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印花税票简史
发布时间:2025-07-25 08:45 浏览量:1
民国时期印花税票可分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统治后期三个阶段,以下是各阶段主要的印花税票版本及发行情况:
(一)五色旗长城图印花税票
1913 年 3 月 1 日发行,是民国第一套印花税票。以长城烽火台上飘扬的五色旗为主图案,象征着中华民国。该票分原版和再版,原版票有壹分褐色、贰分绿色、壹角红色、伍角紫色、壹元蓝色五种面值,再版票只有壹分票和贰分票,颜色未变。
五色旗长城图印花税票
(二)嘉禾图印花税票
1925 年 9 月 1 日起发行。全套共三枚,面值分别为壹分棕色、贰分绿色、壹角红色,均为单色印制,规格约为 26mmx24mm,齿孔为 14 度。图案中间由四枝双向双句对顶勾藤花纹组成亚葫芦型图案,中间印有 “中华民国”“印花税票” 字样,两边各饰有一株麦穗图案。除了财政部统一印制发行外,山东、吉林等地方也仿效印制。山东地方版右下角和左下角各印一长方形框,内分镌 “山东”“省制” 字样;吉林地方版有壹分新蓝色、贰分黄色、壹角红色、壹元玫瑰红色四种,且上面两个竖椭圆形中会嵌有面额字。
嘉禾图印花税票
(一)版图旗印花税票
1927 年 11 月 1 日开始发行。图案为中华民国地图叠加青天白日旗,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对全国统治的象征。面值有壹分赭色、贰分绿色、壹角红色、伍角紫色、壹元蓝色,旨在统一全国印花税票式样,废除北洋政府相关法规。
版图旗印花税票
(二)六和塔图印花税票
1934 年 11 月 1 日发行,又称宝塔图印花税票。开始发行时有褐壹分、绿贰分、黄壹角、红贰角、紫伍角、蓝壹元等面值。后经重庆京华印书馆、上海大东书局等印制,面额增加,有壹分、贰分、肆分、陆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元、肆元、伍元、拾元等 11 种,以统一全国印花税制。
六和塔图印花税票
(一)人像图印花税票
1938 年开始发行,图案有林森、蒋介石、孔祥熙像等。随着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早期最大面额为 1 元,后期最大面额达 400 元,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局势。
林森像图印花税票
(二)孙中山像印花税票
1941 年发行,以孙中山像为图案,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其形象出现在印花税票上具有特殊意义,也体现了国民政府对孙中山的尊崇。
孙中山像图印花税票
(三)复兴关图印花税票
1943 年发行,以重庆复兴关为主图,复兴关原名浮图关,前有牌楼,故也称牌楼图或版坊图印花税票。面额有壹角、贰角、肆角、伍角、壹元、贰元、肆元、伍元、拾元、贰拾元、肆拾元、壹佰元、贰佰元、肆佰元等 14 种,票面颜色以红、绿、蓝、褐色为主。还发行过加印 “东北九省专用” 字样的版本。
复兴关图印花税票
(四)联运图印花税票
1946 年 1 月至 1947 年 1 月发行,又称交通联运图或海陆空图。票面图案由火车、轮船、飞机、汽车、厂房、码头等构成,采用新闻纸单色印刷,反映了当时人们重建家国、振兴中华的愿望。面额有拾元、拾伍元、壹佰元、贰拾元、叁拾元、伍拾元、伍佰元、壹千元、叁千元、叁万元、拾万元、伍拾万元等,因通货膨胀,面值不断增大。
联运图印花税票
(五)农工图印花税票
1948 年发行,以收割机和工厂为图案,是金圆券面值。国民党新疆省曾发行过面额高达 60 亿元的该种印花税票,这是民国时期印花税票面额的极端表现,凸显了当时货币的极度贬值和经济的崩溃。
农工图印花税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