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抗战:汉奸帮会组织“博山安清道义会”与博山伪奴化“洗脑”
发布时间:2025-05-20 08:11 浏览量:4
作者秦克铸小照
作者简介:秦克铸(1960.3——),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退休教师。
安清道义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特务机关控制的汉奸帮会组织。操纵安清道义会的日本特务机关就是著名的 “梅花公馆”和“千秋公馆”。“梅花公馆”设于1938年4月,1941年撤销。1942年后改设“千秋公馆”,驻济南市斜马路,其任务便是控制、操纵“安清帮”(即“青帮”)的活动。“安清帮”是安清道义会的前身,曾是山东帮会组织之一,山东沦陷初期,日趋消散。日军侵占济南后,为麻痹、拉拢华人,开始提倡复兴各种会道门迷信团体。在这种情形下,日特山口恭右与“安清帮”大字辈道徒钱宝亨挂上了钩,开始复兴、组织“安清道义会”。
1938年底,被日本人扶持起来的伪中国航运总会济南航运公会会长钱宝亨,在济南组建安清道义会。1940年7月14日,道徒金祖德等与日特古屋猛(化名古友仁)相勾结,趁济南航运公会解体之机,在古屋猛操纵下,联络查瑞卿等人对“安清道义会”进行改组,推选钱宝亨、任聘三为正、副会长,修改会章,规定该会拥护“新中国政权”,“以畅达民意,复兴中国,振作安清道友,建立防共阵线,彻底反共,团结安清道友与友邦提携以达反共救国之目的”,正式升格为山东省安清道义总会。
从此,该会开始接受日军资助,并受日本特务古屋猛指使。安清道义会自我标榜是为了“促进中日亲善”,最初还只是服务山东境内的日军,负责帮助运输军用物资,但很快即依托日本军方支持,依靠自身武装,对中国民众敲诈勒索,不择手段拉拢道徒,参与走私贩毒、情报收集、剿共反共、策反抗日武装等罪恶活动,彻底沦为日军侵华工具,成为沦陷区殖民统治的重要帮凶。
日本特务机关济南梨花公馆
在日本特务机关的策划下,安清道义会像恶性肿瘤一样不断向全省扩张,建立各县分会,短短几年时间,竟将组织发展至全省80余县3万余人,在山东形成了庞大的汉奸帮会网络。特别是,他们还在日伪资助下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直属其南、北运河护航大队领导,这支反动武装拥有800余人、枪560余支。安清道义会的口号是“多吸收一个道徒,就减少一个拥护共产党的人”,其反动性说得明明白白,一点也不藏着掖着。
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处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的《历史血泪》一书中记载,“日本宪兵队利用道会门和黑社会组织(如济南“安清道义会”等)共同行动,将很多抗日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以‘思想犯’、‘经济犯’、‘嫌疑犯’等等罪名,逮捕杀害。日本侵略者还在济南、青岛等地设立‘新华院’,收容抗日官兵的被俘人员,或利用‘讨伐’之时捕抓行人及农民群众,然后由当地日军向伪满或日本输送苦力。”刘大可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的《日本侵略山东史》记载,“日本宪兵队还曾利用道会门和黑社会组织(如济南“安清道义会”)共同行动,使很多抗日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横遭杀害。”
安清道义会,又名“家礼”或“青帮”,也称“三番子”,它原来的基础是“安清帮”或“清帮”,起源于明末清初。
文献记载,“清帮”原系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奉明代罗祖为师。当时,清朝在南方征收的粮赋,靠陆地运输,后来改为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叫做“漕运”,承办这项运输任务的有翁雍、钱坚、潘清等三人(即帮中所称三祖),成立了清帮组织,制定了帮规和入帮的手续和仪式,在船夫、纤夫、装卸夫中发展道徒,要求道徒严守帮规,目的是使“漕运”顺利通航,沿途不受骚扰和损失,是典型的封建行帮。
“青帮”帮规(源自网络)
安清道义会内部的关系,沿用封建行帮的做法,入帮要确立在帮内的师徒关系,特别讲究分帮论世。全道共有6帮(即加白帮、兴与六帮、与五四帮、老关帮、加与帮、江淮泗帮),及所谓24代和后继24代(即世)。师父属于何帮,徒弟就随师父属于何帮。在辈世上,如果其师是21世,徒弟就是22世,22世再收徒弟便是23世,以此类推。在称呼上,大三辈者称“师太”,大两辈者称“师爷”,大一辈者除自己的老师外,其他的称“师叔”“师伯”,同世者称兄道弟。
“青帮”字辈(源自网络)
清政府把“漕运”改为海运后,“清帮”便分散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和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大通商口岸活动。民国以后,清帮的成份开始复杂化,组织内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有医、卜、星、相和三教九流,后来还扩大到官僚政客和军阀匪首,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1937年底,日寇侵占博山。在日寇的怂恿和指使下,博山地方上的一些地主豪绅和帮派头目,为迎合日寇的需要,也网罗了一些人,成立了“博山安清道义会”。
博山安清道义会,正式成立于1940年春,会址设在博山西围子桑园街“炉神庙”。成立之初,博山的日本特务首先入会,各级伪政权和军警人员争相效尤,所以,它很快便沦为日特控制伪军政组织的工具。博山公安部门的档案显示,“博山安清道义会”的参加者,包括伪县长以下的科局长,伪警备队的大中小队长,伪警察所的所长、巡官,伪区、乡、镇、保长,还有宪兵队的翻译、特务等,会长由施笑风(日本翻译)出任,副会长是战明符、许城斋,道徒有1800人之众。
