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称王,心狠手辣,手段高超,却被称为千古圣贤
发布时间:2025-05-18 08:33 浏览量:4
在周灭商的第四年,周武王去世了。据《荀子·儒效》说,因为当时武王之子周成王还是个孩子,太宰周公旦担心天下殷人因此背叛周朝,遂撇开成王自己继承了君位,并称王统治天下(注1)。这引起了周武另外几位兄弟“三监”(三位监视殷人的诸侯)的严重不满。武庚乃趁机挑唆“三监”共同发动叛乱,殷商的东土方国与东南夷人们纷纷响应。
周公旦所处的形势非常严峻,周人反叛势力、商朝复辟势力和东夷扩张势力这三股势力合流,声势浩大,周朝内部人心惶惶,担心、动摇者大有人在,然而面对此等危局,周公旦却非常冷静,他召集周人贵族讲话,刻意淡化周室高层矛盾,强调这主要是商朝残余势力和周朝的较量(《尚书·大诰》)。于是,周朝朝堂团结一心,太傅周公旦、太保召公奭与太师太公尚,三公联手,前后七年,灭国五十(《孟子·滕文公下》),才终于平定了这股反叛势力。武庚与管叔皆战败而死(《史记》言武庚被诛,《逸周书》却称武庚“北奔”),蔡叔被放逐,霍叔废为庶人。另据文献记载,此次东征,进行的非常惨烈,特别是殷人的战象部队,在东夷地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乃至周公率军一路将其驱逐至江南,才将其平定(注2)。远古时期,交通不便,东征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连斧子都不知用坏了多少,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所以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将士们又作歌《诗经·豳风·破斧》曰: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顺便说一下,在平定叛乱的时候,原本位于今山东曲阜的奄国,因为曾是殷王南庚、阳甲、盘庚三代的国都(盘庚时才迁殷),商遗民颇多(注3),所以对周的反抗也最为激烈。周公旦对他们的报复行为也异常血腥,他竟然将奄国大量精壮男丁都施以宫刑贬为奴隶。中国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发现,阉割后的动物不受羁绊的野性可以大为降低而更容易驯养,并熟练掌握了阉割猪、马等牲畜的方法。故殷王也有阉割羌人以降低其野蛮性情与反抗能力,使其为宫中奴隶的做法(注4)。周公旦将奄人施以宫刑,也算是学习殷王好榜样,此后,受此刑的男人就都被称为“奄人”。到了秦汉之时,宫中常用奄人来守门,于是又在“奄”上面加“门”,成“阉”,太监于是又叫“阉人”。还有学者认为,现在山东人喜欢用的“俺、俺们”,成语里的“奄奄一息”,可能也与奄国有关。无独有偶,据希腊历史学者希罗多德说,公元前5世纪时波斯人侵入希腊,俘虏的很多希腊少年,也被阉割充当了波斯王朝的宦官。东西方人喜欢阉割俘虏的历史,倒是“东海西海,心同理同”。
当然,周公身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不仅懂得杀鸡儆猴,也懂得恩威并施,东征结束后,他又主导发动了一系列政治行动,对周人盟友与殷商遗民,该酬谢的酬谢,该管教的管教,该收编的收编,该安抚的安抚,该拆分的拆分,让周人与殷人混编散居各地,以杜绝殷人再度反叛的可能
首先,周公的幼弟康叔本是封国在康的,现改封于殷墟以南六十公里的朝歌,改称卫国(注5),并赐予殷民七族,包括其直系亲族、分族以及附属奴隶(注6)。为了保持殷地的稳定,周公还谆谆告诫康叔必须吸收“殷先哲王”的成功经验,多向殷商的贤人与长老咨询意见,时刻注意用殷商的政治风俗去执行周朝的法律(注7),以怀柔殷民。但是在刑罚上,则要求康叔必须垄断“刑人杀人”的权力,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做主。
其次,周公的长子伯禽本是封在鲁的,现在打下了奄国,就把他改封在那边,连鲁这个国名也带过去(注8),并赐殷民六族。无论是授予康叔的七族还是伯禽的六族,名称大都和手工业有关,有制陶、冶金、车马器等,应该是赐给鲁卫国君的私人产业,而非当地商人民众。在百工技术上,殷商的水平远高于周人,鲁卫国君想要发展这些产业,就需要依靠这些特殊的殷民技工。
第三,在汉水以西,随州到枣阳处在大洪山与桐柏山中间地带,有一条地势平坦的狭长平原,被称为“随枣走廊”,自古就是战略和交通要道。只要占住这里,不仅可以向东控制淮夷,向南震慑荆蛮,还可以通过涢水连接长江,将鄂东南铜矿区的铜矿资源,以及赣北锡矿资源、赣东铅山的铅矿资源(注9)输送至洛阳,以助力周室青铜冶炼产业链。基于此,周公又将周室重臣南宫适之子封到随州一带的曾国(又称随国),号为“南公”,负责“克狄淮夷”(曾伯粟簋铭文),并保障随枣青铜走廊的通畅。
第四,周公又将其他商王势力所及的地方,如齐和燕,封给吕侯太公尚之子(封地本在吕)与郾侯召公奭(封地本在郾)之子,以酬谢盟友,同时也可监视、防卫箕子朝鲜及环渤海地区之燕山殷遗民(注10);同时又将淮河上游的北侧支流地区,封给被放逐的蔡叔之子蔡仲(蔡国)、武王女婿陈满(陈国)还有周公的第三子蒋伯龄(蒋国),以监视、防卫下游的淮夷诸国。换言之,这些国家以及后来封的晋,任务就是在各大战略要地武装殖民,震慑殷夷戎狄,为周室扎好篱笆墙(封建亲戚以番屏周)。
