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不黄杂包儿说111:广安“石谷馆”——理学作手,明朝真儒

发布时间:2025-07-18 16:10  浏览量:1

2019年5月,广安吴氏家族拟设“吴伯通纪念馆”或“石谷先生纪念馆”兼广安吴氏宗祠之举。

在筹办的过程中,征求意见,广安一帮文友吴开全、朱剑锋、梁春波等一致认为:

如果是以政府的名义,叫“吴伯通纪念馆”,尚可;而如果以吴姓家族的名义,则只能以吴氏之字或号作为馆名才符合“传统礼数”,断断不可“大名小氏”地以吴氏之名为馆名。考虑先生著作用的是吴氏之号——石谷,则“石谷先生纪念馆”或“石谷馆”是最恰当不过了。至于宗祠名,当然只能叫“吴氏宗祠”。

馆址选在广安市广安区“广安市协兴园区”浓溪镇浓溪村三组宝篆山上。宝篆山上原先有“宝篆寨”,又称“吴家寨”。宝篆寨在清嘉庆初,由乡人郑人康(字澈亭,亦字可亭。1756—1849)倡建,他是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副贡生。吴家寨近年被吴开林(1956—2020)盘下来,设有养老院,因而又被人们以开林行第称之为“吴三寨”(吴三在寨上立有旗杆,上书“吴三寨”)。

纪念馆主体建成后,要挂一副对联,征求我的意见,我拟的对联是:

理学作手;明朝真儒

很可惜的是,由于开林先生在2020年11月26日溘然而逝,纪念馆未能最后建成。但“理学作手,明代真儒”仍刻在主体已完工的大门上。纪念馆“石谷馆”(篆书)和“理学作手;明朝真儒”(隶书)联语为东岳吴氏宗亲吴建川提供,由吴建川大姐吴建华的儿媳、四川大学中国画与书法博士研究生郭艺桥手书(吴开全提供),凝重典雅,与建筑物浑然一体。

(吴开全 提供)

联语两句都是有出处的。

先说“明朝真儒”。明代,在广安老城大东街十字口立有“当代真儒”石坊,是纪念明朝广安“真儒”吴伯通(1441—1502)的石坊。

所谓“真儒”,就是“真正的儒者”,犹“大儒”。汉扬雄《法言·寡见》:“如用真儒,无敌于天下。”

嘉庆十三年(1808)三月十一日夜,“牌坊上半节后坊石版忽然塌下”,其后石坊被人拆除修建土地祠,致使引起多年诉讼纠纷,官司打到了顺庆府。

再说“理学作手”。“理学作手”原作“理学作人”,出自石谷先生任浙江学政期间,于孝宗弘治五年(1492)所取举人王阳明(1472—1529)之口。明孝宗弘治九年丙辰(1496)榜眼王瓒(字思献,号瓯滨,明浙江温州永嘉县人。1462—1524)《吴石谷先生神道碑铭并叙》云:

一日,浙宦皆会于阙下,王吏部守仁曰:“浙士无豪杰。”或问之,曰:“理学作人如吴石谷者,乃例以庸鄙视之,不立庙祀,何也?”众愕然然之。

这段文字摘自光绪《广安州志》卷12《艺文志》(1999年4月人民日报出版社《王瓒集》未收本文)。

“作人”一词,在2014年11月出版的《名贤广安》(四川人民出版社2024)、《广安旅游指南》(2009)等书籍中,或照录原文,或解释未的。其实,“作人”犹“作者、作手、作家”,乃“高手、内行、行家”的意思。

石谷诗中有“作者”:

久嗟太仆閟希声,忽似听泉绕涧行。唯有甫哉真作者,飘然白也岂虚名。——《石谷达意稿》卷六《再和前韵寄呈李庐陵先生知己》

“作者”一词唐、五代时就有:

皮日休(约838—约883)《皮子文薮•序》:“发箧丛萃,蘩如薮泽,因名其书曰《文薮》焉。比见元次山纳《文编》于有司,侍郎杨公浚见《文编》,叹曰:“上第,污元子耳!”斯文也,不敢希杨公之叹,希当时作者一知耳。”

五代齐己(863—937)《谢秦府推官寄丹台集》:“钱郎未竭精华去,元白终存作者来。”

唐代又有“作家、大作家”:

唐《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阇黎幸是作家,又问曹山作什么?”

唐宰相王玙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者,误扣右丞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太平广记》卷255引《卢氏杂说》

“对手”丽偶“作家”尤其能见其义:

元无名氏《定时捉将》:“今日棋逢对手,匠遇作家也,你是好武艺为魁,我和你再战几百合。”

《封神演义》第3回:“二兽相交,只杀的红云惨惨,白雾霏霏。两家棋逢对手,将遇作家,来往有二十四五回合。”

“大作家”之“作家”,就是“高手”的意思。或作“作手”:

元方回《赠存古杨盛卿》:“装潢作手今无敌,消得朝天驲骑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妹道道:‘这并不奇。你看这四首诗,炼字炼句及那对仗,看着虽象是小品,然而非真正作手作不出来。’”

就是今人的拟古文,也有用“作手”的,如钱钟书(1910—1998)1954年10月20日致“钵水翁苏渊雷”函:

倾奉《和韵一首》并“花事诸绝句”,绮思得□□□开生面,真作手也。

将“作人”换作“作手”,主要是考虑联语的平仄(整个联语“全仄”对“全平”,属于联语变格)。

“作”估计是从《诗·大雅·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之“变旧造新”引申而来。

如果从“作家、作手、作家、作人”看,“作”似乎有“卓”的意思。

参观“合作”:

献之尝与简文帝书十许纸,最后题 云:“下官此书甚合作,愿聊存之。”此书为桓玄所宝.玄爱重二王,不能释手。乃撰缣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合为一帙,尝置左右。及南奔,虽甚狼狈,犹以自随。将败,并没于江。——《太平广记》卷207引张怀瓘《书断》

“下官此书甚合作”,或翻译为“下官这些作品很合乎书法的法度”,不准确。应该是“水平高、不错”的意思。这是王献之自夸于简文帝。我们看:

近世言翰墨之美者,多言“合作”。予曾问邵公济“合作”何义,曰:“犹俗语当家也.”(当去声)予曰:“曾见《法书异录》载王羲之与简文书云:‘下官此书甚合作,聊愿存之。’得非是乎?” 北齐文宣时,魏收作《厍狄干碑序》,令樊孝谦为铭;陆卬不知,以为收合作也。意与今所用不同,殆非也。然亦何等语。——宋沈喆《寓简》卷五

就明白。“当家”,犹“内行”,行家里手。

宋范成大《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之三:“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瞿忠宣公集》:“诗颇浅率,未为当家,而亦时有清新之作。”

合,作也。《汉书•律历志上》:“盖闻古者皇帝合而不死。”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合,作也。”因此,“合作”是同义复词。

建议广安吴氏或吴氏研究会,或广安当今主事者,本着文脉传承的理念,对吴石谷先生一生行实、著作,好好进行挖掘,出版《石谷达意稿》注释、研究之类文集,完善“石谷馆”后续事项。我们乐见其成,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