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军区,诞生了我军4支主力部队

发布时间:2025-07-10 05:47  浏览量:1

天下强军出山东,山东强军出胶东。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军区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四支王牌主力部队,更是诞生了一大批享誉全军的英雄部队(团级单位)。

胶东地区包括威海、烟台、莱州、平度、蓬莱、龙口、青岛、潍坊等城镇,三面环海,地理位置特殊。

胶东地理位置图

它地处山东半岛,濒临渤海、黄海,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海上枢纽,也是日军南下侵略华东、华南的重要侧翼。控制胶东可牵制日军海上运输线,对阻止日军南北呼应具有关键作用。

胶东地区境内多山地丘陵,便于开展游击战争,胶东军区依托昆嵛山、牙山等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依托。

胶东军区历史

1937年12月24日,在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下,在文登县天福山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日的第一枪。

同时,在胶东地区其它地方也爆发了武装起义,成立抗日武装部队。

1938年9月,胶东所有抗日武装起义部队统一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1938年12月,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

第五支队的成立,标志着胶东子弟兵正式纳入八路军战斗序列,是胶东子弟兵创建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胶东地区河流、山川

1940年9月 , 山东八路军进行第三期整训, 第五支队改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 吴克华任旅长, 高锦纯任政治委员。

同月, 山东省第三军区改称第五支队。

1942年7 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山东军政委员会发布命令, 撤销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成立胶东军区。下辖:东海、北海、南海、西海军分区。1945年5月,又组建了中海军分区。

许世友任司令员(12 月到职), 林浩兼任政委, 王彬任副司令员, 贾若瑜任参谋长,彭嘉庆任政治部主任。

从此对胶东的八路军主力部队、 地方部队及民兵, 实行了统一领导, 属山东军区建制。

山东纵队原辖的5个旅中仅保留胶东第五旅,隶属于山东军区建制,由胶东军区指挥,旅长吴克华,政委高锦纯。

许世友,一生戎马倥偬, 身经百战, 在抗战最艰苦时期临危受命来到胶东, 带领广大胶东军民浴血奋战, 英勇杀敌, 打出了胶东抗战一片新天地, 直到取得胶东抗战的最后胜利。

他是在胶东大地上战斗、 生活长达数年的卓越将领, 曾被毛主席称赞为“打红了胶东半边天”的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许世友曾经在回忆录中提到,他在山东的十六年,有八年是在胶东度过的。他把红四方面军敢打、敢拼、不拍牺牲的红军优良传统和军魂,带到了胶东军区,使这支抗日武装力量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精髓,锻造出一批能征善战、军事过硬、政治优良的英雄部队。

许世友来到山东以后,先后实施了反“扫荡”战役、攻势作战、大反攻等一系列军事战略行动,收复牙山地区,使东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

胶东军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马石山十勇士”英雄群体(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八路军胶东部队共对日伪军作战7590次,攻克日、伪军据点425处,毙伤俘日、伪军13.4万余人,主力部队发展到两个师、两个警备旅(山东军区第5师、第6师和警备第4旅、第5旅),另有一个海上支队,总兵员近8万人,约占山东军区总兵力的 30%。民兵发展到22万人,自卫团达到88万人。

胶东地区作为黄金重要产地,根据地军民同日军展开激烈的黄金争夺战,并向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山东分局提供了13万两黄金作为抗战经费。

胶东军区是八路军在山东的重要军事力量,部队从初期的游击武装发展到后来的主力兵团,成为山东抗战的重要支柱,形成了深厚的群众抗战基础,是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实践。

胶东军区在许世友、林浩、理琪、高锦纯、王文、吴克华、袁仲贤、聂凤智、王彬、贾若瑜、彭嘉庆、欧阳文等指挥下,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是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听说了许世友在胶东的捷报,赞扬这位爱将:“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片天!了不起,了不起!”

