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投研:中国四大财团之三——中信集团
发布时间:2025-10-04 17:00 浏览量:3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639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中信集团的发展历史
1、创立阶段(1979-1990年代)
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约见工商界和民主党派人士时,希望荣毅仁等同志能围绕改革开放做一些实际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2月,荣毅仁同志向中央提出了《建议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4月,荣毅仁等15人,便远赴欧洲三国实地考察。
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荣毅仁同志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注册资本2亿元,直属国务院领导。同年,中信成立时设立了房地产部,是中国第一家发展商业房地产业务的企业。
1980年2月,中信集团成立中国第一家开展国际经济咨询业务的子公司——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同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这是新中国首支海外债券。11月,成立中国第一家开展租赁业务的子公司——中国东方租赁公司。
1985年12月,与美铝签约投资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是第一家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
1986年,中信嘉华银行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收购商业银行的企业。3月,成功收购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香港嘉华银行,创造了香港处理“问题银行”样板的“嘉华模式”。中信集团收购后的嘉华银行短期内快速复苏并扭亏为盈,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同年,中信泰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公司。同年,中信房地产公司成立,是中国首批具有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
1987年4月,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信实业银行正式成立。同年,中信香港集团以19.36亿港币收购全英资的国泰航空12.5%股权,这一战略收购使得国泰航空拥有了中资背景,增强了英资股东在香港继续发展的信心,缓解了当时英资撤离香港的紧张局面。
1988年2月,为满足亚洲地区及中国国内对卫星资源的需求,中信集团与英国大东电报局、和记黄埔在香港共同出资组建了“亚洲卫星有限公司”,这是亚洲地区第一家区域性商业卫星公司。
2、扩张阶段(1990-2010年)
1988年,中国国内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治理整顿,中信列入整顿之列,公司围绕加强管理、压缩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调整措施。
1993年3月,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国务院调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领导班子,魏鸣一任董事长,王军任总经理。
1993年7月,中信实业银行代理中信公司在美国成功发行2.5亿美元扬基债券,这是自1911年以来,中国企业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发行的公募债。
1994年,中信实业银行代理中信集团向日本金融机构发行0.5亿美元和50亿日元商业票据,这是中国企业首次以自己的信誉在国外发行商业票据;是中国国内银行业首家开展速汇即付业务的银行;是唯一承销国外债券的金融机构。
1995年10月,成立中信证券。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承接海南发展银行清算业务。
2000年,与英国保诚合资成立中信保诚人寿,双方各占50%的股份。
200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体制改革,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9月25日,中信证券上市申请获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内A股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证券“第一股”。
2003年,中信集团中标“鸟巢”工程项目。
2005年12月,中信实业银行正式更名为“中信银行”。
2008年2月,中信集团等4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3、重组上市阶段(2011-2014年)
2010年,中信集团计划整体上市。
2011年,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集团)。
通过整体改制,中信股份成为了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性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领域,和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信息产业等实业领域。
2014年3月26日,中信泰富正式对外公告,与控股股东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将以现金及配售新股(代价股份)形式收购中信股份 100%股权。新中信成功引入了境内外共 27 家投资者,总认购金额达532.7 亿港元。
2014年8月25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宣布,在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后,已完成对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平台中信股份(改名为“中国中信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由此,中信集团实现了境外整体上市。
4、高质量发展阶段(2015-2025年)
2015年底,以中信集团为主的中信联合体中标缅甸皎漂特区的工业园和深水港项目,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企业参与的沿线沿路最大项目之一。
2017年,中信集团旗下隆平高科与中信农业产业基金联合收购巴西玉米种业资产,成立隆平巴西公司。
2022年,成立首批持牌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
2023年4月4日,国家能源集团与中信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能源、金融、战略新兴产业、能源技术、智能城市、国际市场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二、中信集团的现状
截至2025年,中信集团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62位。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超12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达13万亿。
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528.7亿元、利润总额582.02亿元、净利润1327亿元。
作为改革开放首个市场化试验平台,拥有“金融+实业”双轮驱动模式,涵盖综合金融、资源能源、先进制造等五大板块。
1、金融板块: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金融资产等。
2、实业板块:中信特钢、中信戴卡等。
三、中信集团的上市公司
1、金融板块上市公司(3家):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
2、实业板块上市公司(5家):中信股份、中信特钢、中信海直、中信重工、中信出版。
3、其他重要上市公司(3家):中信资源、中信国际电讯、中信金属。
参考
【百度百科】中信集团
- 上一篇:朱会东检查指导防洪抢险工作
- 下一篇:贵港树淹过半!洪水下3个隐患比涨水更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