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秀野专栏:《山西博物院巡礼》
发布时间:2025-07-18 14:31 浏览量:1
山西博物院巡礼
宁秀野专栏
5月4日开车从石家庄前往太原,中间走的是二广高速,并非山西盘山公路最险的地方,高速上也没有急转弯这样的危险车道,虽然翻山但并非惊险。为了参观山西博物院的古希腊展,抢票抢了半路,当然是十分危险的,幸运的是最终抢到了。山西博物院停车并非易事,排了一小会队,还被别人说挡车道了,但前面的车不走,我开车也难行。排了大概半个小时进入了山西博物院。
山西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联通着鄂尔多斯高原以及中原洼地,这块地区可以被说成是中原高地。在历史早期亚欧大陆东侧内亚文明开始不断对中原洼地进行征服,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城邦(这比亚历山大东征要早多了),晋文明——中原高地文明便是如此。早期制度上的晋文明依靠内亚的不断输血,发展出了成熟的宗法制及青铜文明,从而深深影响到了商和周的出现。这里的晋文明并非指周所分封的晋,而是作为商和周在制度上的母体的晋,后者关注的是制度传承,而前者基于时间顺序。在秦统一六国后,晋的继任者韩、魏、赵大多投奔了北方诸文明,毕竟他们和北方诸文明是有联姻关系的,当然这也是为什么秦会派蒙恬去攻打匈奴的原因,就是为了肃清韩、魏、赵的后代来稳固统治。汉依然继承了秦的遗志为了巩固整体性先是灭了项羽的楚,然后在汉武帝时期又将剑指向了匈奴,这样六国在短期内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西晋时期,有个叫石勒的羯人打开了突破口,他将内亚的效忠制度代替了宗法制度,从而取代了西晋的门阀政治。通过军事对洛阳周围进行破坏,而非儒家的文治,导致他攻陷洛阳,立国号为赵,当然这个赵很有可能是继承了六国的赵。西晋在制度上的失败并非由于其他文明的入侵,而是古老的宗法制,及产生的门阀制已经被来自草原的贵族封建制所超越(这段历史更像是查理曼大帝的封建制,是否也可以说石勒是羯族的查理曼大帝呢)?军事贵族层层效忠而非通过血缘,其政治的合法性来源于武力而非天命,就像西罗马帝国末期,大量的蛮族涌入南方的领土,依靠武力征服,而非血缘关系,确确实实石勒与查理曼大帝有几分相似。唐宋时期依然延续着石勒所带来的先进的制度与技术,包括效忠制演化成了节度使制度及宋代的募兵制,这些都不是依靠血缘关系;在技术方面石勒对于内亚纺织技术的引入,尤其是毛织和混纺技术,这样廉价的纺织品渐渐代替了丝绸。由于宋以来多次对晋进行编户齐民,导致晋地的地主丧失了大量的利益,所以他们为了报复北宋朝廷,吸引来了女真人,女真人攻克汴京,所以发生了靖康之耻。元末的王宝宝是晋及内亚文明的回光返照,王宝宝多次阻拦朱元璋的兼并战略,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第一次内亚势力被东亚洼地势力所战胜。朱元璋在山西大肆开展去胡化运动,清算基督教,白莲教及祆教势力,重新整合晋地。最终引来了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这样的不满在明末达到了顶峰,为了反抗明的统治,当地人吸引清军入关从而覆灭了明朝。在清末时期,作为晋地先进制度及技术的输出国,内亚诸文明已经衰落,逐渐被俄罗斯帝国所兼并,东方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富民强,成为了晋地新技术的输出国。
山西博物院主要介绍了山西的历史及出土文物,其中包括以下重要的历史文化专题:“晋国霸业”、“民族熔炉”及“佛风遗韵”。其他的展览还有夏商有关方国的文物和明清晋商。本次拍摄的图片大多集中在前三个主题,因为这个时期能够展现的早期文化及多民族融合的历史。
作为周分封地的晋同样继承了中原高地文明的宗法制和青铜冶炼技术。在曲沃出土的很多青铜器都是祭祀用品,足以展示当时的晋文化。
鸟尊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11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
兽面纹铙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11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4号墓出土
晋侯颐壶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11年)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
不同样式的鼎
各种钟
嵌绿松石青铜手柄
西周
山西省黎城县西周墓地M10出土
螭柄提梁盉
春秋
1972年长治市分水岭出土
络绳纹罍
春秋
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270号墓出土
韩钟剑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山西省垣曲前谭家村出土
铜牺立人擎盘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墓地126号墓出土
经过了秦汉的超稳固统治,晋地又再次迎来了生机。石勒打破了中原宗法制与儒家的优先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效忠制及以武优先。内亚先进制度及技术涌入中原,这便塑造了北朝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这在后期佛教造像便可以看出)。而这里要说的是除佛教造像以外的其他文物,这便是“晋国霸业”的后一个展览“民族熔炉”。
以上是各种草原风格的青铜器,这种样式的青铜器可以追朔到西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的古老文明,尤其是在库尔干中大量的发现了这样的青铜器,大多是以动物形象为主,这个青铜传统被鄂尔多斯及后来的匈奴人所继承。以下此类草原风格青铜器会按照《剑桥早期内亚史的顺序》对应中原历史朝代时期,因为这样更加一目了然。
鹰虎互博饰片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匈奴时期
山西省太原电解铜厂拣选
铜刷捉手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匈奴时期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铜鎏金虎形带钩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匈奴时期
山西省朔州市开发路出土
伎乐俑和舞俑
北魏(386-534年)
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出土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版
北魏(386年-534年)
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
棺板画
北魏(386年-534年)
山西大同市智家堡墓地出土
红陶牛
北齐·武平元年(570年)
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
胡人舞俑
北齐时期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贾家庄村出土
在同一时期北朝的佛教造像艺术也达到了顶峰,这便是下一个展览佛风遗韵。由于亚历山大的西征,所以向内亚地区引入了希腊风格的雕塑,这便出现了健陀罗风格的雕塑,这样风格的雕塑十分十分逼真的展示了人物的身体结构,以及人物神态。如黑格尔在在《历史哲学》中对希腊文明的评价所说,自由的自我意识在人类历史中第一次完美实现,所以他们构造的神像不像埃及人一样依附于动物,而是独立的人,希腊的神明雕像也展示出了这样的个体美。
由于石勒的胜利,内亚艺术也在同时间不断涌入中原高地及东部的洼地。我们发现云岗石窟的石窟结构及人物造像,受到了很明显希腊及印度风格的影响。相比汉代的石刻(更像是一个人的背影,缺乏五官及肌肉的刻画),而北朝时刻则要生动的多。
王黄罗等百余人造像碑
北魏
菩萨立像
北魏(386-534年)
山西省左权县出土
卫秦王造像碑
北周·保定二年(562年)
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征集
菩萨立像
北周-隋(557-618年)
1988年山西省永济市太峪口村出土
菩萨头像
北齐(550-577年)
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
山西博物院以历史顺序展览了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不同文物。山西作为丰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原高地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内亚技术输入东部洼地的必经之路,所以晋地的历史是丰富的,并非人们想象的山西是闭塞的一个地理单元。这样思考是切断了晋地与内亚的联系,这是由于内亚诸文明衰落,导致西北技术衰落所带来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