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一地聚力五大攻坚行动!企业稳健成长 筑牢工业根基
发布时间:2025-05-21 18:20 浏览量:3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增长引擎。今年以来,大冶市聚力“五大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将工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从规上企业的稳步扩张,到“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突破,再到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一幅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规上企业稳步发展:夯实增长基石
立中车轮车间
走进立中车轮的生产车间,热工区的叉车正将滚烫的铝液注入铸造炉,涂装线上工人手持气枪细致清理轮毂表面,质检站内质控人员对产品进行全尺寸扫描……每一道工序都彰显着企业对品质的严苛追求。
据了解,从熔炼到机加工,立中车轮设置了超百项检测环节,例如熔炼环节需精准控制成分、密度与温度,机加工后每只轮毂需检测200至400个尺寸参数。
严格的品控体系背后也为产品赢得市场口碑。“今年我们公司销量预计较去年有所提升,将销售铝合金车轮270万只,产值超过7亿元。”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陈庆盼介绍,目前第一季度已经完成产销50万只。
东贝电机生产车间
同样一派繁忙的,还有东贝精密材料生产扩建项目现场,该项目将进一步扩大东贝铸造刹车盘业务的版图。
“过去我们的铸件产品主要按吨计价,现在转型做刹车盘、乘用车卡钳、转向节、差速器以及商用车气动卡钳支架等产品后,产品变成了用片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经除了国内知名车企的订单之外,还在接洽欧洲、东亚等地区的订单,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东贝铸造产品
过去一年,得益于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黄石东贝铸造有限公司产销量突破16万吨,制动盘产销量突破300万片,创造了东贝铸造的历史新高,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增长态势。
立中车轮和东贝铸造等规上企业的强劲表现,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引擎”。数据显示,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8.01亿元,同比增长9.3%,制造业占比提升至90.4%,十大重点行业贡献产值105.9亿元,同比增长8.6%。
“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撬动大未来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向纵深迈进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大冶市通过强化政策引导、系统培育、要素保障和精准服务,让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驶入“快车道”。
走进劲佳科技生产车间,迎面感受到的便是现代科技带来的冲击感:自动化的生产线、运作自如的机械臂、数据一目了然的操作面板……
“酒品包装看似是传统行业,但实际上一直在进行高速迭代,为了能够在生产方式上走在前列,从2016年开始,我们公司就不断引进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高新技术设备。”劲佳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引进了海德堡8+1胶印机、海德堡六色全对开UV印刷机、全自动环保型覆膜机、高速喷码机等300余台(套)先进的设备,在印刷、覆膜、丝印、裱纸等大多数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同时,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生产工艺上,这家年轻的企业更是将创新观念一以贯之,小到一枚开花钉,大到丝印机、糊盒机、裱纸机等生产设备,劲佳科技都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不断优化生产环节,目前该公司已拥有近60项专利技术。
如果说在“专精特新”赛道上,劲佳科技是华丽转身,那么仅用三年时间便获得了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称号的劲华玻璃,则是“专精特新”赛道上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
劲华玻璃智能化生产线
劲华玻璃专注于高档晶白料玻璃瓶(罐、杯)的研发、生产、销售,从建厂之初便锚定了这条中高端的玻璃赛道。据该企业综合办主任叶新红介绍,“我们的玻璃瓶和其他产品最直观的区别就是打碎以后,其他玻璃瓶的边缘会泛绿,而我们的仍是白色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含铁量。含铁量越低,玻璃越干净、越晶莹剔透。目前国内对于这种材料的标准是含铁量不高于0.03%,而我们则控制在0.02%”,万分之一的提升,是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弯道超车”的生动写照。“我们公司2020年开始便与省内高校合作,成立了企业研发中心,为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叶新红表示,科技创新的力量,为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劲佳科技、劲华玻璃等企业相继突破创新壁垒,大冶市工业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展示出强大的发展势能。
服务赋能:政企联动破瓶颈
服务企业,亦是服务城市本身。今年以来,大冶市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提升,持续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
市企业服务中心第二期银企签约仪式
4月24日,在市企业服务中心第二期银企签约仪式上,4家银行与湖北佳贝尔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鄂东南两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黄石临空水务有限公司、大冶市西诚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4家企业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佳贝尔模具位于灵乡镇灵成工业园,是一家专业从事模具钢生产、加工、锻造、销售的高新小微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已经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技改升级。
“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大技改投入、扩大产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之前就听说过市企业服务中心可以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我们就找到了这里。”佳贝尔模具负责人蔡加喜说,市企业服务中心帮助联系金融机构和银行,很快,农行大冶支行的500万元信用贷款就发放下来了。
据市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韩威介绍,市企业服务中心金融增值服务室每天安排1—2家银行相关负责人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线上的融资贷款,我们可以帮助企业直接在小程序上办理,如果是大额贷款,我们可以现场登记,事后再跟踪对接。”韩威说,金融增值服务室统筹综合了全市15家金融机构,只要是和融资贷款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协调解决。
自2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市企业服务中心解决“企呼我应”涉企问题34个。严格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减免企业配套费343万元。摸排走访小微企业9.6万余家,协调银行累计授信79.82亿元,贷款65.9亿元。
从立中车轮的产线轰鸣,到劲华玻璃的技术突围,再到政银企的协同发力,大冶市工业企业正以创新为驱动、服务为支撑,迈向更高能级。未来,随着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集群化布局、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将有更多企业从“种子”成长为“巨人”,为“工业强市”战略提供坚实支撑,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