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与《731》是我们的武器!

发布时间:2025-07-31 00:41  浏览量:1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部电影,《南京照相馆》是《731》的部分篇章,原来是两部电影。

看了《南京照相馆》您一定会沉默…,这部片子时长137分钟,整体看下来一气呵成。有些镜头也很震撼,很大片。

无论是给你的孩子提供写作素材,还是夯实历史,还是爱国教育,甚至是你想当导演,……都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它不是烂片,因为它的背景真实的再不能真实了!那份历史里面可能有您奶奶您爷爷的妈妈和爸爸,有您外公外婆的妈妈和爸爸…

他们都饱受日军人的残忍迫害…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同年8月,日本投降,亚洲战场终结,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

而中国是二战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1945-2025),国家有阅兵,国际上有普京今年来中国访问4天,特朗普再口嗨(来中国见普京)就不说了。

民间也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包括电影《南京照相馆》和《731》的上映,以及各类展览、学术研讨和官方纪念仪式

《南京照相馆》和《731》今年上映,可以说是两枚深水炸弹,炸响了那些昏昏欲睡的新走狗,抽出了那些制造迷幻舆论的恶人!

这两部电影不是普通的战争片,而是历史的控诉书,是中国人不该遗忘的伤痛。

这两部电影只是用影像对抗遗忘,用真相回击谎言,让今天的我们,尤其是那些从未经历过战火的年轻一代重新思考:

和平从何而来?

我们为何必须铭记?

我们是否要珍爱今天这片热土?

有人说问它是否得看?

它不只是电影,而是历史的显影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背景是:1937年南京沦陷,一家照相馆的普通人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却在暗房里发现了记录暴行的底片。他们本可以沉默,可以苟活,但最终选择用生命守护真相。

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从怯懦到觉醒,最终冒死传递罪证;照相馆老板老金用显影液泼瞎日军眼睛,抱着相机冲进火海,留下一句“老子就是拍照片的”。

这一刻,相机不再是记录工具,而是武器。

《731》则更残酷,它直接展现日军731部队的活体实验、细菌战,被称为“东方版《辛德勒的名单》”。

王志文饰演的日本军医,表面儒雅,内心却已被战争异化,他的挣扎比单纯的恶魔形象更可怕。因为真正的邪恶,往往披着文明的外衣。

这两部电影都值得看,但看完后,你可能会沉默很久。

它们不是让你“爽”的商业片,而是让你直面历史的镜子。

如果你只想轻松娱乐,它们不适合你;但如果你想了解民族苦难的真相,它们无可替代。

对当代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影响!

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

今天的中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年轻人刷着短视频,追逐着明星八卦,似乎战争已是遥远的传说。

但《南京照相馆》和《731》提醒我们:和平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前人用血肉换来的。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日军强迫中国百姓拍“亲善照”,却在镜头外摔死啼哭的婴儿,再命令母亲微笑。

这种虚伪的“大东亚共荣”,至今仍是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的惯用伎俩!他们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731部队的罪行,甚至在国际舆论中倒打一耙,称中国在“煽动仇恨”。

而《南京照相馆》和《731》的震撼之处在于,它们不是靠煽情让你流泪,而是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您:历史不容篡改。

当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叫嚣“南京大屠杀是假的”,当他们的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当他们的教科书将侵略美化为“解放”!

我们拿什么反驳?靠的就是这些影像、这些证词、这些被鲜血浸透的记忆。

有家长带孩子看完《南京照相馆》后,孩子回家翻出历史课本,追问:“为什么日本人要杀我们?”

这就是电影的意义!它让年轻一代明白,今天的繁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无数普通人用命换来的。

对抗舆论的文化武器!

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电影

日本擅长用文化输出软化历史。

他们的电影如《萤火虫之墓》只讲自己如何受害,却绝口不提侵略;他们的动漫、游戏风靡全球,让许多人误以为日本只是一个“可爱的二次元国度”。

而中国呢?

我们的抗日剧曾被嘲笑为“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的历史叙事在国际上常被扭曲为“政治宣传”。

但《南京照相馆》和《731》不一样。

它们不是喊口号的主旋律,而是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南京照相馆》的克制叙事被比作《辛德勒的名单》,而《731》的残酷真实让德国媒体将其与《帝国的毁灭》相提并论。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不是靠口号,而是靠故事、靠人性、靠无可辩驳的真相。

日本右翼可以否认文字记载,但他们无法否认影像。

当《纽约时报》在1938年刊登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时,全世界震惊;

当《南京照相馆》的底片成为东京审判的证据时,战犯无法抵赖。今天的电影,同样是历史的延续——它们让世界看到,中国人不是活在仇恨里,而是活在记忆里。

影片适合多大年纪看?

有些痛,必须承受

《南京照相馆》相对克制,12岁以上可以看,但最好有家长引导。

它没有过度血腥的画面,而是用隐喻和留白让你感受历史的重量。

《731》则更直接,建议15岁以上观看。

它展现的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等场景,可能会让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不适。

但正是这种不适,提醒我们:历史比电影更残酷。

有人担心这些电影“太沉重”“不适合孩子”,但问题是,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敢面对,又怎么指望下一代为中国崛起而奋斗,体现自身价值呢

全球视角下的意义

历史的审判,不会缺席

在国际上,《南京照相馆》和《731》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 在欧美,它们被视作“东方的《辛德勒的名单》”,让更多人了解二战中被忽视的亚洲战场。

- 在日本,右翼媒体攻击它们是“反日宣传”,而普通民众要么沉默,要么被误导。

但历史不会因否认而改变。当《南京照相馆》的底片在银幕上显影,当《731》的实验数据被公之于众,它们就成为了永恒的证词。正如电影里那句台词:“胶片会褪色,但记忆必须永恒。”

《731》是一个尖子生,必看

谁阻止上演,谁去害了“道”,得死!

它必定会在电影里面脱颖而出!

有多少人对这部电影的上映满怀期待不得而知,作为普通观众的我是很希望7月31日能够去影院看看的,这一下子成了“预映”,小规模的放映,地区有限,时间有限,观众有限,这三大有限条件制约着,我有没有这个机会去我们这里的影院去看看呢,结果只能等到7月31日那天才能知道。

再去猫眼上看了一眼观众对《731》这部电影7月31日上映的期待值已经拉到200多万人想看了,热度已经这么高了,正式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的话票房可能会爆。

离7月31日只剩1天时间了,如果我这里的影院看不到,你那里的影院可以看到,可否和我分享一下观影体验?

最后不得不承认

真正的强大,是敢于凝视黑暗

走出影院,看到今天的南京:梧桐成荫,孩童嬉戏,高楼灯火通明!您或许会突然明白,什么是“从地狱到人间”的跨越。

《南京照相馆》和《731》不是要我们活在仇恨里,而是要我们记住:遗忘历史,才是最大的背叛。

今天的中国,不再任人宰割,但我们仍需警惕那些历史的篡改者警惕那些试图让我们“放下过去”的伪善声音

真正的强大,不是回避黑暗,而是直面它,然后超越它。

这两部电影,就是我们的武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