胶东军区诞生的四支王牌主力军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 中共中央正式确定“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 的全国战略方针, 并要求山东主力部队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东北进军。

胶东军区身处连接山东和东北的海路重要枢纽,立即响应中央的号召,派出一批部队和干部,沿海路率先到达东北。

留在胶东军区的其它部队,则在许世友的领导下,参加了山东战场的解放战争,坚持内线作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胶东军区八路军主力分兵以后,都成为了解放军哪些王牌部队?笔者一 一 道来:

1、解放军第41军

1945年8月,胶东军区编组野战部队,整编为山东军区第5师、第6师、山东警备第四旅、警备第五旅、胶东军区海军支队、五个军分区(下辖9个团)。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副主任欧阳文率领山东军区第5师、第6师大部队及部分独立团,共1万余人,分批从海路挺进东北。

1945年11月,山东军区第5、第6师进入东北,被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

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第三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彭嘉庆任政委,胡奇才任副司令员。

第41军首任军长:吴克华 中将

1949年2月,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1军。

东野四纵(第41军),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东北的黑山白水,打到了广西镇南关。

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四纵(第41军)面对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多次顶住敌人的疯狂进攻,苦战6昼夜,歼敌6889人,死守塔山,断绝国民党东进兵团与其它援军的通道,直接决定了辽沈战役的结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在这次阻击战中,四纵(第41军)涌现出“塔山守备英雄团”、“英勇善战模范团”、“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

塔山守备英雄团”,是东野四纵10师28团,即后来的第41军第121师第361团。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第14团。现在是陆军空中突击第一二一旅。

英勇善战模范团”,是东野四纵11师31团,即后来的第41军第122师第364团。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独立第1团。现在是陆军中型合成第一二二旅。

塔山英雄团”,是东野四纵12师34团,即后来的的第41军第123师第367团。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第16团。现在是陆军重型合成第一二三旅。

白台山英雄团”,是东野四纵12师36团,即后来的的第41军第123师第369团。1945年11月至12月,由胶东军区东海独立第3团一部和北海独立第1团第2营,在庄河、大东沟一带创建成军的。现在是陆军中型合成第一五四旅。

被誉为“塔山虎”的胡奇才 中将

在解放战争中,四纵(第41军)从东北转战平西、两广,经历战役战斗440余次,解放县以上城市30余座,歼敌18万余人,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四野五大主力之一。

四纵(第41军),是我军名将的摇篮,走出了吴克华、韩先楚、彭嘉庆、胡奇才、莫文骅、欧阳⽂、温玉成、田维扬、李福泽、江燮元、李丙令、吴保山、张秀川等开国将军。

2017年,以第41集团军为基础,组建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

2、解放军第27军

1945年10月后,胶东军区辖警备第4、第5旅与4个军分区,共66473人,占山东军区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胶东军区第二次组建主力部队,原第5师机关一部、第13团、中海军分区独立团合编组建第5师(第二次组建),警备第4旅改编为第6师(第二次组建)。

1946年9月,由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北海军分区独立团、第6师第9团组建警备第3旅。

1947年2月28日,第5师、第6师、警备第3旅组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

华野九纵首任司令员:许世友 上将

1949年2月,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7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

在解放战争中,华野九纵(第27军)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先后与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整编第七十四师、新编第五军、第十八军交过手,共歼敌22.5万余人。

华野九纵(第27军)以敢打大仗、硬仗、恶仗,善用谋略、打得巧、打得精著称。纪律严明,战功卓著,涌现出“济南第一团”、“潍县团”等一批享誉全军的英雄团队。

济南第一团”,是华野九纵25师73团,即后来的解放军第27军第79师第235团。在济南战役中,第73团是第一个攻入济南城的团级作战单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这是解放军在建国前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成建制的两个英雄团之一。现在是陆军重型合成第二三五旅。

“济南第一团”,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胶东军区第13团,即著名的“老13团”,是山东军区8大主力团之一。

潍县团”,是华野九纵27师第79团,即后来的解放军第27军第81师第241团。1948年4月山东潍县战役,华野第9纵队27师79团首先突破西城,为全歼守敌,夺取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年5月8日荣获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授予的“潍县团”光荣称号。现在是(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机动第四支队。

“潍县团”,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独立团。

第27军首任军长:聂凤智 中将

华野九纵(第27军)是一个名将辈出的部队, 在我军的将军谱中独树一帜,走出了许世友、林浩、聂凤智、刘浩天、张铚秀、彭德清、孙端夫、钟国楚、曾如清、王六生、仲曦东、詹大南、钟发生、张文碧、罗维道等众多开国将军。

