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冬季的极度寒潮比中国多得多?寒潮有哪些危害?
发布时间:2025-09-29 20:24 浏览量:7
秋风乍起,又到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迎接“寒潮”的季节了。
其实,中美两国在许多面都挺像的,比如,两国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太平洋沿岸,两国都是自然灾害相对较多的国家,两国在冬季也都经常碰到寒潮天气。
但是,美国在冬季遇到的极端寒潮天气却比中国多很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导致的气温明显下降的过程。
但是,一定要注意寒潮和降温的区别,不要把它们俩等同起来。
寒潮一定会带来明显的降温,但降温却不一定就是寒潮,也就是说寒潮的等级更高一些。
标准的寒潮指的是,气温在24小时以内下降8度以上,最低气温下降到4度以下;或者48小时以内气温下降10度以上,最低气温下降到4度以下;又或者72小时以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度以下。
从上面的标准可以推断,寒潮一般出现在冬半年,但更多容易出现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隆冬季节倒不多见。
秋末冬初,冷空气的到来具有突发性,我们经常感觉一场秋风之后,天气就冷了,或者深秋一场雨之后就天寒地冻了,其实就是寒潮过境。
冬末春初的寒潮经常以“倒春寒”的样子出现。虽然天气已经渐渐地暖和起来了,但一股冷空气的突袭,就会让我们再次体冬天的滋味。
真正的隆冬季节之所以不容易出现寒潮,不是最低气温降不到4度以下,主要是因为降温幅度一般不会那么大。
首先,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如果本来就处于较高纬度的冬季寒冷区域,比和我国东北和西北,以及美国的北部地区,强烈的寒潮会带来极度寒冷的天气,皮肤暴露在外几分钟就会被冻伤,因为特殊原因长时间滞留户外的人,甚至会因为体温过低而死亡,很多高纬度地区国家的嗜酒者,就经常出现冬季冻死在户外的情况。
其次是大风,美国在年初就曾经出现过时速72公里的强风,所到之处,折断树枝,将小树直接拔起,将广告牌和其它杂物吹起,对人身安全都是巨大的威胁。
再次就是暴雪,极度寒潮如果携带大量的水汽,就会带来超强暴雪。美国东北部,日本的北海道,我国东北地区就经常碰到这种状况。美国堪萨斯城国际机场曾经创下28厘米单次降雪厚度,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甚至曾经
降下超过60厘米的大雪。
除了上述三项主要的危害之外,极端的寒潮天气还会带来严重的交通瘫痪。
城市内部路面封冻,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频发;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封闭,远距离出行困难;大量航班取消,海量的乘客滞留机场。
除此之外,寒潮还会导致日常生活陷入停滞。
极度严寒的天气和暴风雪很容易导致电线和电缆因为绷得太紧而断掉,紧接着就会导致断电。在如今这样的电气化社会,长时间断电又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空调和暖气无法正常使用,日常取暖成为难题;甚至自来水消毒都有可能会因此而中断;学校长时间停电,不得不停课停学。
正常的社会秩序完全被打乱。
导致极度寒潮出现的罪魁祸首是“极地涡旋”,它是一种围绕南北极旋转的极地高压冷空气。
夏半年,“极地涡旋”会收缩到极地地区,老老实实待着。
冬半年一来,“极地涡旋”的封印就会打开,向中低纬度地区扩张。
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南左北右的规律,所以“北极涡旋”南下时,会更多的向东南方向移动,所以亚欧大陆东部的亚洲部分遇到的极度寒潮天气要比欧洲部分严重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比其东欧平原部分要冷得多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比同纬度法国德国要冷得多的主要原因。
同样的道理,北美洲的北侧的“北极涡旋”南下时,也会更加青睐东南方向的美国东北部,而不是美国西北部。
那么,为什么美国在冬季碰到的极度寒潮会比我国多那么多呢?
主要原因在地形。
大家先看看下面这张亚洲东部的地形图,你会发现,当“极地涡旋”南下时,会碰到重重山脉和高原的阻挡。
先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组成的第一道防线,然后就是外兴安岭和蒙古高原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到达我国东北地区前,还有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组成的最后一道防线。
所以,我国东北地区冬季虽然又冷雪又大,但是极度寒潮的情况并不算太多。
我们再来看看北美洲的地形图,仔细看之后,你会发现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分成东、中、西三大块,且南北纵裂分布,对“极地涡旋”的阻挡效果并不明显。
再加上加拿大东北部的拉布拉多高原和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海拔都不够高,所以它们对“极地涡旋”的削弱效果就更加堪忧了。
因此,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地区经常遭遇来自北极的极度寒潮天气。
【纯属交流讨论,绝无任何地域偏见】
我是【西装配裤头】,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我的账号。如果觉得我的分享不错,请不吝帮我点赞、分享、转发和收藏,谢谢。