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感
发布时间:2025-07-26 19:55 浏览量:1
点映阶段就已经看了两遍,很多瞬间都一直掉眼泪一直抖,回来之后这篇观感,写得格外慢、格外困难,没有办法平复心情。
当手无寸铁的平民,面对屠杀,可以做什么?
影片讲了一出“照相机和枪同构”的血肉长城。
一,从难民到城砖
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身份是邮递员,某种意义上,有半体制、半民间的二重性。
是体制末端的小螺丝钉,也是人间烟火里的信使。
他上线时一身制服,让所长很担忧“你这一身太像当兵的”,可他纵使换了衣服、摘了帽子,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屠戮者眼中,依旧随时随地可以被射杀。
彼时的蒋某人早已去往重庆,南京城内,作为行政科层体系的国 民 党 政府,显然已经缺位。
而苏柳昌,是自上而下溃败的系统中,最基层的执行者,没能赶上逃亡大船的小螺丝钉。
他们如同死刑犯一般被押运去拍“亲善照”的路上,有一幕是苏柳昌抬眼看向路边巨幅画像,那画像是蒋某人、还写着万岁,蒋某人半边脸已被炮火打得面目全非,对应着满街血污和尸体。
那一眼,就是升斗小民,对“万岁”的讽刺和斥责吧。
体制溃败、国将不国,而被抛下的小小邮递员,和半路生死相逢的伙伴们一起,成了从地狱走向人间的信使。
老金一家,原本也算殷实吧?国破家亡时,在自己家里成了无家可归、无处可去的难民。
他的一口南京话,就是故事最深潜的坐标之一。
而他的照相馆,就是贡院街街坊们一生重要时刻的打卡点。和日军拍照的血色宣传目的不同,他是一种生活流的本真,烟火气的幸福。
苏柳昌和老金,一个送信一个拍照,两位都和在地的街坊,有密切、朴素、美好的往日羁绊。
没什么主义,也没什么大英雄梦想,但在滔天罪行面前,有朴素的是非、朴素的正义,朴素的“再这样我们遗臭万年哎”。
见过日军当街摔死婴儿,见过他们屠戮万民,认出死难者们,是街坊邻里、故旧亲朋,电报局的李小姐,柳树巷八号的店家,广安街37号的姜老板,认出“是我唯一的弟弟”。
存义豁出命去和敌人同归于尽,满腔国仇家恨,都在南京城城墙的城砖里。
老金用洗照片的药水,泼瞎对方一只眼;
林毓秀用裁剪照片的刀,砍断对方几根手指;
苏柳昌用自己当人肉武器,奋不顾身撞向伊藤。
苏柳昌质问伊藤,你不是想要知道这些地方吗?
来我告诉你,雨花台,中山门,中华门。
那不是只能被屠戮、无力还手的恐惧,那是相机为武器、肉身为山河为长城的勇气。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这首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童谣,起初只是计时,后来成了大家共同的山河念词。
和万里长城的背景图片一样,陪伴着他们,从小我到大我,从被屠杀的客体,到历史的主体。
从难民,变成砸向敌人的城砖。
镜头为枪,肉身为血肉长城。
二,反人类的绞肉机
影片中日军对照片宣传有两种态度,都罪大恶极、令人发指,一种是将屠戮平民当“提振士气”、当“英勇荣光”,一种是在血色地狱里营造亲善假相。
后者,比如苏柳昌和林毓秀,抱着被摔死的婴儿,在一片死气中被迫“笑”。
前者,比如两位日军砍杀手无寸铁的平民,以此为赛,以此为乐。
尸骨满城满街满路,满地无辜人头不得瞑目,而他们居然管这种照片叫“英雄宣传”?
伊藤秀夫,乍看有点像人,但他本质上是一个法西斯军国机器,是一架反人类的绞肉机。
影片拍侵华日军的暴行,不仅仅拍了外观动作上的复原,更见骨见血的一笔,是拍出了他们反人类的犯罪认知体系。
日本兵对南京人民,进行“非人化”,动物化,从污蔑式的蔑称,到毫无人性的屠杀,处处剥夺他们作为人的本质存在。
伊藤对苏柳昌和王广海的态度,和对路边的狗狗,没有本质区别。
狗狗的主人不幸惨死,曝尸当街,他对人尚且没有一丁点怜悯和共情,对狗的所谓良善,不过有条件的恩赐,是驯化动物的施舍,是自我感动、自我粉饰的自欺欺人。
在反人类的绞肉机眼中,贡院街父老乡亲们烟火气浓郁的一生,不过是毫无感情的数字,不过是“功劳的敲门砖”。
他们将无辜妇孺的头颅,当成自己“伟业”的勋章;
将兽欲恶行,当成纵兵烧杀淫掠的借口;
将侵略战争,粉饰成“大东亚共荣”。
非常讽刺的一笔,是伊藤的上司,把他坑蒙拐骗还杀人的肮脏手段,夸奖为“仁义礼智信”。
啊呸,你管这叫仁义礼智信?你们也配写仁义礼智信?
一千多年前,古老的文明之邦,以盛世胸襟、迎四海来朝,开放包容、让东瀛学己所长;一千多年后,卑劣的法西斯们,以狼子野心、陷山河烽烟,罪大恶极、对故师痛下杀手。
一真一假的“仁义礼智信”,是崇高者的墓志铭,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而吉祥照相馆里的小人物,用生命用相机,勇敢戳破了这一切。
结语
电影最后二十分钟,让人一直流眼泪。
照相馆里,老金一张张放出大好河山背景图,北平故宫、天津劝业场、杭州的柳浪闻莺、上海城隍庙、武汉黄鹤楼,还有万里长城。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镜头里放着他们上学、结婚、从军、生日等等美好时刻的照片,王骁说着重要节点的吉祥祝愿,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们如何流离失所,如何惨死烽烟中。
粉妆玉琢的娃娃,被挑在筐里逃难,步步悲啼。
保家卫国的军人,在战壕中饮弹自尽,忠魂枯骨不得还。
大好年华的一对姐妹,在日本人暴行侵犯后半疯半癫半痴半绝望。
大好前程的年轻学子,已成血泊浮尸。
情感从电影载体走向了历史真实,你知道他们曾经是真实的,他们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三十多万同胞血染南京城。
这不是什么仇恨教育,这是是非记忆,这是朴素缅怀。
看完电影想去大屠杀幸存者纪念馆,想望向那段血色历史。
想在他们的碑前,放一朵小小的花,下一场洁白的雪。
想说那句“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 上一篇:云南省古城区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下一篇:熬了四年黎明前割肉,三涨停板却擦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