第五,对于殷人中较为服从周化的贤士大夫,周室将其迁徙到宗周以北一带(注11),在进行严密监视的同时,也招揽其中一些文化人才。因为相比殷人,周人文化较低,需要吸收殷人的书面文化和行政管理经验。其实,早在周武王时,周室已将不少殷人旧族迁入陕西,陕西各地出土殷器甚多;1976年,在陕西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103件青铜器,有铭者74件,经考证这都是微史家族历代所传之各种礼器。微史家族本是殷商贵族,世代担任殷的史官,归顺周武王后,便举族迁居关中,继续为周室担任史官的职务。由其家族著名的“史墙盘”铭文可知,微史家族不仅被周人置放于其心腹之地周原,并得到采邑、田地,世代受周王恩宠(注12)。另外2014-2015年在周原凤雏建筑旁,考古人员发现了立有石基的庭院,这正是迁徙到周原的殷人氏族的“亳社”(注13)。
注1:见《荀子·儒效》:“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尚书·康诰》中亦提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康诰》乃册封周公旦弟弟康叔于卫国之时的诰辞。因此,当“王”说“吾弟”时,“王”显然不可能是周成王,而只能是周公旦。
注2:见《吕氏春秋·古乐》:“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於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於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注3:2019年,考古人员在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陈村西陈遗址,发现了大规模中、晚商时期遗存,并发掘出山东地区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商代祭祀遗存。另外,西陈遗址只发现有少量西周早期的遗存,证实在西周早期以后,这里的殷人已被迁走,这里的旧都已遭废隳。
注4:《合集》00525:“庚辰卜,王:“朕阉羌不死?”
注5:《史记·卫康叔世家》《索隐》云:“康,畿内国名。宋忠曰:‘康叔从康徙封卫,卫即殷墟定昌之地。畿内之康,不知所在。”《史记·卫康叔世家》又云:“康叔卒,子康伯代立”,父子均以康称,足见康是国名而非谥法。而卫即殷字,古读殷如衣,郼、韦古音皆如衣,即殷字。
注6:见《左传·定公六年》:分鲁公以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类丑”作“丑类”。其注云:“丑类同义词连用,此谓附属此六族之奴隶。”《诗经·小雅·出车》:“执讯获丑。”“丑”在先秦文献中多含对俘虏、敌人贬称之意。
注7:此即《尚书·康诰》之“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比如,在周公发给康叔的另一封文告《酒诰》中,虽然对周人和殷人都实施禁酒令,但规定周人如有聚众饮酒者,“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而对于殷之“诸臣百工”酗酒的,“勿庸杀之,姑惟教之”。考古人员在山东、洛阳等地的西周殷人氏族墓葬中也发现了大量铜爵、铜觚等随葬酒器,而周人墓葬中则都是鼎、簋、豆等食器,酒器非常少。
注8:傅斯年先生《大东小东说》考证说鲁之原封在今河南鲁山县,及周公平奄,乃改封于曲阜。
注9:先秦青铜器乃是铅、锡、铜合金。据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研究报告《长江中下游早期矿冶遗址考察研究》,江西北部是最有可能的先秦青铜冶炼中的锡原料产地。而江西铅山位于赣江支流信江流域,这条上古铅矿运输水道应是由信江-赣江-长江-涢水到达随国。
注10:殷商卜辞及《楚辞》《山海经》《竹书》《清华简》等古籍记载,殷人的先祖王亥(约生活于夏王泄时,即公元前1996-前1980年间),赶着牛车贸易至燕山南麓的易水边时,曾被当地有易部落见财起意杀死,牛车牛群都被抢走,他的弟弟王恒也被有易掳去做了“牧夫”。王亥之子上甲微非常悲愤,为报此“杀父辱伯”之仇,遂向河伯部落借兵灭了有易氏。傅斯年《夷夏东西说》根据这些记载,认为“殷先国之国境,必与有易毗连”。另据金景芳、苏秉琦、潘其风等考古学家考证,燕山北麓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很可能就是先商之国的文化遗存。综合诸位考古前辈的研究成果与《逸周书》谓武庚失败之后“北奔”的记载,这武庚应是败逃回了殷商人的东北老家。傅斯年《东北史纲》云:“商之兴也,自东北来,商之亡也,向东北去。”故燕侯此次远封燕山,则应还有追奔逐北、斩草除根的任务。《逸周书》顾名思义,乃是“散落的周代文献”,其来源非常古,可信度恐怕还在史记之上。
注11:见《逸周书·作雒解》:“俘殷献民,迁于九毕”。孔晁注:“献民,士大夫也。”周秉钧易解:“献民,贤民,与顽民相对,指服从周化者。”而所谓“九毕”,大概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封地,位置在今西安市西北咸阳原一带,正是在宗周以北(所谓宗周,大宗宗庙所在也,也就是西周王都镐京)。
注12: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2022年,第338-339页。
注13:毫是商汤的都城,所以亳社便是殷人独有的祭祀场所。详情可参阅周原考古队:《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2014-2015年的勘探与发掘》,《考古》2016年第7期,第43页。
- 上一篇:郭述申等回忆宋时轮在红15军团
- 下一篇: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十年一日守护“折翼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