桓玄凭此一番运作,竟然成功从无职无权,到把持江陵军政。接着,顺江而下,顺利进入京师,建业。最后,以楚代晋。

刘裕本为北府军将领刘牢之部下,而刘牢之在桓玄东下时主动归顺。之后,桓玄不予嘉奖,反而解其兵权,赋以闲职。刘牢之忿而欲反,却无人响应,最终无奈自杀。之后,桓玄对北府旧将仅抑而不用,没有适当清理。如刘裕、刘毅、何无忌,就被解职归家,留下隐患。后来,桓玄代晋,刘裕等伺机起事,最终复晋。接着,对桓楚势力彻底清剿,将桓家连根拔起。

之后,刘裕北伐南燕,而卢循乘机起事,搅得东晋天翻地覆,并击杀何无忌。迫使刘裕灭完南燕,无暇休整,就仓促回师。之后,刘裕想守城,避其锋芒,而刘毅要自帅两万人出击,结果大败。接着,卢循全力攻打建康。不成后,声势转衰,最终败亡。

刘毅自此声威大损,主动要求外派江陵。后来,又请求调亲信,辅佐自己。而刘裕假意允许,处死其亲信,接着派兵西讨。于是,正式开始铲除异己,清理威胁。相继消灭刘毅、司马休之、鲁宗之、诸葛长民,完全把持朝政。之后,着手北伐,成功消灭后秦。不料,此时留守建康的心腹猝死,刘裕安排小儿刘义真留镇关中,便赶回。结果,关中武将内讧,引得赫连勃勃来袭。最终,北伐将士全军覆没,仅刘义真侥幸逃回。

刘裕准备再度北伐,却突然发现已无能无力。最后,安稳当了四年皇帝,撒手人寰。这四年,竟然闲到常去华林园听讼。其实,自古以党与打天下,刘裕也不例外。得力干将都殒命关中后,自然就力不从心。否则,以其睚眦必报的脾性,岂能放过赫连勃勃?

北伐是贯穿东晋一朝的大业。祖逖、庾冀、殷浩、桓温都主持过,而刘裕成就最高。只可惜荣光刹那,不仅得而复失,还让东晋一蹶不振。可以说,南朝的弱正始于他。东晋铲除异己,历来只除元凶。余者不说大赦,起码饶过一死。因为多事之秋,人才可贵。但刘裕做得很绝,喜欢连根拔起,尽灭余党。所以,反桓玄,讨刘毅等之后,东晋能带兵的武将基本只剩他麾下一批,结果又折在关中。于是,将才彻底断层。后来,其子宋文帝积蓄几十年,开始北伐。却因无良将,一败涂地。连檀道济这样以前默默无闻,少有建树的,在老朽之年,竟还成了中流砥柱。之后,南朝正式攻守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