3、解放军第31军

1947年3、4月,胶东军区第三次组建主力部队:以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1团、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组建新的第5师(第三次组建);以西海独立第1团、北海独立第2团等部队组建新的第6师(第三次组建)。

1947年8月,以北海新独立第2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2团、东海新独立第2团组建第七师。

1947年8月底,第5师、第6师、第7师组建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

第31军首任军长:周志坚 中将

1949年2月,华野十三纵队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31军,周志坚任军长,陈华堂任政委。

在众多的华野王牌部队面前,十三纵(第31军)成立最晚,还是个小弟。但他们不愿落人之后,不仅摸索出了防御和攻坚的经验,还总结出了大兵团迂回作战的经验。

十三纵(第31军),作为华野的后起之秀,如同一匹黑马杀将而出,成为了我军的王牌部队。周志坚,作为这支部队的指挥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济南战役中,十三纵37师109团,即后来的第31军91师271团。在济南战役中,是第二个攻入济南城的团级作战单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这是解放军在建国前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成建制的两个英雄团之一。现在是陆军两栖合成第九十一旅。

在解放战争中,十三纵(第31军)参加主要战役、战斗 200 多次, 共歼敌233738人,在华野部队中排名前三。

新中国成立后,第31军长期驻防福建厦门,担负镇守祖国东南大门的重任。此后执行炮击金门、马祖的任务。

在第31军军史馆,有一张毛主席和陈毅司令员当年谈话的照片。毛主席问:“你把哪个军放在厦门岛了?战斗力如何?”

陈毅元帅回答说:“就是那个很能打仗的 13 纵队,甲等战斗力,部队有朝气。”

毛主席满意地笑了。

2017年,以第31集团军为基础,组建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

4、解放军第32军

第32军,是胶东军区老部队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军,存在约1年10个月,其中在胶东和青岛地区约1年1个月,有14人以后成为开国将军,这14人都在青岛工作过。

1948年3月,为适应战争形势发展需要,胶东军区第四次又组建了第5师、第6师。

10月,为策应淮海战役,5、6师封锁监视在青岛、即墨之敌,防止敌人逃走或从青岛港登陆反扑。

第32军首任军长 谭希林 中将

1949年2月29日,由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机关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军部,第6师、第5师改编为第94、第95师。军长谭希林,政委彭林。

第32军,隶属华东军区,由山东军区领导指挥。

1949年5月3日,山东军区以32军为 主力部队,连同地方其他部队举行青(岛)即(墨)战役。为了统一指挥32军及其他各参战部队,组成了前线指挥部。以许世友兼指挥,谭希林和刘涌任副指挥。

6月2日12时,青岛解放。青即战役,历时一个月,共歼敌5745名,其中毙伤敌2278名、俘虏563名,投诚、投降者2904名。缴获各类火炮90门,炮弹7863发,枪1866支,子弹40余万发,汽车6辆和大批装备、器材等。

我军各部伤亡3500余人,其中牺牲789人,仅32军就牺牲600余人,为青岛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即战役是第32军成立后参加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受到了极大的锻炼。机智灵活、连续作战,取得了可喜的战绩,歼灭了数千敌人,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和立功单位。

青岛解放后,第32军负责青岛及胶东半岛的警戒任务,由第32军兼青岛警备司令部。

1950年1月,以山东军区地方部队组建第96师。从而使32军建制达到完整,全军3万人。

第32军首任政委:彭林 中将

1950年2月,第32军由青岛南下福建,执行了以剿匪为主的海防、警备和作战任务。1950年4月至11月,第32军共进行战斗380多次,歼匪特80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有力配合了福建土改和剿匪斗争。

1950年11月,第32军撤销,军机关大部充实到第8兵团部,各师分别划归陆军、空军和福建军区建制。

虽然,第32军存在时间短暂,但作为从胶东军区出来的老部队,作风顽强、军事过硬,为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语: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胶东子弟兵,诞生了第41军、第27军、第31军、第32军四支解放军王牌主力部队,是我军历史上的奇迹。

胶东800万人民,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她将 40 余万优秀儿女送进队伍,创建了英勇顽强,能征善战,屡建奇功的人民武装——胶东子弟兵。

他们铸就的“胶东精神”,直到今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依然还在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