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文明“软实力”夯实发展“硬支撑”

发布时间:2025-07-22 15:41  浏览量:1

从老旧小区“逆生长”的整洁宜居,到“好人街”的榜样故事凝聚的向善力量;从“泉心泉意”志愿服务队的贴心守护,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浸润的城乡肌理——如今的玉泉区,老楼披“新衣”、邻里互帮扶,城乡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这场以民为本的文明创建,以环境改善为基、以风尚涵养为魂、以民生温度为脉,让文明之花在街巷社区与乡野田间同步绽放,更让文明“软实力”化作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7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清泉街社区御锦苑小区,居民乔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小区老旧楼房外墙斑驳,楼道昏暗杂乱,道路坑洼不平,停车更是难上加难,居民对改善环境的呼声特别高。”为回应诉求,社区联合相关部门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重点:重新粉刷楼房外立面,让老楼披上“新衣”;全面清理并粉刷楼道,加装照明灯,让居民回家的路更亮堂;合理规划停车位、增设充电桩,彻底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说起如今的小区环境,乔女士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环境大变样,住得舒心。”

硬件升级让生活提质,文明细节更显温度。走进清泉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云洁正和工作人员一起张贴新制作的“文明养犬公约”宣传海报。她细心调整角度、擦去边框灰尘:“贴得端正干净,大家看着舒服,才愿意停下来看。”针对居民反映的宠物粪便问题,社区不仅制作宣传材料,还联合物业在绿化带增设宠物拾便箱。“文明建设不能喊口号,得从大家关心的小事入手。”云洁说,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居民也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文化浸润则让文明有了“根”与“魂”。云洁指向大东园二巷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好人街’。”街道两旁的宣传栏里,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的故事格外醒目——有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有敬业奉献的基层工作者,还有孝老爱亲的普通居民。“用榜样力量带动更多人践行文明。”云洁说。

志愿服务是社区文明创建的“活名片”。“泉心泉意”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各个角落,健康义诊、文化表演、免费理发等服务一应俱全。退休后加入服务队的李阿姨说:“能为社区做事,生活充实。看到居民满意,我心里也甜。”

清泉街社区的变化,是玉泉区文明创建的缩影。近年来,玉泉区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玉泉区聚焦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民文明素质等短板弱项,持续开展“七大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联动12345和网信办民生诉求渠道,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在优化文明创建机制上,玉泉区持续改进常态化日常指导、社区联点共建、文明直通车平台反映问题办理等机制。在文明培育方面,玉泉区成效显著。2025年,索连红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巴特尔被评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乌兰牧骑队员王景文和乔永福因街头救人被授予“青城好人”荣誉称号。此外,玉泉区还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巡讲活动,为先进典型发放免费公交地铁卡,同时组织开展节水、文明交通等市民素质提升活动400余场,营造了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在文明实践方面,玉泉区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目标,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健全机制体制、拓展实践载体、创新实践形式,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及世界读书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玉泉区各单位各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500多场次。在新春文化庙会、塞上老街音乐美食季等重大文旅活动期间,推广文明实践“假期模式”“夜间模式”和“共享模式”,深化“泉心泉意 泉民行动”志愿服务,打造塞上老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带,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 5处。同时,打造“崇文玉泉 泉民行动”文明实践品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7场、直播3场,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 50多万,指导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实际打造“红蜂行动”“八方来客”“友邻相伴”等品牌项目,形成“一所一特色”“一站一品牌”格局。

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到提升居民文明素养,从开展志愿服务到创新文明实践形式,玉泉区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文明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