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井武夫回忆录-16
发布时间:2025-07-17 00:00 浏览量:1
日华和平工作(大东亚战争开战前)
汪兆铭政权的建立
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调停
日军本想使卢沟桥事件能够就地解决,期待把战斗局限在永定河一带以收拾事件。不久,日军一再增兵,投入数万军队于石家庄、德州一线,向南挺进,但未能达到目的。进而把第三次作战目标,推进到黄河一线,继续进攻。
此时,所谓强硬论者预料:凭借日军的强大战斗力,像中国这样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立刻就能使国民政府屈服,甚至有人过分地自信,认为日军只要下一道动员令,表示一下断然出兵 的决心,就会随着动员令号外的铃声,轻而易举地把事情解决。
然而,中国的抗日烈火日益炽烈,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更加昂扬,到八月十三日,战火终于波及上海,战祸漫延到华中,以致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整个中国大陆。
八月下旬,日本陆军向华中出兵,以松井石根大将所统率的华中派遣军在上海吴淞附近登陆,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致使战线在上海四周长期处于胶着状态,难以打开局面。
到了十一月上旬,日军又增派柳川兵团,在杭州湾登陆,曾经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顿时象雪崩似地向南京方面溃退。日军乘势急追,终于在十二月十三日占领了首都南京。
日本军队攻下了南京,这在精神上毫无疑问地给敌人以很大的打击。然而,这对于从一开始就以“持久战”为战略方针的敌人来说,毕竟不是什么致命伤。国民政府按照预定的计划,向汉口和重庆方面分散,毅然进行迁都,作为向内地逃跑的第一步。
在这以前,日本政府当上海战线处于相持状态的时候,曾请求德国政府出面斡旋,商谈和平解决,结果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于十一月六日拜访了行政院院长孔祥熙,提交了日本政府的和平条件。
作为调整邦交的方案,有以下各点:
事实上承认满洲国;
缔结中日防共协定;
停止排日;
停止特殊贸易、自由飞行。
以日本政府作为交战国战胜军的提议来说,条件是极为宽大的,是从大局着眼的。因此,国民政府便于十二月二日,在南京陷落之前,召开了以蒋介石为首的,有白崇禧、唐生智 、徐永昌、顾祝同等人参加的党军首脑会议。
在全体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原则上同意接受上述条件。于是在十二月七日,通过德国大使转告日本政府,同意以尊重领土主权的完整为条件,用日本方面的条件,作为和平谈判的基础。同时要求重新明确一下,在战局对中国不利的现状,日本方面的条件是否有了变化。
然而,十二月十三日,一攻下南京,日本政府立即追加了条件,提出新的要求;即:
扩大华北、内蒙、华中的非武装地带;
承认内蒙自治及华北特殊政权,并保证驻兵;
必要的赔偿。
不仅追加了新的条件,而且在程序上也提出要求,即:
限年内作出答复;
向日本指定的地点派出媾和的使节;
在承认全部条件后,开始缔结停战协定。
以上条件于十二月二十二日由德国驻日大使向国民政府进行了传达。
中国对此的答复,拖延了很久,直到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三日才转达给日本政府。其内容是:对于十一项媾和条件中的细节,要求日本政府加以具体说明。对于早就期望着中国政府会全面地接受这个方案的日本政府,听到这种答复,引起了强烈的不满。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内部有一部分人,从十二月占领南京前后,就不满意中国政府这种难以捉摸的态度。加上十二月十四日在北平又成立了华北临时政府,王克敏就任了政府主席。因此 这部分颇有势力的意见就抬起头来,认为应扶植新成立的临时政府,使它将来发展成为中央政府,从而打消了以蒋介石政权作为和平谈判的对手。
此时,正在休会中的议会也预定一月二十日继续开会,上述意见在对策上也起了风助火威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强硬论的论点。为了表决今后不以蒋介石政权作为谈判对手的政府声明,一月十五日召开了日本政府和大本营的联络会议。会上,由广田外相、杉山陆相带头,和近卫首相以下的政府阁员共同提出的“停止谈判论”,与统帅部多田骏参谋次长所主张的“继续谈判论”两者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多田骏中将考虑到日本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出于对苏联的关系,鉴于我国的实力,为使事变尽早得到解决,强烈主张继续谈判,反对政府声明。但是,他的主张并未取得政府的同意。会议从上午开到下午,争论得很激烈,结果也没取得一致的意见。傍晚一度休会后,又继续开会。
此时甚至出现了如果得不到统帅部的同意,那么政府就该引咎辞职的论调。这时,多田骏中将考虑到:由于统帅部的反对,导致倒阁的后果,这关系到整个时局,于心不忍,虽然不同意也不再表示反对,与政府的方案妥协了。于是政府决定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的声明,于一月十六日向国内外发表。
该声明亦即所谓近卫第一次声明的内容如下:
帝国政府在攻陷南京后,仍然为了给予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反省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理解帝国政府的诚意,狂妄策动抗战,对内,不察人民涂炭之苦,对外,不顾整个东亚和平。
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期待能与帝国真诚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进而与这个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新兴的中国。
帝国一贯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以及各国在中国的权益的方针,决不丝毫加以改变。
当今,帝国对维护东亚和平的责任日益繁重,政府希望国民为了完成这一重大任务,要更加不懈地发奋努力。
在上述声明决定后,参谋本部考虑到对指挥战争,将有广泛而严重的影响,但统帅部并不同意这个声明,因考虑到一旦政府垮台,将影响到国内外各个方面,不得已只好听从政府去做,终于未能阻止政府发表声明。为此,另行布置由参谋总长将此事原委上奏天皇。
这样一来,日本政府就放弃了自己同国民政府对话的地位,丧失了解决事变的对策,造成了长期苦思焦虑的结果。
注释:
(1).大东亚战争,指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四一年发动的太平洋战争。
(2).号外的铃声,日本卖号外的报贩,身上挂着铃铛,故有此说。
(3).日本政府的和平条件,据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汪精卫集团投敌》一书中引用的陶德曼给德外交部密电原文,应为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陶德曼将日本的和平条件通知了蒋介石,在座的仅有财政部长孔祥熙。这些条件要点是:
1.内蒙古在国际法下建立一个与外蒙古情形类似的自治政府;
2.在华北沿满洲国边境至平津铁路线以南建立一非军事区,由亲日派任首长;
3.上海建立一个更大的非军事区,由国际警察管制;
4.停止反日政策;
5.共同反共;
6.减低对日本货物的关税;
7.尊重外侨权利。
(4).特殊贸易即走私、贩毒,自由飞行即侵犯中国领空。
(5).王克敏(1873-1945),浙江杭县人。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历任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中国银行总裁、财政总长等职。一九三五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抗战爆发后,在日军支持下,出任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汪伪政权成立,又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抗战胜利后畏罪自杀。
(6)大本营,日本政府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设置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