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成都国际班列连接境外城市已达123个

发布时间:2025-07-13 18:44  浏览量:1

中国经济报导:截至 2025 年 7 月,成都国际班列连接的境外城市已达 123 个,较 2024 年新增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西班牙巴塞罗那、摩洛哥丹吉尔等 5 个节点城市,形成了覆盖欧洲、中亚、东盟、非洲的立体化国际物流网络。

网络布局:多向拓展与枢纽升级

1. 欧洲核心网络深化

2+2+N 体系成型:以波兰罗兹、荷兰蒂尔堡为双枢纽,德国杜伊斯堡、波兰马拉为区域分拨节点,通过 “欧洲通” 模式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新增集散站点。

例如,“蓉欧速达” 精品线路已开通成都至罗兹、莫斯科、明斯克三条干线,其中明斯克班列实现 “周周班”,运输时效压缩至 10 天,较传统线路提升 30%。

区域协同效应凸显:通过中欧班列(成渝)品牌整合,成都与重庆共同运营近 50 条线路,2025 年一季度开行量占全国中欧班列近三成,货值同比增长 17.4%,其中出口汽车货值达 51 亿元,同比激增 5.4 倍。

2. 中亚与东盟通道扩容

中亚方向突破:新增塔吉克斯坦杜尚别站点,首发成都至塔什干二手车出口班列,推动中国优质二手车以 “铁路 + 公路” 联运模式快速进入中亚市场。

2025 年一季度中亚班列货运量同比增长 22%,回程钾肥、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占比超 60%。

东盟陆海联动:中老泰混编图定班列实现 “8 天直达马来西亚巴生港”,“澜湄蓉” 鲜果专列将东南亚热带水果运抵成都的时间缩短至 6 天。

2025 年一季度中老班列开行量同比激增 40%,带动四川对东盟出口额增长 28%。

3. 新兴市场探索

非洲通道启航:6 月 30 日开通 “蓉欧非” 铁海联运新通道,货物从成都经盐田港海运至摩洛哥丹吉尔,再通过铁路分拨至西非市场,全程耗时较传统海运缩短 20 天。

首趟班列搭载的电子产品、建材等货物已实现 “门到门” 交付。

南美远程辐射:通过中欧班列(成渝)与中欧陆海快线衔接,成都货物可经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转运至南美,形成 “铁路 - 海运 - 铁路” 跨境运输链条,2025 年上半年测试性运输量达 1.2 万吨。

运营效能:时效提升与成本优化

1. 运输时效领跑全国

精品线路标杆:“蓉欧速达” 明斯克班列将运输时间从 16 天压缩至 10 天,较海运快 15 天以上,且成本仅为空运的 1/8。

该线路 2025 年上半年开行量同比增长 49%,带动相关贸易额达 16 亿元。

冷链运输创新:“澜湄蓉” 鲜果专列采用温控集装箱,实现老挝榴莲、泰国山竹等生鲜产品 “6 天直达成都”,损耗率从传统海运的 15% 降至 3% 以内,支撑成都成为西部最大东南亚水果集散中心。

2. 多式联运降本增效

铁海联运突破:与盐田港合作开发的 “蓉深港图定班列”,通过 “铁路 + 海运” 组合运输,将电子产品、智能家电等货物经深圳港出口至欧美,综合物流成本降低 12%。2025 年上半年该线路发运量超 5000 标箱。

跨境电商赋能: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保税物流中心(B 型),跨境电商包裹可通过 “铁路 + 国际邮路” 实现 “72 小时达欧洲”,2025 年一季度跨境电商货值同比增长 9%,达 12 亿元。

产业带动:供应链重构与集群发展

1. 适铁产业集聚效应

智能家电产业链:TCL、康佳等企业依托 “蓉欧速达” 班列,在成都布局电视背板、显示器底座等配套生产基地。

例如,融禾大洋供应链项目月产能达 10 万套家电部件,90% 产品通过班列出口至欧洲工厂。

新能源汽车物流链:2025 年上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口整车 2.7 万辆,同比增长 56.7%,其中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通过 “铁路 + 滚装船” 模式经波兰马拉枢纽分拨至欧洲各国,运输周期较传统海运缩短 25%。

2. 临港经济生态成型

贸易功能升级:成都国际铁路港正打造进口肉类、粮油、榴莲等单品贸易集散中心,2025 年一季度进口肉类货值达 2.2 亿元,同比增长 3.9 倍。

同时,保税展示展销中心吸引 120 余个国际品牌入驻,实现 “中欧班列商品即到即展”。

跨境服务创新:企业出海数据合规平台已为 300 余家企业提供欧盟 GDPR、东盟数字贸易规则适配服务,助力 “成都造” 电子产品通过班列进入东南亚市场,2025 年上半年相关出口额增长 35%。

战略价值:内陆开放与全球治理

1. 双循环枢纽功能强化

西向战略支点:通过中欧班列(成渝)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成都形成 “铁水联运” 双通道,2025 年上半年对欧洲、东南亚进出口额分别增长 17% 和 28%,占四川全省外贸总额的 41%。

东向协同示范:与长三角、珠三角共建 “中欧班列 + 区域枢纽” 联盟,推动上海汽车零部件、深圳消费电子等货物经成都集结中转,2025 年上半年跨区域货源占比提升至 35%。

2. 国际规则话语权提升

标准输出突破:成都参与制定的中欧班列 “分段运输互认” 规则已获欧盟认可,货物在阿拉山口口岸完成查验后,可直接进入波兰马拉枢纽分拨,通关时间缩短 40%。该模式已在中欧班列(成渝)全线推广。

绿色物流引领:2025 年上半年成都国际班列清洁能源运输占比达 92%,通过购买碳汇实现全程碳中和,相关经验被纳入联合国《“一带一路” 绿色物流指南》。

未来展望: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成都计划 2025 年底前实现以下目标:

网络再扩容:新增中东、东欧等 10 个境外城市,重点拓展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匈牙利布达佩斯等战略节点,形成 “150 个境外城市 + 50 条国际干线” 的网络体系。

枢纽能级跃升:建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区,整合青白江、双流两大片区资源,实现中欧班列(成渝)年开行量突破 6000 列,带动外贸进出口额增长 20% 以上。

产业深度融合:打造 “班列 + 跨境电商 + 临港制造” 生态圈,吸引 50 家以上链主企业落户,形成千亿级适铁产业集群,推动成都从 “通道枢纽” 向 “产业枢纽”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