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9年!看卖国者下场:卖国求荣的人,不可“留名”!

发布时间:2025-07-19 17:39  浏览量:1

《——【·前言·】——》

1945年8月的南京城,蝉鸣像撒了把碎金似的黏在梧桐叶上。

街头报童举着新印的报纸跑得跌跌撞撞,嗓子喊得破了音:“号外!日本投降喽!”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包车夫老张头停了车,蹲在路边抽旱烟,烟锅子在青石板上磕得咚咚响——有人把报纸贴在胸口哭,有人捏着报纸骂:“这仗,总算是熬出头了!”

可没人留意到,巷子里的阴影里,几个缩着脖子的人正盯着自家门框上的封条发抖,手里的旱烟杆儿抖得直往下掉烟灰。

这些发抖的人,是抗战时期沦为“汉奸”的210万分之一。

要弄明白他们为啥抖得跟筛糠似的,得先聊聊“汉奸”这俩字儿——在老辈人嘴里,这词儿比“过街老鼠”还难听。

可谁又能想到,当年那些缩在墙根儿的人,有的扛过锄头种了半辈子地,有的在私塾里教过《三字经》,有的戴副圆框眼镜在学堂里教算术。

210万“普通人”的“生存账本”:日子过不下去,总能找到歪道儿

1941年河南大旱,地里的高粱苗都旱成了枯柴,日军开着卡车往村口一停,扯着嗓子喊:“领三斗米,换张‘良民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婶家五个娃饿得直哭,她咬咬牙把家里的铜盆卖了,换了三斗米——可那“良民证”上盖的红章,后来成了她儿子被拉去修炮楼的“凭证”。

1943年山东闹饥荒,日军更会“变花样”:一袋面粉换一个劳动力。

王铁柱他爹扛着锄头去修炮楼,说是“修完能领粮”,结果炮楼没修完,人就累死在工地上。

王铁柱他爹临死前还攥着半块馒头,说‘娃,别怨爹,爹想让你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4年广西沦陷区,日军搞“配给制”,只有给皇军干活的家庭才能领盐巴、花布。

李婶子为了给小儿子弄块布做衣裳,偷偷给日军洗了三个月的衣服——后来她才知道,那些衣服上的血渍,是隔壁村被抓的抗日队员留下的。

这些人,不是不懂“屈辱”,实在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中国抗日战争史》里说,210万投敌者里,农民占了一半多,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加起来不到一半。

他们不是天生的“卖国贼”,是被饿怕了、冻怕了、逼怕了的“普通人”。

汪精卫的“曲线救国”理论,说白了就是给这种“生存焦虑”裹了层“爱国”的糖衣。

他在报纸上写:“以空间换时间,以屈辱求生存,等国力恢复了再雪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话听着实在,可谁都知道,所谓“空间”是老百姓的地,“时间”是老百姓的命。

汪伪政府的“六部”设置跟国民党政府一模一样,伪军的番号也跟正规军对得上门儿——他以为披上这层皮,就能当“乱世枭雄”,可最后呢?

汪精卫的“面具”与陈公博的“算盘”:戏演得再真,终是假的

在210万汉奸里,汪精卫和陈公博最“显眼”——一个是曾经的“刺杀英雄”,一个是北大的“教授”,偏要往泥坑里跳。

汪精卫的故事,得从1910年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年他在北京银锭桥下埋炸弹,想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时说:“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多热血的小伙子啊!

可后来呢?1927年“四一二政变”,他跟着蒋介石“清党”;

1938年抗战最紧要的关头,他带着老婆陈璧君溜去越南,美其名曰“曲线救国”。

到了南京,他挂起“国民政府”的牌子,门口站岗的伪军比老百姓还多——说是“政府”,其实就是给日军当“收账的”:

机关里的人要学日语,开会先喊“天皇陛下万岁”;

学校里的课本删了《岳阳楼记》,换成《大东亚共荣圈》;

连街头卖糖葫芦的老头,都得给日军鞠躬才能摆摊。

陈公博更“精明”。

他是汪伪的“立法院长”,一面在法庭上喊“我这是保存实力”,一面私下里对日本顾问说:“咱们这政府,就是给皇军当账房先生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早把家里的财产搬到香港,连八仙桌都标好了“卖与日本人”的价码。

可历史哪有那么多“聪明”?

1944年汪精卫在日本病死,陈公博想接手伪政权,日军却连正眼都不瞧他——他们要的只是“听话的工具”,不是“有野心的主儿”。

2.5万案件的“人间镜像”:卖国求荣的债,早晚要还

1946年南京高等法院的法庭里,天天挤得水泄不通。

有人带着铺盖卷来听审,有人举着“血债血偿”的牌子,还有老太太哭晕在过道上。

这2.5万件案子,像面镜子,照出了汉奸们的“命数”。

判得最重的,是那些手里沾过血的。

伪军旅长杀了30多个老百姓,判了死刑;

伪警察局长强抢民女,判了无期徒刑。

最惨的是小喽啰——给日军送过两回信的,判三年;

帮着搬过粮袋的,罚100块大洋。

可不管怎么判,老百姓都不解气。

老木匠在法庭外说:“这些人,当年日本人来村里抓壮丁时,躲在草垛里发抖;等日军走了,又举着棍子打乡亲。这样的人,就该千刀万剐!”

也有汉奸想“逃出生天”。

有的带着老婆孩子去香港卖咸鱼,有的偷渡去日本刷盘子,还有的装成乞丐在街头讨饭——可哪有那么容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民党的特务盯着呢,抓回去的,该枪毙的枪毙,该坐牢的坐牢。

1946到1949年,上海、广州抓了2300多个潜逃汉奸,80%被判了刑。

最扎心的,是普通人的态度。

老木匠的话,道尽了大家的心思——卖国求荣的债,法律判得清,可人心的秤砣,永远压得你喘不过气。

历史的“反噬”:日子是过出来的,脸面是丢不起的

站在今天看这些汉奸的下场,有人说“活该”,有人说“可怜”。

可细琢磨,他们的悲剧,早就在“生存”和“尊严”的选择里埋下了种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汪精卫以为“曲线救国”能换来“雪耻”,可最后连坟头都被炸了,骨灰扔进长江;

陈公博以为“保存实力”能当“土皇帝”,可最后连块墓碑都没留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图了点眼前的米粮、虚浮的权位,丢了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脸面。

人活一世,总得守点啥——守口如瓶是守,守心如秤也是守。

那些当汉奸的,图了点眼前的小利,丢了的是“人”该有的脊梁。

历史可不长眼,你做了啥,早晚得还回来。

就像老木匠说的:“人这一辈子,脚下的路要走正,心里的天要摆平。要是为了活命就弯了腰,那活得再长,也是个弯腰的样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