博山“炉神庙”(源自网络)
加入安清道义会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除必须要由帮中人介绍,且引进师(介绍人)、所拜师傅(本命师)必须分属不同帮会外,还需要办理相关的入道手续,参加入道仪式。走完所有程序,才能成为正式道徒。成为正式道徒后,会颁发给会员统一印制的身份证明、会员徽章。身份证明须随身携带,徽章亦须按规定佩戴。这些证件不仅是身份的证明,更是一种“特殊人等”的象征。由于身份证明是经过日本特务机关严格审核发放的,更因为安清道义会的“汉奸帮会组织”性质,特别是道徒出行常常负有特殊使命,故而凡持有安清道义会会员身份证明、佩戴会员徽章的,在沦陷区可以畅行无阻,出入城区、要地的,多被认为是“自己人”,很少受到阻拦、盘问、盘查,比普通老百姓的“良民证”要管用得多。
安清道义会的身份证明与徽章
安清道义会的徽章,正面帆顶上方是篆书“道义”两字,竖排为“五行八德”,所谓“五行”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博山安清道义会还在县以下的区一级设立“联会”。如,博山安清道义会便在八陡成立了安清道义会第二区联会,其管辖范围包括岳庄、岱庄、八陡、石炭坞,第二区联会的第一任会长是赵作岭,副会长是杨洪泰、谢会谋,第二任会长是黄家贵,第三任会长是乔同章(乔系日本宪兵队八陡宪兵派遣队便衣情报班的便衣特务)。
另外,联会还设有指坦师,主持香堂一切事宜,第二区联会的指坦师叫徐金声,联会道徒多达60人。
博山安清道义会、伪博山商会与伪奴化“洗脑”机构“感化院”。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张树军、李忠杰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的《山东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中,选有原博山县商会会长张焕宸妻侄李养之的回忆录《博山县商会在日伪时期的活动》,文中回忆:
“日本侵略者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推行强化治安,博山四、五两区和博莱边界一带屡遭浩劫,但人民的抗日烈火,越烧越旺,对被捕群众,敌人也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对未被杀害的人,企图通过所谓‘感化’,瓦解其斗志。1940年8月,宪兵队联络员盐炳同伪县长计谋,拟由博山‘安清道义会’头子施笑风主办‘感化院’,由商会出经费。通知商会后,张焕宸不同意商会出钱而由施笑风办。
我几次找赵允台(博山宪兵分遣队朝鲜籍翻译、特务,曾策反、控用、逆用大量我方人员为情报员、特务,1945年被列为战犯处决。作者注),要其向敌酋交涉,最后宪兵队同意由商会出钱由商会办。办成后,张焕宸任‘感化院’院长,我代理(院长)。
‘感化院’组成人员,有伪县长推荐的当过日军宣抚官的李鸣泉(任体育教练),张焕宸推荐的史会仙(又名史芝房)任文书,具体负责院里工作。警卫由伪警察局消防队派伪兵轮流值班,财务管理由窑业公会会长石靖明、炉业公会会长吴聘三负责。宪兵队决定被‘感化’人员的留院时间为2至3个月,因人不同,由我到宪兵队去领。‘感化’期满,发给结业证,取保回家。
‘感化’内容千篇一律,什么‘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东亚新秩序’‘中日亲善’以及反共滥调等,由伪县公署教育科长王柏桓、‘安清道义会’施笑风,伪民教馆长刘燕谟、商会常务程少鲁、战明符等一帮汉奸走狗轮流放毒,有时博山道院院长马季平还去讲什么‘普渡众生’。这种讲话,每天一次,另外每天还有两次体操。‘感化院’还把这些假话编印成《忏悔录》《觉悟说》,由伪县长曲化如、伪商会会长张焕宸题词、写序言,装印成册,结业时每人发一份,并作为下一期‘感化’教材。
第一次交该院70余人,其中有小脚妇女3人,由我领着从赵家后门到北亭子路上跑了一个,经同史会仙商议,瞒着此事。第二次、第三次领的人数就少了。自1940年8月到1941年7月,计被毒化100余人,因经费难筹而停办(根据相关史志资料,1941年7月停办不确)。”
伪博山“感化院”旧址北亭子的清音阁
抗战时期博山的伪奴化“洗脑”机构“感化院”(“反省院”),因为伪商会横加干涉,最后由伪博山县商会出资主办,或者说,安清道义会是被伪商会“截胡”了。尽管如此,博山安清道义会还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不难看出,在日本人眼里,安清道义会才是最合适的伪“感化院”主办者。这从李养之的回忆中完全可以领悟到。
笔者的老家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抗战时期隶属博山县第四区,1941年夏到1942年夏,隶属博山县金山区,是金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堡垒村。据《南沙井村史》(1974年2月版)记载,仅在1941年农历十一月十五的大逮捕中,我们村就有17人被捕,其中党员5人,群众 12 人。
在被捕的17 人中,有8名群众被刑后交“感化院”接受奴化教育、劳动改造,期满才取保放回。在1941年后六月二十九被捕的16 人中(含党员 3 人,群众 13 人),半路逃回 2 人,拉至八陡宪兵队逃回 1 人,惨遭杀害 2 人,拉至东北煤矿死亡6 人,拉至东北煤矿多年后逃回 4 人,还有一位被投入北京的“感化院”,在那儿关了三年才被放回。
《南沙井村史》(1974年2月版)
1950年7月,在中共博山县人民政府“取缔反动会道门”运动中,博山安清道义会被依法受到打击处理。1951年7月,经淄博市人民法庭依法审理,安清道义会道徒5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人被判处死刑。该道从此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